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體育教育中所蘊含的體育人文精神作為切入點,針對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缺乏的現狀及原因,論述體育人文精神教育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和塑造發揮的重要作用。
高職院校體育人文精神人文素質一、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和高職教育的發展,以及加強素質教育觀念的確立,人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中滲透具有時代特點并符合中國國情的人文素質教育,必將有助于學生人格的完善,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情感支持,培養出具有較高人文素質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二、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現狀
1.人文素質內涵
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包括具備人文知識、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遵循人文精神是核心內容。人文素質的形成主要有賴于后天的人文教育。
2.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缺失的現狀
高職學生群體人文素質的高低,不僅關系著其自身發展,也關系著國家民族的未來。準確把握高職學生的人文社會觀念與人文素養現狀,實施人文素質教育,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是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
(1)人文知識和文化素養欠缺
學生普遍對文史哲的基礎知識不牢,對道德與人文精神知識知之甚少,有的連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都沒過關。
(2)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態度、思維方法水平較低
審美趣味低下,對高雅藝術不懂、不問、不感興趣,對低俗文化卻津津樂道。
(3)人文精神缺失
首先,表現為功利意識過強,只關注經濟效益、眼前利益,對“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等問題很少考慮,沒有高尚的理想道德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其次,精神追求淡化,對物質享受過于看重,輕視或淡化精神追求,表現出人人都很“現實”。再次,人性日趨冷漠,對任何事往往表現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
3.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缺失的原因
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給人類社會自身帶來巨大福音的同時,也引發了如信念、生存、自然、生態等思想和社會危機,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對人、人性的否定,而且直接危及人類的前途和命運。
(1)人文學科教育不健全
在高職教育中,普遍存在過分強調專業教育和技能教育功能,致使人文學科教育重視不夠,學科設置不合理,師資欠缺,教育過程簡單。
(2)片面追求物質化生存
在現實的社會生存環境中,隨著市場經濟條件下物質化、貨幣化的不斷呈現,在此背景下,同學感情淡化、人際關系冷漠、物欲橫流就成為現代高校學生“精神生活亞健康或不健康”的主要根源。
(3)信念危機,誠信缺失
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和根深蒂固的小農意識以及很多“不公平”社會現象的影響,造成學生“個人自掃門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處世心態日益明顯,因而使人與人、人與社會等和諧、信任關系受到嚴重阻礙。
(4)社會公德心、法制意識淡薄
在現實生活中,“人人為我、我不為人”“損人利己”似乎隨處可見,人們更多的是強調自己的權利和利益,尚未完全建立個人與他人利益、社會利益的聯系,公德意識、公民意識、法制意識仍十分匾乏。
三、體育教育中所蘊含的體育人文精神
1.體育人文精神的內涵
“人文精神從本質上講就是顯現在人類文化中的人類精神,是人作為一種‘類存在’。它與人性同構,是人的本質的顯現,它是人類文化之靈魂、之內核、之生命力、之基本原則、之公理體系。”基于這一論述,體育人文精神就是蘊含在現代體育文化中的一種高度重視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的思想態度,體育人文精神是具有自身特性的人文精神,是體育文化思想的具體表現。從體育中產生和在體育中傳播的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就是體育人文精神。今天,體育人文精神更加關注人類的生命、生活質量,更加關注人類社會公平、公正以及團結、合作等優秀品質的建立,更加關注人、社會、自然、體育之間的和諧。
2.學校體育中的體育人文精神
(1)體育課程的人文學科性質
體育課程設置是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的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健康素質和體育人文精神過程中不可缺失的基礎課程之一。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高職院校在不斷地進行體育教育改革和資源的合理配置。“無論是課程的指導思想、課程目標,還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都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總的來看,體育新課程繼承了傳統體育課程在運動技能教學方面的優秀經驗,但同時也注重拓寬運動技能傳授的內涵與外延,強調通過運動技能的教學來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通過以上體育課程的“基本理念”的闡述,我們不難發現,其中蘊含著的濃郁的體育人文精神。
(2)課外體育中的體育人文精神
課外體育活動是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學生綜合素質和體育人文精神的培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濃郁的課外體育活動氛圍中,學生通過對各種體育活動項目的參與,去思考、感受和體驗蘊含在其中的體育文化價值和人生道理,體驗到體育中蘊含的“公平競爭、和諧有序、團隊合作”等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積極品質,從而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交際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
①課外體育活動體現了個性化要求
多種形式的課外體育活動內容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學生系統接受體育理論知識,體驗體育文化特質提供了有效的平臺。
②課外體育活動具有較大的價值性
課外體育活動以發展學生身心健康和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為出發點,學生不僅能夠切實了解和感悟到體育運動潛在的綜合能力和多種延伸價值,而且在心理素質的不斷提升中,能夠樹立正確的競爭與合作,從而使學生最終養成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
③課外體育活動具有良好的合作性
課外體育活動在組織運行中,除遵循參與性、自覺性等原則外,還要求有很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學生有更多的“參與體育、享受體育”的自由和空間,并在這種蘊含了民主自由內涵的場合中,不斷凈化心靈、陶冶情操。
四、體育人文精神教育對學生人文素質的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不僅意味著疾病與羸弱的消除,健康是體格、精神與社會的完全健康狀態。”這充分表明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環境的相互依存與和諧發展是主要指標之一。在我國,由于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強調,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工作中,必須更加重視德育工作,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教育部又下發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并指出:“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這種情況,體育應該發揮其特有的文化特質的作用,為解決這一社會問題貢獻力量。
1.通過對體育人文內涵的體驗和感悟,能夠有利于學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體育人文內涵蘊含在各種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它為不同性格、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人提供了一個共同的交流平臺。這種平臺隨著體育文化價值內涵的不斷豐富,逐漸從單一的身體交流走向了多維度情感交流。這一功能是其他文化現象所不具有的。在此過程中,人們心情舒暢,解戒心,能夠使每個人忘卻學習、工作、生活帶來的煩惱,消除精神壓力和孤獨感。高職學生處在各種素質塑造的關鍵時期。因此,在積極投身體育運動并在主動與他人緊密合作的配合過程中,能夠消除社會交際的羞澀感,能夠從誠實、公正、合作、競爭等體育品質中形成積極進取、勇敢果斷的態度和行為,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2.體育人文精神催化著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
學生人格的完善需要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但體育運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參與到運動中的人都有主動的參與動機和活動需要,能夠自主地通過選擇來進行各種實踐活動。同時,體育活動又表現為一種人的集合體,因此,學生在自主選擇參與的時候就預示著其獨立個性的建立。著名學者麥亦尼認為,游戲和運動具有啟發獨創、消除緊張、保持友誼、樂觀等心理保健價值。有人調查發現,外向性格比內向性格者的社會需要更強烈,這種需要可以通過集體性的體育活動得到滿足,體育運動能使人學會競爭,學會表現自己的才能與實力。體育運動也能使人學會合作,學會相互配合,使許多個人凝聚成一個整體,為了共同的目標去為體育運動努力,去奪取成功。在體育運動這一機制作用下,各種能夠作用于學生人格發展的因素就會被激活,通過體育活動把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不斷進行篩選,從而使大學生在性格的不斷磨練中,逐步變得堅強、剛毅、開朗、樂觀。
3.體育運動內涵的人文精神能夠對學生產生“人文通識教育”的效果
通過感性與理性、動腦與動體、審美與評價、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等,在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各種體育活動中,要深刻挖掘體育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在遵循體育運動審美規律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不斷擴大他們的體育文化視野,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人與體育、體育與社會、體育與文化、體育與健康的關系,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綜合分析、綜合評價的思維能力,從而使他們能夠受到良好的體育熏陶,形成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擺脫物質利益的束縛,真正具有文明感和歷史感行為的人文精神品質。
五、結束語
體育人文精神雖然是一種抽象的文化內涵,但它卻實實在在存在于體育運動的各個層面。高職院校學生,他們人文思想和人文素質的養成,影響著整個社會今后的和諧發展。因此,在他們接受學校體育教育的過程中,通過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教育這兩種重要形式,讓他們體驗和感悟體育人文精神的內涵和重要性,將對他們的綜合素質提高,尤其是人文素質的培養和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嵐,張維真.中國當代人文精神的構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高靜文,雷念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人文精神[M].北京出版社,2005
[3]紀明澤.學校人文精神的弘揚[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
[4]教育部.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J].思想教育研究,2001,(4)
[5]雷鳴,王健,高源.論新形勢下高等職業院校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J].職業圈,2007,(17)
[6]曾曉瓊.論普通高校體育教育中蘊含的體育人文精神[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7)
[7]劉飛平.高校體育文明建設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作用[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