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時代的圖書館中的女性圖書館員所比重在70%以上,由于她們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種職業現象,受到學術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在職業生涯中,女性圖書館員既要利用優勢的感性趨向促進其職業生涯發展,又要彌補感性傾向的不足實現差別的職業生涯發展。
【關鍵詞】女性圖書館員 感性趨向 職業生涯
據統計,女性圖書館員大約占到圖書館全部從業人員的70%以上,可見女性館員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主體。但是,在當今社會,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日趨激烈的競爭,女性館員們往往感到壓力重重,常在事業與生活的關系上比其他行業或男性面臨更多的沖突和困擾,出現了職業瓶頸。女性館員們長年累月、周而復始地重復采購、驗收、分類、編目、借閱、歸還、整架等工作,有的女性館員一項工作一干就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瓶頸職業倦怠問題。
一、女性圖書館員利用優勢的感性趨向促進職業生涯的發展
女性家庭責任、教育責任、社會責任不斷增長的背景中,女性以自身的特殊優勢,在圖書管理領域中展示了她們特有的風采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女性圖書館員的職業生活是各種“行為”與“狀態”的組合,在圖書管理工作中,沒有“無性化”的單一的理想規范,現實中必然存在著男女兩性差異帶來的影響。普遍認為,女性耐心、細致和富有愛心,適合從事圖書管理工作,男性比較喜歡富有挑戰性、刺激性和自主度高的職業。
1.女性圖書館員特有的人文關懷
女性圖書館員的準母親氣質,就相當于母親角色的延續,其女性的關懷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集中體現在親童性與安全感。是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的基礎。女圖書館員關懷感性趨向具有三個主要特征,第一,重視情感甚于理性。女性圖書館員的關懷重視讀者的感受,而不只是管理規范和邏輯理性,這也是對西方傳統倫理學男性范式的質疑。這種新的倫理范式,不只是以理性的思維去引導行為。而是要研究在理性思維背后,使關懷他人化為實踐的承諾,落實在行動中。第二,合理的溝通情境建立在關懷的實踐中。女性圖書館員與讀者通過交往雙方互動、溝通、協商而形成友好的閱讀氣氛,女性圖書館員在這方面表現了獨特。
2.女性圖書館員豐富的感性表達
語言是一種行為,是一種精神活動。人是以一種歷史的方式生存在語言中,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語言的目的在于理解。女性圖書館員的口頭言語,一般地講,帶有更明顯的流暢性和情感性,主要表現為吐字清楚,口齒流利。女性圖書館員口頭語言的情感性的表現,一方面,為喜歡使用帶有濃厚感情色彩的動詞、副詞和形容詞,因而說起話來細膩而感人;一方面,表現為比較注重表達的輕重緩急、高低快慢,以此來加強感情效果。另外,女性圖書館員善于用眼神和面部表情以及手勢動作來增強口頭言語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這更增加了口頭語言的情感性。
3.女性圖書館員豐沛的感性情感投入
女性圖書館員的“情感性”并非發端于什么長遠考慮,而僅僅是發端于情感本身。換句話說,這并非出于理性,而是出于感性。女性圖書館員的性情溫和,感情細膩,態度和藹,更多地是表現為優雅、含蓄、舉止委婉,有較強的親和力,使讀者感覺可信賴,形成樂群性。樂群主要表現為圖書管理員外向而又富有熱情,樂觀而又和藹可親,善于與他人相處,適應能力較強,這都是女性圖書館員優于男性圖書館員的地方,也是女性圖書館員能夠處理好閱讀關系的良好特征。另外,女性圖書館員面對讀者時的善意、開放、接納的態度,集中趨向在同情心的表現。從文化的角度看表達同情是女性化的表現,而文化抑制男性表達同情,認為男性應該更理性地看待問題。而不是更感性。
二、女性圖書館員感性趨向的不足與其差別職業生涯的發展
不能要求每個女性圖書館員“人人皆堯舜”,女性圖書館員的事無巨細、包攬一切、講話婆婆媽媽以及嘮叨沒完等性別特征于職業生涯發展不利:女性圖書館員的“含蓄、高雅、可愛、溫柔”的性別特質于某種場域“剛”、“烈”的工作環境來說,會破壞閱讀的氣氛,是不利于圖書館工作的。男女圖書館員的差異性往往受其認知風格、職業性向、氣質和人格特點的影響,屬于一種“先在的職業特性”,同樣也受后天職業要求的影響。
1.從感性到創新:“像女性一樣”進行思考
女性圖書館員在職業成長的過程中,容易受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影響,不能擺脫“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的傳統文化對她們個性和行為的壓抑。女性圖書館員有些行動被感覺引起,并自動的連貫進行下去,在這一過程中很少有思考進行干預。從整體上看,女性不喜歡被人看見做錯事,因此她們總是謹慎行事。女性不是規則的破壞者,容易被各種“潛規則”所影響,通常男性表現出極端行為,他們標新立異和善于冒險,而女性大多比較中庸,謹慎行事。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有血有肉真實的人,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和智力在生活世界中自主自立的人。因此,女性圖書館員應該在感性過后,“像女性一樣”進行思考,并學會趨向于理性分析。女性圖書館員在自信、自強和自立等個性特征上,還應多向男性學習,做到揚長然后補短。當今的女性圖書館員要在優勢和不足中找準自身發展的空間。在男權為主體的社會大背景中堅信自己的優勢,在認同自我的同時不斷激勵自己,充滿信心地走出家門,滿懷愛心地走進職場,保持恒心地創造自己每一天的精彩人生。
2.在踐行責任中減壓:錘煉自我的心理感性特質
女性圖書館員經常試圖集多種責任于一身,特別是對于工作與家庭的責任,加之女性圖書館員對壓力比男性教師敏感,因而工作壓力大。女性圖書館員在強迫癥狀、軀體化、抑郁、焦慮癥狀也顯著高于男性圖書館員,說明女性圖書館員的心理健康狀況較男性圖書館員要差一些,這可能與女性圖書館員的自我調節能力和家庭負擔較重等因素有關。在信息社會中,女性圖書館員要學會為自己減壓,學會善待自己。首先要學會學習,學會生活,要在不斷學習中重建知識結構,轉變工作觀念,改進工作方法;還要學會尊重、理解讀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生活中要積極參加文體活動,參與社會活動,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培養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努力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有良好的心態、有足夠的精力做好本職工作,才能讓自己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
3.從服從到獨立:女性圖書館員職業理性
福柯曾經指出,話語與權力始終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任何社會里,話語一旦產生,即刻就受到若干程序的控制、篩選、組織和再分配”。憑借深入細致的分析,福柯成功地揭示了話語與社會權力結構之間的緊密聯系。職場話語正是社會權力得以傳遞的途徑之一,它在生產和復制各種身份的同時,也合理化了男女的社會和權力分工。女性圖書館員們進入的是一個自身性別并未得到重視的領域,她們的話語只有在與公共話語相一致時才會被認可。所謂獨立就是主體的女性圖書館員從感性到感受、感悟或體驗對象,從而在對象中發現“我”,即主體認識自己。主體全身心地投入客體之中,客體也以全新的意義與主體構成一種新的關系,此時便無所謂主體與客體之分了。這就是狄爾泰所說的體驗。體驗的對象就是凝聚了客觀化的、可以認識的、生活的精神世界,主體在這種精神世界中去感受、去體驗,于是,女性圖書館員的后天習得的內心生活的網絡系統就形成和發展起來,這種網絡系統不斷地影響著女性圖書館員的行為,感染她們的觀念,組織她們的印象并調節她們的情感,在職業生涯發展的抗爭中從服從到獨立起來。
參考文獻:
[1]霍彩玲,徐榮英,關于女性圖書館員職業瓶頸與職業回報的探討[J].圖書館界,2009,(1):35-37.
[2][美]喬納森·特納、簡·斯戴茲著,情感社會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8-49.
[3]楊小秋,女性感性趨向與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學術月,2011,-(3):63—66.
[4]項賢明,比較教育:話語與權力[J].高等教育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