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決定從2011年起,實施“幼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河北省農村幼兒園“轉崗教師”培訓項目就是此計劃之一。結合幼兒轉崗教師培訓的背景、教師隊伍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培訓的內容設計、教育觀念及培訓目標等問題做進一步的分析思考,對如何改變落后現狀提出了幾點建議。
農村幼兒教育轉崗教師國培農村幼兒教育是我國學前教育工作的薄弱環節,而農村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較低更是制約農村幼兒教育發展的瓶頸。2011年10月5日,教育部、財政部決定實施“幼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滄州師范學院承擔了河北省農村幼兒園“轉崗教師”培訓項目,力求加強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幼兒教師教學水平和專業技能。
一、農村幼兒教師隊伍的現狀
以河北省滄州市為例,專職教師數量較少,師資隊伍整體水平較低。按照幼兒園每個班“兩教一保”的配備標準,教職工與幼兒應達到1︰7的比例,我市應配備幼兒教師26901名,而教師實際配備數量為12236名,缺編14000多人,在實際配備的教師中只有7458名為在編人員,剩余的4778名教師都是外聘人員。
為使農村幼兒園“轉崗教師”培訓工作具有針對性,我們深入農村,走進幼兒園,通過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以及實地查看等形式,對農村幼兒園“轉崗教師”的年齡結構、教學觀念、教學能力、科研水平等情況有了進一步了解,其情況如下:
第一,年齡老化。從調查中發現,20歲以下的為“0”;20~30歲的占17.2%,30~40歲占44.8%,40歲以上的占37.9%。其中,有的幼兒園教師全部都在40歲以上。
第二,教師待遇低造成師資匱乏。以某鄉中心幼兒園為例,該園包括一名園長在內共10名教師,170多名幼兒,平均一名老師教20~30個孩子。
第三,教學內容單一。調查中了解到,幼兒園的教學計劃形同虛設,平時就是“唱個兒歌、跳個舞、認認字、算算數”。
第四,科研水平低。大部分的老師沒有“搞課題”“寫論文”的習慣,覺得沒有能力、沒有時間,更是沒有資格,一位老師說道:“因為我們是代課的,沒有資格評職稱,也就不再寫論文”,沒有形成搞科研的風氣。
第五,保育知識缺乏。我們調查了8所幼兒園,每個班都沒有專職的幼兒保育員,都存在著“重教輕保”,缺乏科學的保育觀念。
根據以上問題,我們調整、修改了培訓教學方案,做好針對性培訓。
二、“國培”的任務及內容設計
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廳的有關“國培計劃”總體要求,實施農村幼兒園教師培訓,要具有針對性,逐步完善培訓體系,加大農村幼兒教師的培訓力度。江蘇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全國教師教育學會幼兒教師教育委員會副理事長劉明遠在2011年10月28日《中國教育報》撰文指出,培訓內容可側重于“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與展望”“學前兒童的學習與評估”“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環境與資源”等若干課程模塊;也可分專題、分階段進行,如“怎樣有效設計組織幼兒園教學活動”“學前教育政策法規與學前教育未來發展”“幼兒園環境創設與幼兒發展”等,并通過專家講座、案例剖析、現場考察、交流研討等方式,具體組織實施并嚴格考核。
根據河北省教育廳的要求,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以及專業基礎理論、專業應用理論、專業技能培訓、跟崗實踐四大模塊進行設計和實施。具體培訓內容設計包括:
1.精心設計,認真謀劃。為確保培訓效果,我們針對培訓對象的需求制定、修改培訓方案,并按要求遴選學員參訓,充分調動各部門積極性,形成合力。
2.創新模式,確保實效。培訓中,將集中培訓、幼兒園考察、后期指導和網上學習等多種模式結合起來,力求做到短期培訓與長期學習相結合、集中培訓與網上學習相結合、院校集中研修與幼兒園跟崗實踐相結合。積極探索既生動、有效,又符合學員實際的多樣化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資源共享,確保質量。培訓中選拔一批幼教專家和一線優秀幼兒骨干教師組成專家團隊,既先進創新、又實際實用,充分利用各種優質資源,突出農村特色,促進優質教師培訓資源共建共享,確保培訓質量。
三、轉崗教師培訓需注意的問題
1.面向農村,避免城市化。當前,由于教育政策和主流教育潛在地帶有更多的“城市取向”,農村幼兒教育“城市化”傾向嚴重,使大部分農村幼兒教師和家長片面地認為,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方向就是要和城市教育水平看齊,一味模仿城里人,不惜本錢給孩子買各種很貴的洋玩具,不讓孩子接觸土、泥,在室內玩的時間越來越多,而在野外的時間越來越少,這必將影響孩子對土地、對自然的感情。農村幼兒教師對自己失去了本應該具備的教育信心,更加地把“教育的希望”寄托于外出學習,獨立地思考和開展教學工作的能力也隨之降低。
2.面向幼兒,避免小學化。2011年9月5日,教育部袁貴仁部長在陜西西安召開的“全國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現場推進會”上表示,要提高保教質量,要防止“小學化”傾向。要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嚴禁在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嚴禁進行違反幼兒身心健康的技能強化訓練,要堅持以游戲為主,保育與教育相結合。不得亂編、亂發幼兒教輔材料,防止形成幼兒學習負擔,加重家長經濟負擔,產生不良社會影響。
因此,轉崗教師培訓應該以師德建設為首位,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核心,優化內容,創新多種培訓形式,并以問題為中心、以案例為載體,不斷提高轉崗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經培訓合格后,還要繼續給予持續關注、跟蹤督促,盡量為轉崗教師提供外出學習、觀摩、鍛煉的條件和機會,并建立必要的獎懲機制,為他們的專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幼兒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的生活性必須回歸兒童世界,貼近兒童生活。因此,我們應建立德、智、體、美、勞并重的教育理念,調動綜合藝術的手段,全方位開發兒童的潛能,指導孩子在愉快的生活氛圍中成長,寓教于樂。我國現代幼兒教育事業的開拓者、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指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課程是把大自然和大社會做出發點,讓學生直接對它們去學習。”農村轉崗教師面對的是“農民的娃娃”,他們生在農村,農村的本土資源恰好又貼近幼兒生活,我們只有充分挖掘貼近幼兒的本土資源,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才能真正掌握開啟幼兒潛能的金鑰匙,來開啟幼兒教育的明天。
參考文獻:
\\[1\\]虞水平.利用中小學富余資源辦好幼兒園\\[N\\].中國教育報,2011-10-14(4).
\\[2\\]劉明遠.別讓轉崗教師成為幼兒園的“雞肋”\\[N\\].中國教育報,2011-1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