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助學金是黨和政府為幫助高等職業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而設立的專項資金,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懷。筆者以多年來評定國家助學金的實踐,探析高職院校國家助學金評定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國家助學金評定的一些建議,構建國家助學金評定的量化標準,對國家助學金的公正評定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國家助學金;高職;貧困生
一、問題的由來
隨著1999年大學的擴招和近年來高等教育的發展,教育“大眾化”時代已經到來,但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在高職院校里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群體——貧困大學生,該群體不能依靠其家庭所能籌集到的資金順利完成學業,國家為了幫助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相繼出臺了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制度。國家助學貸款旨在解決貧困生學費繳納的困難,國家助學金目的在于解決貧困大學生日常生活費用的困難。根據文件規定各高職學院將貧困學生分為三個檔次:特殊困難、困難、一般困難三個等級,在評定的過程中主要結合日常表現和學習成績來確定獲取助學金評定的資格,這種方式很難界定貧困生的等級。針對這種現實情況,迫切需要一套科學的體系來指導國家助學金的評定,用量化的標準來評定國家助學金,避免一些主觀的認定標準,避免學生對國家助學金評定的公平性產生質疑。
二、高職院校國家助學金評定中存在的問題
(1)貧困生提交材料的真實性無據可考。目前各高職院校認定貧困生的主要依據是學生提交的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和學生所在地相關機構開具的貧困證明。一是學生到所在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很輕易的開到貧困證明,更為重要的是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是學生自己填寫的,表上的信息無從查證,二是對于學生提交的材料缺乏相應的責任追究機制。(2)貧困生的認定和檔次劃分標準缺乏可操作性。根據江西省學生資幫助管理中心的要求,評定國家助學金必須嚴格按照程序來評定,首先要成立國家助學金評定小組,班主任、輔導員要積極組織參與,可是班級選出的評定小組成員對學生的實際家庭背景不了解(特別是大一新生),就幾個小組的成員對申請學生作出貧困認定,評定過程也不透明;有的班級在評定的過程中考慮學生的成績因素太多,以至一些掛科但家庭經濟困難被一票否決而拿不到助學金;有的班級通過全班選舉來評定助學金,這種方式使得人際關系不好但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拿不到助學金。(3)國家助學金的評定環節容易引發矛盾。國家助學金金額多,分為三個檔次,特殊困難檔4000元,困難檔3000元,一般困難檔2000元,資助范圍廣,比例達到20%以上。在整個助學金的評定過程中,從助學金開始評定到發放,學院相關部門到院系輔導員、班主任到全體學生幾乎都要參與。在缺乏客觀和量化標準的前提下得出的助學金評定結果,很多學生不理解,有的認為輔導員、班主任不公平,認為評定小組不公平,導致人際關系緊張,公示后有人反映問題,引發同學之間的不信任。助學金如果落入似困非困,似窮非窮的同學或者學生干部的口袋,會導致師生關系、同學關系惡化,明爭暗斗,情分變淡,班集體凝聚力下降。
三、高職院校國家助學金評定的建議。
(1)在評定國家助學金時要使用兩兩比較法,構建量化標準。具體運用時要考慮一些客觀的標準,對這些標準進行量化處理。這些量化標準包括一是影響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是否單親,殘疾、父母是否患病、患的什么病、是否是低保戶、家里有幾個兄弟姐妹上學、家庭有無其他變故情況。二是學生的日常消費情況,包括是否有電腦、高檔手機、月生活消費多少元。三是學生在校的表現和有無違紀律等情況,四是以往有無獲資助。以上這些因素是評定國家助學金時一些量化標準,在運用的時候要給每一項因素打分,同時對所有申請助學金的同學去進行兩兩比較,最終得出每位申請國家助學金的同學是否貧困和檔次。(2)從入學開始建立動態的貧困生檔案。貧困生檔案是貧困生認定工作的首要依據。從入學開始前兩周,輔導員、班主任要下寢室和學生見面及讓學生填表。在見面的過程中要掌握第一手資料,初步了解學生家庭的基本經濟情況,隨后結合學生的日常消費情況,由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干部對貧困生檔案進行分類定檔,在每學年的第二學期又要結合學生的家庭變故進行調整。(3)加強國家助學金發放后的監督管理。設立舉報信箱或者電話、網上留言版等方式接受意見反饋,對于舉報信息輔導員、班主任要到學生中去調查等多方渠道進行查證,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特別是對提供虛假的貧困證明或者家庭實際不困難甚至很富裕的情況查實的要予以取消該學生的助學金發放,已發放的助學金要予以追回。
參 考 文 獻
[1]劉敏.高等學校獎幫助學金評選指標體系的設計與篩選[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2)
[2]方榮.學分制條件下高職院校國家助學金評定的問題及對策[J].時代教育.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