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人們對固定資產的管理與核算工作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本文將從事業單位會計固定資產的角度出發,對其在現階段的管理與核算進行研究。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固定資產;管理;核算
一、關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概述
(1)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含義。所謂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就是指事業單位所具有的使用周期一年以上的、價值在500以上的、專業設備在800以上的,并且在實際的事業過程中保持原來物質姿態的資產。(2)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特征。一是成本一次列入當期支出將不再分期計提折舊;二是可以長期使用并保持原有物質姿態的資產屬于非流動資產。
二、當前事業單位會計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存在的問題
(1)問題之一——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是有些事業單位只是單純地注重財務開支機制下的公用費用支出的管理;二是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只是體現在會計的賬面上,缺少實物的登記記錄;三是有些事業單位的內部雖然制定了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但實際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地進行調查管理;四是很多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與領導在財務與資產管理方面不能做好合理地協調,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普遍存在“兩張皮”的現象。(2)問題之二——對固定資產的定期盤點不及時。一是很多事業單位的會計在采購固定資產的時候,可以做到實時記錄,在缺乏對固定資產實物的記錄,缺少定期盤點的制度;二是在定期盤點的時候,只是對會計記錄上的資產狀況進行檢查,對于實物是不進行對賬、清點,監督力量比較薄弱。(3)問題之三——固定資產的會計信息不真實。一是一些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在固定資產的核算方面缺乏計提折舊,這使得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不能真實地反映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以及真實損耗程度;二是在事業單位現有的固定資產核算方法中,將固定資產采購過程中所產生的費用,一次性地記入到當年的財政支出之后,造成虛假成本地增加,這使得固定資產的真實損耗不能在年度財政中體現出來,進而導致本年度的利潤降低。(4)問題之四——固定資產的報廢處理不合規矩。一是有些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對固定資產的管理規定不甚了解,缺乏合理的固定資產報廢處理的方式與手段,對于固定資產的調撥、報廢以及變賣沒有按照規定的程序來執行;二是有些事業單位隨意處置、出售或者轉讓固定資產,嚴重損害了國家、集體以及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
三、針對事業單位會計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1)措施之一——完善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的管理責任制度,將國有固定資產的管理機制引入到對事業單位負責人的政績考核與經濟責任的審計工作中來,將任務層層分割,劃分到人,明確財務會計人員、領導以及固定資產管理人員之間的權責范圍;二是建立固定資產的專人負責制,定期不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檢查盤點,對其潛在的問題進行細致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保障固定資產的完整與安全;三是事業單位要結合自身發展的特點,在全面貫徹黨和政府有關政策措施的基礎上,制定固定資產的采購、驗收、使用、報廢、清查等執行規則,將各項工作細化到沒一個環節中去,提升事業單位會計固定資產的管理與核算水平。(2)措施之二——加強培訓以提升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一是事業單位要加大對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的支持力度,購置專業的資產核算設備,改善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的條件與環境;二是加強對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工作,聘請專業的教師或者具有豐富專業經驗的人開展講座或者演講等活動。(3)措施之三——強化依法管理與核算固定資產的意識。要強化依法管理與核算固定資產的意識,就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要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加強對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的宣傳力度;二是將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與核算和事業單位領導的政績考核相掛鉤,以此激發事業單位管理人員與基層工作人員在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中的工作積極性。(4)措施之四——在會計科目中設置累計折舊科目。和其他性質的企業一樣,事業單位在在會計科目中設置累計折舊科目,對固定資產進行盤虧、盤盈以及損毀狀況進行基礎處理,在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核批準之后,進入到損益類科目的程序,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固定資產財務報告的準確性與真實性。
固定資產作為事業單位很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是事業單位完成各類活動、業務及項目的基礎條件。加強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核算與管理,提升會計信息的準確性是當前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而又緊迫的任務。
參 考 文 獻
[1]賈勝敏.淺談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1)
[2]李秋宇.固定資產減值準則下的利潤操縱[J].企業導報.22010(7)
[3]張建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思考[J].財會通訊.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