一、山西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1)山西中小企業發展現狀。截至2011年,山西省中小企業約有9.2萬戶,個體工商戶80多萬家,占到全省企業總數的99%以上,從業人員580萬人。全省地方生產總值的50%、財政收入的40%、出口交貨值的60%、全社會就業的40%、城鄉新增就業的80%和城鄉居民收入的50%都是由中小企業創造和提供的。中小企業在山西省經濟社會中發揮著經濟發展“助推器”和就業“蓄水池”的作用,是拉動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緩解城鄉就業壓力的主要渠道,是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在山西省經濟社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山西銀行業發展現狀。截至2011年底,山西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占到貸款總額的33%,高出各項貸款增幅4.6個百分點。中國企業中有99%以上是中小企業,因此現有的這種貸款比例極不協調,遠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這說明當前由于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不成熟、不完善,導致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存在著嚴重的信貸歧視。為了有效防范信貸資金風險,各個銀行都將自己的信貸對象定位在大型企業上,“抓大放小”,使中小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中小企業在商業銀行融資難的狀況在一定時期內將難以改變。
二、山西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分析
(1)直接融資市場發展緩慢。近年來,山西積極推進中小企業債券融資,相繼推出中小企業集合票據、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融資產品。但是,山西省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市場發展緩慢,直接融資產品的社會認知度較低,目前參與債券融資的中小企業只有少數幾家,大部分中小企業甚至完全不了解現有的融資產品,對風險投資基金、產業基金等直接融資方式更是感到陌生。(2)股東自籌和民間借貸等融資方式普遍。由于銀行信貸不能及時、足額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很多中小企業通過股東自籌或者民間融資解決前期項目資金和部分流動資金。中小企業民間融資的期限一般較短,利息在月息2分到3分不等,多為臨時流動資金周轉需要,一般向親戚朋友或熟悉的人借貸。(3)信貸融資成本偏高。由于中小企業大多效益不穩定,金融機構所面臨的風險較大,所以貸款利率普遍偏高。尤其是在穩健貨幣政策調控周期,銀行信貸規模收縮,為保證利潤不下降,各商業銀行紛紛提高了貸款利率上浮幅度,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上升。(4)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中介組織不健全。目前,我省構建的“以省級擔保機構為龍頭,以市級擔保機構為骨干,以縣級擔保機構為基礎的政策性擔保體系”基本完成。但作為我省擔保機構基礎的縣級信用擔保機構存在的,擔保能力整體較低、注冊資本金相對不足、擔保放大倍數偏小、擔保機構間缺乏聯動擔保機制等不利因素,嚴重制約著全省擔保行業的發展。
三、山西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建議
(1)國有商業銀行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國有商業銀行作為中小企業資金的主要供應者,在國家金融體系中占主導地位,中小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國有商業銀行的資金支持。國有銀行應制定有針對性的貸款政策和管理辦法,增加貸款種類和貸款抵押物種類等新的服務品種,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好的信貸服務。(2)加強金融產品創新。我省的金融服務機構首先要積極創新融資產品。間接融資模式主要是通過向銀行貸款,獲取資金的支持,但長期以來,我國中小企業間接融資的渠道比較單一,過分依賴銀行,而缺少創新融資產品。我省的商業銀行可以從創新廠商銀業務、創新聯戶聯保貸款業務、創新貨押融資業務、創新銀保融資通業務、創新信用證下標據業務、創新小企業財務顧問業務等方面來加強金融產品創新。(3)優化中小企業信貸審批流程。山西的各商業銀行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對小微貸款的審批權限進行科學設置,優化審貸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完善貸款風險定價機制及信用評級辦法,改善金融服務質量。(4)有效控制信用及營運風險。第一,山西的商業銀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控制信用風險:完善信貸管理的規章制度;改革信貸運行管理體制;實行嚴格的分級授權、審貸分離和集體審批制度;建立客戶授信和信用評級制度;完善信貸業務擔保和以物抵債管理,以防止在經營信貸、拆借、投資等業務時客戶發生違約行為,或由于客觀原因導致客戶資信下降給銀行帶來的不利影響,達到減小可能造成損失的目的。第二,山西的商業銀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控制營運風險:建立多元化的資本補充機制,優化和改善資本結構;通過不斷強化內部控制措施、健全內部控制體系,使管理行為得到全面規范、經營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各項業務在依法、合規、安全、穩健的基礎上迅速發展;以保證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符合法律規定和自身經營的需要,達到降低經營風險,提高運營效益的目的。
參 考 文 獻
[1]趙曉菊.銀行風險管理[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11~12
[2]王麗潔.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分析[J].財會研究.2010(9):56~57
[3]劉陽.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內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會計之友.2011(1)
[4]董瑩.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原因及對策[J].企業導報.2009(12):50
[5]余瓊.如何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J].財政監督.2009(9):11~15
[6]丁凱.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創新探討[J].財會通訊.2010(6):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