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部隊編制體制調整的深入,高校新生軍訓教官供需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通過分析當前軍訓現狀,闡述了國防生擔任軍訓教官的優勢,指出由高年級國防生擔任軍訓教官的路子將是一條切實值得推廣的新型軍訓之路。
【關鍵詞】國防生 新生軍訓 國防教育 優勢
一、引言
大學生軍訓,是高等學校對大學生國防教育的一種必要形式,是根據《國防法》《兵役法》和《國防教育法》的有關規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圍繞人才培養的長遠戰略和國防后備建設的需要,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能訓練的一項重要工作。它不僅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四有”新人的重要環節。
二、當前高校軍訓工作現狀
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部隊編制體制調整的不斷深入以及部隊訓練任務的加重,高校新生軍訓教官供需矛盾日漸突出。就江蘇省而言,全省100多所普通高校以每所招生數5000人為計,則每年所有高校招生量達50余萬。依據承訓部隊派出的實際施訓官兵數與受訓學生數最低之比1:50的比例計算,南京軍區所要派遣至江蘇省內各高校的施訓官兵數達1萬人次以上,加之高校的大學生軍訓時間基本都安排在9月中上句,高校學生軍事技能訓練時間為2~3周。因此,高校新生軍訓時間之集中,所需幫訓教官數量之龐大,給當前走精兵路線的部隊造成了周期性、階段性的巨大壓力,同時也給高校的新生軍訓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
三、國防生擔任軍訓教官的可行性探索
2000年5月30日,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了《關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養軍隊干部制度的決定》,號召依托普通高校培養軍隊干部。國防生是指軍隊從高中應屆畢業生或普通高校低年級學生中選拔培養對象,在完成大學學業的同時接受必要的軍政訓練,畢業后選拔擔任軍隊干部的地方大學生。在校期間,國防生接受了系統的軍事訓練和思想政治教育,掌握了日常訓練的施訓指揮方法,具備了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利用國防生來承擔新生軍訓的施訓任務,補充到軍訓l教官隊伍中去,在一定程度上既能緩解部隊派遣教官不足的壓力,又能為在校國防生提供鍛煉自我、提高自我的實踐平臺,是一種全新的有效軍訓l模式。筆者通過調查和親身體會,對高校采用高年級國防生擔任新生軍訓教官的模式作一點粗淺的探討。
(一)國防生擔任軍訓教官的優勢
1.國防生具有過硬的軍政素質
在國防生選拔培養工作中,結合普通高校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高校后備軍官選拔培訓工作辦公室的實際,經過近十年的摸索,已經建立并完善了一套具有嚴格制度和較高要求的國防生教育管理體系。以筆者所在高校江蘇科技大學為例,學校根據“要求”,著眼于“三個銜接、三個優化”的海軍國防生培養模式,結合學校國防生總體培養方案,制定了系統完整的培養計劃,涉及國防建設、軍人思想品德修養、軍隊基層文化工作、隊列以及軍事領導科學等各個方面。學校為國防生訂閱了《解放軍報》、《軍隊黨的生活》等刊物,組織學習《人民軍隊導論》、《軍事法概論》等軍事課程,并將其納入國防生在校期間必修課算入學分。嚴格的軍事訓練,豐富的軍事知識和綜合素養,使國防生有能力制定科學合理的施訓計劃,承擔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和軍事科目的教學工作,有利于提高新生受訓的積極性和針對性。
2.國防生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
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人、財、物等),通過實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使別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幫訓教官的組織、協調和管理能力的高低,決定著他們能否在新生軍訓中保質保量地完成承訓任務。國防生在其指揮能力培養上有著別具一格的體系:一方面,在日常管理中借鑒采取軍校生培養模式,實行網格化管理,所有學員隊干部均由學生擔任,并在每學期組織輪職、輪崗。另一方面,在各個年級國防生中精心選撥軍事素質好、思想作風硬、實踐能力強的優秀國防生,以教官的身份由低年級至高年級分別走進初中、高中、大學承擔新生軍訓工作任務。這種“步步推進、層層深入”的培養方式,使國防生更加有能力有經驗將施訓過程中的示范動作與講解動作相結合,進而保證高校新生軍訓教官指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國防生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
在擔任軍訓教官前,國防生已經在高校里學習生活了近3年時間,清楚校內的軟、硬件設施,了解各專業的學科課程設置及教學安排,對學校的校訓、校風以及校園文化氛圍已有一定程度的深刻體會。因此,在施訓過程中,國防生教官能夠將新生軍訓工作與大學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使訓練更加具有針對性。同時,由于國防生的年齡結構、受教育程度、思想行為、經歷等與受訓新生比較接近,相較部隊教官來說,國防生與受訓新生更容易溝通,在施訓中也更易開展思想教育工作。
(二)國防生擔任軍訓教官的意義
1.強化國防生綜合素養,歷練國防生自身“內功”
在培養合格國防生的探索中,軍地“接力培養”模式應運而生,全軍各大單位逐步實行了國防生4年在地方大學學習專業知識、畢業后到軍隊院校加學1年軍事課程的“4+1”模式。國防生在校期間,盡管在知識理論水平上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卻由于缺乏實際的帶兵鍛煉機會,導致很難將理論化為實踐,而承擔新生軍訓工作,國防生就可以以此來檢驗自己的軍政素質,尋找發現自身的不足,進而明確今后的努力發展方向。在擔任新生軍訓教官期間,國防生要在短時間內實現角色上的轉變,既由一名在校國防生向軍訓教官的轉變,以教官的身份為受訓新生講解做示范,并在施訓中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出現的問題。通過承訓國防生鍛煉了自身的組織、協調能力,增強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軍政素質,達到了會講解、會示范、會糾正動作、會做思想工作的“四會”要求,這將有利于提高國防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縮短國防生畢業去部隊任職的適應期,為第一任職打下良好的基礎。
2.鞏固軍訓育人成果,孕育國防生培養“外境”
在高校新生入學軍訓中,幫訓教官是軍訓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其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高校學生軍訓工作的質量。通過有組織有計劃地讓國防生擔任新生軍訓的施教任務,為鞏固軍訓成果在組織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軍訓育人功能更深入地落到實處,有效推動了高校的校風建設和學風建設,進而完善了普通高等院校對國防生的培養體系。
四、總結與展望
由國防生擔任高校學生軍訓教官是一種全新的軍訓模式,開創了高校學生軍訓工作的新局面并將其引向深入。它不僅是對國防生隊伍的挑戰和檢驗,也是對國防生依托培養工作的一種提升,這將進一步完善“三個銜接、三個優化”的海軍國防生培養教育模式和促進高校基礎教育、軍校任職培訓和部隊后繼培養的有機對接。事實證明,由高年級國防生擔任新生軍訓教官的路子將是一條切實值得推廣的新型軍訓之路,更是一條“雙贏”的國防生培養之路。
參考文獻:
[1]王霖,成就目標定向與主觀體驗在大學生軍訓中的研究[J],世紀橋,2006,131(11):128—130.
[2]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軍區司令部關于印發《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學生軍事技能訓練工作規范(試行)》的通知[z]蘇教體藝[2010]15號文件.
[3]南京軍區國防動員委員會關于印發《南京軍區學生軍訓工作暫行規定》(試行)的通知[z],[2003]動武字第2號文件.
[4]周三多,陳傳明,魯明泓,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四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