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留學生運用離舍詞情況的調查,總結出留學生使用離合詞常見的偏誤,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從而使離合詞教學更有針對性。
【關鍵詞】離合詞 偏誤 分析
一、留學生使用離合詞的情況調查
為了掌握留學生運用離合詞的實際情況,本人從沈陽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搜集到韓國、日本、俄羅斯留學生的漢語習作40篇;利用試卷(見附錄二)調查考察了16位外國留學生使用離合詞的情況,調查的離臺詞為18個;在訪談國際教育學院的對外漢語教師過程中又收集了約80個外國留學生用離合詞所造的句子,總計138句,其中,使用合用形式的有80句,占總數的57%;使用離散形式的有58句,占總數的43%。運用得當的有50句,占總數的36%;運用失誤的有88句,占總數的64%。運用得當的句子中,使用合用形式的有34句,使用離散形式的有16句,各占正確比例的68%、32%;運用失誤的句子中,使用合用形式的有40句,使用離散形式的有48句,各占失誤比例的44%、56%。這說明,留學生在使用離合詞時還是很茫然,他們使用離合詞和使用一般動詞或短語的方法基本相同,但是,也隱約感覺到漢語中有一部分詞和一般的動詞或短語不同,他們可以在句中分開使用,但是留學生卻不知該以何種方式使用這類詞,所以往往故意回避,或一律用“合”的形式表達,不過,部分水平較高的學生還是能正確運用離合詞的。調查中所暴露的問題給了我們很大啟發,我們有必要對留學生運用離合詞的偏誤現象進行總結,并分析偏誤的原因。
二、留學生使用離合詞常見偏誤及分析
根據本人所搜集到的語料,本文將留學生運用離合詞偏誤類型歸納為三種:(1)語義理解有誤;(2)句法運用有誤;(3)語用處理有誤。
1.語義理解有誤
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分不清離合詞和短語的區別,所以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錯誤。這其中不乏對離合詞的詞義,尤其是理性意義理解的偏誤。
離合詞理性意義理解主要表現在:離合詞在被拆開使用之后,其語義并不按照其組合成分獨立時(如果可以獨立的話)的字面義重新組合,而是仍然保留了離合詞的原有詞義不變。即組成離合詞的語素雖然已被拆開,但其意義卻仍然要合在一起理解才正確。這就是所謂“形”離“實”不離。例如:“勞駕,讓我過去!‘勞您大駕,讓我過去”“勞您駕,讓一讓”以上三例中的“勞駕”雖然有離有合,但其詞義卻完全相同,都是指“客套話,用于請別人做事或讓路。”(《現代漢語詞典》)。而“勞”和“駕”二字如果單獨使用,則均無此意義。它說明在以上各例中,無論“勞”、“駕”二字是離是合,“勞駕”一詞的意義始終同一,它們仍然是作為構成“勞駕”一詞的語素被使用的。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其實所有的離合詞分離使用時均是如此。由于離合詞拆開以后其詞義不變,人們很難將整體意義看作是另外兩個獨立意義的簡單加合,因此,硬要把離合詞拆開以后的部分看作是兩個另外的詞,這是難以成立的。
由此可見,對于絕大多數的離合詞來說,均不能完全按照分開的字面意思去理解。但就是在這方面,留學生恰恰存在類似的問題:或是望文生義,稍有出入,簡單地根據字面意思推理含義,偏離了離合詞的語義,或是斷章取義,只理解了離合詞中部分語素的語義。例如:
[1]今天一下午,留我的神很久看他做什么。(今天一下午,我花很長時間留神看他做什么。)
[2]我們很久沒見,因為出我的門很遠。(我們很久沒見,因為我出遠門了。)
在離合詞的擴展形式中,有一部分離合詞中間插入代詞表示的意思是實實在在、有所指的,代表領屬關系,如“傷他(的)心”、“丟我(的)臉”,但還有一些并沒有這種領屬關系,如例[1]、[2]中的“留我的神”“出我的門”。留學生在運用后一類的離合詞過程中,往往以偏概全,將離合詞拆開理解。
[3]她的深深地躬了很久身子。
[4]這次標高興。
在例句[3]中,脫離了離合詞“鞠躬”的另一部分“鞠”,“躬”做為非自由語素無法獨立運用到句子中,句子原本想表達的意思是“她深深地鞠了一躬,身體很久沒有站直”。同理例[4]中,脫離了離合詞“中標”的另外一部分“中”,應改為“這次能夠中標真高興。”
2.句法運用有誤
(1)對離合詞詞性認識有誤
就“詞性”而言,離合詞多為動詞性的。按照在句子中能夠充當的句子成分,離合詞多做謂語或謂語中心語。有的留學生弄不清詞性,造出了下面的句子:
[5]今天是星期天,我們休息沒有上課。(今天是星期天,我們休息沒有課。)
[6]我平安回國是媽媽的安心。(我平安回國,媽媽安心了。)
這兩個例句都是因為沒弄清離合詞的詞性造成的,把例[5]中的“上課”這個動詞性的離合詞和例[6]動詞性離合詞放在了賓語的位置上,所以造成句子錯誤。
(2)賓補位置不當。主要的錯誤:
①離合詞+賓語
由于離合詞內部的動語素和賓語素都要強調自身的獨立性,因此在表達意義上詞義往往是自足的,不需要再帶賓語,這一點離合詞和一般動詞有很大不同,即一般的動詞大多數有賓語,而離合詞則恰恰相反——大多數不能帶賓語。但是因為留學生不了解,所以常常給離合詞帶上賓語。例如:
[7]他今年畢業了北京大學。
[8]明天我去幫忙老師,不能去你家了。
[9]昨天我見面他。
[10]我去道歉他,希望他能原諒我。
[11]今天我過生日,我要請客我的朋友。
這些例句中的“畢業、幫忙、見面、道歉、請客”都是不能帶賓語的離合詞,可是后面都用了賓語,因為一般動詞的句式應為“VO+B”,由于離合詞“0”強調自己的獨立,因此例句中幾乎變成了“V+0+B”(帶了兩個賓語)違背了離合詞的使用規律,使句子發生語法錯誤。正確的句子應為:“他今年從北京大學畢業。”“明天我去老師那里幫忙,不能去你家了。”“昨天我和他見面了。”“我去向他道歉,希望他能原諒我。”“今天我過生日,得請我朋友的客。”
②離合詞+補語
離合詞帶補語也是個較復雜的問題。漢語語序一般是“動+補+賓”,而由于離合詞之間在結構凝固程度上存在差異,因此有的離合詞可以“合”著帶補語,有的只能“離”著帶補語。留學生因為對離合詞不夠了解,再加上離合詞的使用情況和插入成分都很復雜,所以出現了錯誤。例如:
[12]他唱歌得很好。
[13]下雪后地面很滑,我要神留得大一點兒,千萬不能摔倒。
[14]打針很疼,我怕害得厲害。
[15]今天早上我發起來燒,不能去上課了。
[16]河水很干凈,我們游起來泳。
在例(12)中,“唱歌”之所以不能以“合”的形式帶補語是因為:在普通話里只有符合“意義抽象,不是具體的行為、動作,而是表示某種情緒、變化、存在、心理的詞,且可以受‘很’的修飾”,這樣條件特點的離合詞才能在“合”的狀態下帶補語,這種情況下,離合詞的后面一般緊接著“得”,其帶補語形式可以歸納為:AB+(得)+補語。但是,例句[12]中的“唱歌”從意義上看,是人的動作行為。比較具體;從語法上看,不能受“很”的修飾,不符合離合詞中以“合”的形式帶補語的特點,所以造成了使用錯誤,正確的應為:“他歌唱得很好。”
離合詞除了以“合”的形式帶補之外,還有以“離”的形式帶補語,當然,也有其具體條件:離合詞的兩個語素分出來可以成為意義明確的、符合現代漢語習慣的詞;另外獨立成詞后表示的意義須不離原詞義,不產生歧義。符合這兩點的離合詞可以以離的方式帶補語,格式可以表述為:B+A+得+補語。而例句[13]和[14]中的“留神”、“害怕”分開獨立后的語義完全不能明確表達原有語義,留學生因為忽視詞語本身特點而隨意套用了格式而錯用了語句,正確的應為:“下雪后地面很滑,我要多留點兒神,千萬不能摔倒。”“打針很疼,我害怕得厲害。”
例[15]中,因為插入的是復合趨向補語,雖然學生知道復合趨向補語可以分開使用的,但是在遇到離合詞時還是容易把“起來”插入了“發燒”中間,實際上復合趨向補語的合用是有條件的,即動作涉及的對象是不定指的(如拿出來一本書、想起來一件事),而“發燒”是不具備這種條件的,正確的應為:“今天早上我發起燒來,不能去上課了”,同理例[16]犯的也是類似的錯,正確的句子應為:“河水很干凈,我們游起泳來。”。
(3)“重疊”形式和“倒裝”形式使用不當
①“重疊”形式的偏誤
[17]我們到操場散步散步好嗎?
[18]我們握手了握手。
[19]我們握手握手吧。
離合詞的重疊形式與普通動詞不同,普通動詞中單音節動詞A的重疊形式是AA,如“走走、聽聽、看看”等;雙音節動詞AB的重疊式是AABB,如“學習學習、研究研究、商量商量”等。大多數離合詞AB的重疊式更多地與動賓式詞組的重疊式相同,即“AAB/A了AB/A—AB'’。而很多留學生出現偏誤是因為仿照了普通動詞的重疊式,如例句[17]到[19],應為“散散步”、“握了握手”、“握握手”。
②“倒裝”形式的偏誤
[20]照像也照像了,錄音也錄音了,你不能再后悔了。
[21]它連下蛋也不做,兩個月越來越胖。
漢語有時候為了強調,或是為了表達某種情緒、達到某種效果,會把強調的那部分提前,離合詞因為結合較緊密,一般不能倒裝,但有一些離合詞也可以倒裝,從而表達一種強烈的情緒,例如,例句[20]應為“像也照了,音也錄了,你不能再后悔了。”例句[21]應為“它連蛋也不下,兩個月越來越胖了。”這種倒裝式出現的情況并不多見,留學生在使用漢語時一般都會回避這些用法,所以一用到這種形式的時候出錯率較高。
3.語用處理有誤
離合詞語用處理的失誤不是來自語言本身的語法錯誤方面的問題,不是語法結構出錯而導致的詞不達意,語用失誤主要歸因于說話的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表達習慣,或者說不合時宜。離合詞的使用情況比較復雜,對中國人來說,選擇適當的表達方式不是件難事,我們可以憑語感,可留學生無法憑語感,他們不知道在怎樣的語境中用什么樣的擴展形式,自然就會選擇避免使用離的形式,這就使他們的語言表達方式大大減少,表達效果也會大為遜色。即便是運用了,語用偏誤也總是伴隨左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離合詞+了/著/過
當離合詞表示動作的完成、持續和經歷時,大部分離合詞中間可以插入“了”“著”“過”,如“理了發、發著言、洗過澡”,但有的留學生不了解離合詞的使用規律,造出了錯誤的句子。例如:
[22]我生氣了半天,不想理他。
[23]我和他見面了以后,說了很多事情,談得很高興。
“了”是動態助詞,它本身就是留學生學習漢語中的難點,而“了”與離合詞一起運用就更難了。助詞“了”一般表示事情的完成。因此當強調事情的完成時,離合詞就要帶“了”。但要注意一點“了”在一般情況下必須粘附于動語素之后。如例(22)、(23)中應該說“生了氣”、“見了面”。
[24]我們見著面,高興極了。
[25]我們鼓掌著歡迎老師。
[26]他發燒著也來上課了。
與“著”配合使用的離合詞,要求是表示動作或狀態的離合詞,以強調動作正在進行或狀態正在持續。因為離臺詞之間的凝結程度各不相同,所以結構凝固的離合詞能“合”著帶“著”,構成“VO+著”格式。結構松散的離合詞則“離”著帶“著”,即“V+著+0”,當強調動作的方式時,“著”往往粘附于V之后。例句[24]中“見著面”中“見面”并不是表示動作或狀態的離合詞,而是表示即時性的動作,無法表達持續的含義,所以不應該運用了“V+著+0”格式;例句[25]中的“鼓掌著”強調的是我們歡迎老師的方式,所以應該說“鼓著掌”;而例句[26]中的“發燒”一詞表示可持續,應該改為“發著燒”。
[27]奶奶去醫院看病過。
[28]我注過意這個問題。
離合詞帶助詞“過”,表示動作或狀態已經成為過去或將要成為過去。一般“過”緊跟在動語素后邊“V+過+0”。只有一些能帶賓語的離合詞才能“合”著帶“過”,組成“VO+過”。例[27]中“看病”是不帶賓語的離合詞,“過”應放在“看”的后邊,應改為“看過病”;例[28]中“注意”可以帶賓語“這個問題”,所以應該說“注意過”,留學生因為無法區別哪些次可以帶賓語,哪些詞不可以帶賓語,所以無法區別詞與詞的內在差異,致使產生偏誤。
(2)感情色彩理解有誤
離合詞的使用,尤其是擴展形式的使用與離合詞的原式在感情色彩上不同;另外,有相當一部分離合詞是運用在口語對話中,可以說口語語境是產生離合詞的良田沃土,所以離合詞所表達的效果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和口語化色彩,若不注意他們所包含的色彩意義,就會產生偏誤。
[29]不管老師叫什么真,我都要謝謝老師對我的指導。
[30]回國這些天中,媽媽安什么心對我非常疼愛。
[31]老師:“渴了吧,這瓶飲料給你解解渴吧。”
學生:“解什么渴,我不想喝,謝謝老師。”
通常離合詞的擴展形式“V+什么+0”是用來表達說話人的不滿意、不屑或者否定的語氣,與離合詞的原式表達的感情色彩并不一樣,所以例[29]中本來是學生在感謝老師對自己的認真指導,是發自內心的表達謝意,而句中卻用了“叫什么真”,感情色彩變成了不滿,影響表達效果。應改為:“不管老師怎么叫真,我都要謝謝老師對我的指導”。
同理,例[30]中學生是想表達媽媽看到自己留學歸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對自己的孩子疼愛有加,而自己也因為這份愛而倍感幸福,可句子中卻用了“安什么心”,誤把好心當惡意,使表達和本意截然相反了,應該說:“見我安全回國,媽媽總算安下心來,對我非常疼愛”。例[3I]中,學生只是想表達自己不渴,不用解渴的意思,結果說了“解什么渴”,語氣很不客氣且沒禮貌,應改為:“不用解渴,我不想喝,謝謝老師。”。
以上三種偏誤類型中,最為常見的是句法運用偏誤,其次為語用處理偏誤,語義理解偏誤也有,但是不多。造成留學生運用離合詞偏誤的原因很多,除了我們一貫認為的過度泛化和母語干擾等因素外,留學生在學習離合詞方面淺嘗輒止,不注意平時積累,不注意聯系語境,靜態地、孤立地學習離合詞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華語山[越],關于離合詞的語用問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3).
[2]祁尚書,離合詞的特點、語用和仿造[J],閱讀與寫作,2002,(7).
[3]鄭海麗,留學生使用離合詞的情況調查及分析[J],社會科學家2005,(增).
[4]申桂生,離合詞與歧義語[J],平原大學學報,2003,(4).
[5]楊崢林,中級水平韓國學生習得漢語離合詞情況分析[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