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將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法引入到《獸醫微生物學》課程教學中,通過選用充足備課、精心設計的病例、準備教案、對學生及時指導、與傳統教學法適當結合等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PBL 獸醫微生物 教學模式
PBL教學法是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創立的一種自主學習模式,是目前高校多門課程嘗試的一種教學模式。PBL教學模式的正確應用對培養新型、創新型、綜合素質人才大有益處。所謂PBL教學(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問題式學習”或“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這種方法是PBL教學模式已在美國、加拿大多等多國實施。在我國,此教學模式的應用還處于摸索階段。
獸醫微生物學是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的必修基礎課,主要授課微生物的總論部分和八種微生物的各論部分。所涉及的知識點繁多、瑣碎,學生難于記憶掌握,尤其是八種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及致病能力更容易混淆。以往采用傳統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教師發揮主導作用,100分鐘的課堂時間幾乎全部由教師講授,學生記憶,從而達到學習目的。多年來在LBL教學模式中不斷發現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并不如意,所以嘗試應用新的教學理念——PBL教學模式,以期提高學生對知識技能的駕馭能力。
一、不可全盤套用PBL教學法
《獸醫微生物學》課程有其自身特點,前部分主要介紹有關微生物的總論部分,這部分并不適合采用PBL教學模式,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第二部分主要介紹八種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與臨床實際聯系緊密,采用PBI。教學法,選用真實病例(我校的附屬獸醫院及市獸醫站等提供)適當加工后設計成教學用病例,讓學生應用現有知識,自己查找相關文獻豐富知識,自行分析解決問題。這部分約占總學時的三分之一。新的PBL教學模式雖好,但不能全部照搬照用,要根據每門課程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內容予以應用。單純的追求某一種教學模式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充足備課,精心準備病例、教案
教師要想良好的駕馭授課全過程,課下就要進行充足的準備。對于采用PBL教學模式,課堂可能出現更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學生可能提出更多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有備而來,對可能出現的情況盡量做到有所準備。同時,對于PBL教學模式應用的教案要重新準備,規劃好課堂時間的利用情況以及教學手法的利用和進度安排。另外,我們還要慎重的選擇合適病例。病例既要具備客觀性、真實性、完整性,同時又要具備適當的難度。我們所選擇的病例是獸醫院以往或現在的病例、文獻中報道的病例,都是真實客觀的。同時,為防止一些干擾信息誤導學生的思路,我們適當的對病例進行刪減、加工,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理解。
三、注意學生的反應
使用PBL教學模式之初,學生有些不適應,不知該做些什么、怎樣去做,尤其是一些適應能力較差的學生,現象更為明顯。此時,教師要及時與學生溝通,了解問題所在,盡快解決,防止影響學習積極性。如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對文獻檢索有困難,不會利用學校圖書館的數據庫,只知道百度搜索,找不到全文。根據這一情況,我們及時地對學時進行了文獻檢索的輔導。經過幾次PBL教學后,學生普遍適應,并反映學到的只是更多,記得更扎實。
四、對教師的影響
在PBL教學模式中教師由主導者變為輔導者。這對教師是一種考驗,尤其是青年教師。因為青年教師本身參與臨床診斷的機會有限,臨床經驗不豐富,在PBL教學模式中要求青年教師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良好的駕馭課堂討論。另外,對復雜病例不同教師會有不同的分析結果,所以教研工作必不可少。教師應統一認識,統一把握研討方向,避免問題的出現。并且教師所用病例要統一,保證同一年級的不同班級討論內容一致,否則會給期末考核及成績評定帶來困難。
五、成績評定
課程成績由兩部分組成:閉卷考試(占90%)和平時成績(占10%)。平時成績主要根據PBL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情況打分;閉卷考試中后兩道大題以病例形式出現,側重向PBL教學模式傾斜,以檢驗PBL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美蓮,王斯,王繼春,病原生物學PBL模式教學的問題分析,徽生物學雜志,2008,28(4):110—112.
[2]顧巖,火海中,朱晨芳,傳統教學與PBL教學在臨床本科生醫學教育中的實踐探索,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9):28.
[3]蘇丹PBL教學法在醫學微生物學設計性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與探討,衛生職業教育,2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