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例教學法與師生互動規律對傳統的就業指導課程帶來深刻啟示,以豐富翔實的案例和生動活潑的師生互動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改變傳統就業指導課程教師灌輸式教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枯燥教學的局面。運用案例教學,掌握師生互動規律,對提高就業指導課程的目標性、實踐性和提升學生的能力和綜合素質,達到就業指導課程設置的目的,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案例教學 師生互動規律 就業指導課程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說過:最好的教學,就是牢牢記住學校教材和實際經驗二者相互聯系的必要性,使學生養成一種態度,習慣于尋找這兩方面的接觸點和相互聯系。案例教學通過案例事實提供了教學內容與實際經驗之間聯系的橋梁,師生互動實現教學相長,并有助于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真正掌握理論,適合于對應用型理論課程的教學。
一、案例教學法與師生互動規律的概念和內涵
案例教學法也稱實例教學法或個案教學法,就是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課堂上組織引導學生分析案例,提出問題與學生共同討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并將具體案例提升為抽象的理論。
案例教學法讓學生成為中心,引導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和原理,分析具體客觀事件或特定人物等材料和啟發式討論。教師與學生處于互動狀態,通過啟發和誘導,讓學生達到理解理論,掌握知識,提高深入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有效溝通等可遷移能力和綜合素質。
“師生互動是指在師生間發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睅熒右幝删褪侵附處熢诮虒W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整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既是教學的主體,也是教學的客體。師生的角色是二重的,在互動中完成教學任務,學習知識,提高教學水平。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是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動態轉換的過程。
二、案例教學法與師生互動規律在就業指導課程上的特點和優勢
教師在高校就業指導理論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應用師生互動規律,就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上的主體和實踐者,而非旁觀者。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學習和參與到課堂中。讓學生完成討論、提問等一系列教學活動,完善教師的教學,提高教學活動的效果。
1.生動性。理論是枯燥的,實踐是生動的。教師用生動的實例說明理論,和學生之間展開積極良性的互動,讓原本枯燥的課堂充滿生機。
2.參與性。案例教學和師生互動規律能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將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彰顯學生主體功能,最大限度地增進學生主體的參與性。同時,教師深入研究學生的知識結構,鉆研和組織教學內容,及時正確評價與反饋學生參與討論發言的學習結果。
3.互動性。師生通過案例教學和互動活動把握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達到互補和教學相長的目的。
三、案例教學和師生互動規律在就業指導課程上的實踐
就業指導課程中,預設的課程內容包括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選擇、就業形勢與政策、求職方法與技巧、簡歷制作、面試要點、職場禮儀等。在就業指導課程上,教師充分利用案例教學法和師生互動規律可以考慮以下內容:
1.了解學生真正的需求,選擇有價值的代表性案例
教師要針對教學對象了解其學習需求。教師在備課時須考慮很多方面,學生需要什么,教師需要給學生講什么,教師最擅長哪些內容,再加上學生能給教師輔助哪些內容。教師在第一次上課時要有噱頭,并且在選舉案例時要考慮內容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反映某種價值觀,體現某些價值。教師選擇的案例須引起學生的關注,貼近學生的需求性和興趣點。
2.采取有效組織形式
教師可以根據上課人數將其分組,一般以5~10人一個小組為宜。如果上課學生人數比較多,組員人數可以適當增加。教師管理好小組長,用小組的方式進行PK競爭,考慮適當點名。備課單元控制在15~20分鐘一個模塊,模塊銜接要有邏輯性。
3.基于視頻案例和文字案例的演示及研討
教師帶領學生觀看視頻和閱讀特定的案例文字稿,啟發學生思考,根據影片中出現的情況或案例文字稿中的具體情形,在學生自主思考和小組討論交流后,引導學生自由表達意見。積累素材時要注意素材的質量、精煉性、代表性。
教師在引導學生發表意見和研討時,讓小組針對案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由小組討論后,推舉代表上臺發言陳述小組觀點,最后由教師總結發言,點出授課重點。
4.基于案例的角色扮演活動
教師根據精心挑選的案例,將職場表現編成小劇本發給小組學生,由小組成員進行角色分配、排演,在課堂上將各種職場表現以舞臺劇形式呈現出來。學生在輕松的上課氛圍中,獲得深刻體驗和直觀感受。
5.基于案例的課堂互動實踐環節
教師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環節,組織基于案例的課堂實踐環節。例如,在針對簡歷制作的環節,在簡歷制作內容中,教師列舉成功簡歷范例和失敗簡歷范例,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將具有代表性的簡歷發給小組一份,并布置小組針對代表性的簡歷提出建議和看法,小組代表對發放的簡歷進行點評與分析,并分享其認為滿意的簡歷。
6.充分利用外界力量和運用新媒體技術展開互動交流
由于就業指導課程理論來源于實踐,并應用于實踐,教師需要揣摩理論的說服力和可信度,并讓學生掌握這些理論。教師可以運用新媒體技術,比如微博、QQ、飛信等與學生進行課上課下交流。
三、實踐案例教學和師生互動規律對就業指導課程的意義
教師掌握師生互動規律,應用案例教學法,將就業指導課程傳統教學模式的“灌輸的教”變成“互動的教”,將“被動的學”變成“主動的學”,從而讓學生在獲得靜止的理論知識之外,能夠取得動態的啟發和實踐經驗。教師應用案例教學與學生展開互動,給學生提供思考和實踐的空間,可以在多角度、深層次的互動式分析中幫助學生提高邏輯推理和整體思維能力,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教師應用案例教學與師生互動規律需注意的幾個方面
1.認真備課,素材緊密聯系實踐。教師在選擇素材的方面,把握素材的質量和數量,讓案例的情境與現實契合。
2.注重引導、提高效率。案例教學信息量大。時間的可控性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教學進度,把握所采取的案例的時間安排。
3.總結反思,理論聯系實踐。教育家杜威提出“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反思教學特別有必要”,教師要經常反思課題案例教學和師生互動中出現的問題及特點,并反思課堂教學是否緊密聯系實際。
4.以培養正確價值觀、人生觀,提升綜合能力和素質為核心和第一要義。就業指導課程傳授應用性理論,但其最核心的是引導和教授學生如何做人做事。教師要關注學生就業價值觀的形成過程,在實踐案例教學和師生互動過程中重視對學生思考分析、溝通協作、表達能力等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李連英,周之南,案例討論式教學法與眼科教學改革[J].大連大學學報,2000,21(5):87-88.
[2]葉子,龐麗娟,師生互動的本質與特征[J].教育研究,2001(4):32.
[3]吳長曼,案例教學法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中的運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175):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