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合格工程、優質工程,不斷提高建筑工程質量應該是所有建筑企業始終不渝的追求目標,是企業擴大建筑市場占有率,提高企業信譽,生存發展的根本途徑。然而近幾年來建筑工程質量問題卻始終困擾著許多建筑企業的生存、發展。因此如何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管理,不斷提高建筑工程質量成為所有建筑企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主要是對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就如何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建筑工程 企業 質量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以及房地產市場的擴大,建筑市場迅猛發展,建筑行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建筑企業隨之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為了謀利,形形色色的建筑企業蜂擁而上,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其施工資質與施工質量也千差萬別。許多建筑企業不顧自身實際,想方設法拿到各種工程項目,隨之而來的就是近幾年來建筑工程質量不斷出現問題,事故頻頻發生,造成了人員傷亡以及無法挽回的巨大的財產損失,嚴重威脅著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嚴重影響社會的穩定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在當前建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如何解決當前所面臨的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問題,保證工程質量是每個建筑企業的當務之急。
一、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建設單位片面追求成本或時間,導致工程質量無法保證
一方面,建設單位片面追求建設成本的最低化,在招標或發包時,一味壓低施工報價,導致施工單位低價中標,利潤空間小,低于市場利潤水平,只能想方設法壓低施工成本。因此低價中標的施工單位,往往采用劣質、低價建筑材料,壓縮人工費,偷工減料,倉促馬虎施工,必然導致各種施工質量問題;另一方面,建設單位常常要求設計單位縮短設計時間,造成工程項目邊設計邊施工,導致設計圖紙問題多多,按照這樣的圖紙進行施工,施工質量根本無法保證;另外,有些建設單位為了某種目的,盲目要求施工單位務必在某個特定時間之前完成施工,全然不顧施工計劃和質量要求。為此,施工單位為了搶進度,拿獎金,完全不顧圖紙設計要求和質量監理要求,倉促施工,草草完工,后果不堪設想。更可怕的是有些建設單位“先上車、后買票”:先施工、后報批,或者邊報批、邊建設,甚至報批報建手續還沒審批完成,就開工建設。這些情況必然造成工程施工無法正常進行,施工過程問題重重,要么工程返工,要么局部拆除,必然造成工程質量的下降。
2.施工單位法律意識淡薄、道德水平低,缺乏質量意識
出現工程質量問題的施工單位大都法律意識淡薄,道德水平低,唯利是圖。這些施工單位心中只是想著如何挖空心思地賺取每一分錢的利潤,頭腦中毫無質量意識,毫無責任意識、道德意識,在施工過程中,隨意違反操作規程,不按圖紙施工。不按設計順序施工,技術措施不符合要求、不規范,甚至偷工減料,倉促施工,使用劣質建筑材料等等,由此造成工程質量低劣,事故頻發,甚至釀成慘劇。另外,有些施工企業出現施工質量問題,主要是施工質量管理過程不完善、不科學、不規范、不嚴格。在實施過程中,往往不能嚴格落實施工質量管理職責,不能合理配置施工資源,不能對施工材料采購標準嚴格把關,管理松散,疲于應付,只做表面文章,管理流于形式,缺乏落實。
3.勘察單位、設計單位責任意識差,給工程質量帶來隱患
有些勘察、設計單位責任制意識差,缺乏質量責任意識,在勘察或設計工作中,常常不嚴格執行強制性標準,隨意應付,不能科學、規范、嚴格地工作,不規范、不嚴格的勘察結果必然影響設計單位的科學設計,設計單位的設計不合理、不科學,必然導致施工階段對結構的拆改,影響施工質量。另外,勘察、設計單位不負責任的工作經常使建筑工程從一開始施工就存在了質量方面的隱患,從而導致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消耗了不必要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既增加了建筑成本,又無法保證工程質量。
4.監理單位責任意識差,工程質量管理難以保證
建筑監理市場的無序、激烈競爭,導致建設單位隨意壓低監理費用,客觀上造成監理人員素質低等問題,監理工作質量無法保證,必然影響施工質量管理。許多監理單位制度不健全,責任制不落實,監理人員素質低,水平低,對監理工作不熟悉,甚至許多監理人員沒有取得執業資格證書,不符合監理工作要求。其次,有些監理人員責任意識差,不嚴格履行監理職責,現場監理工作不到位,監理記錄不完整,甚至無施工單位人員資格檢查記錄。無設計變更記錄,無見證取樣記錄,無旁站、巡視、平行檢查記錄,無階段性質量評估報告,對關鍵部位不驗收,整個監理工作流于形式。再次,監理規劃的制定不切實際,實施細則內容空洞,缺乏針對性和指導性。所有這些缺乏責任意識的監理工作,必然導致工程施工中的質量監督不到位,造成工程質量隱患。
二、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幾項措施
1.建設單位應該消除低成本、高速度的觀念,強化質量為本意識
建設單位要強化質量意識,不要過分追求低成本。在招投標時,要科學預算、規劃,創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場競爭機制,確保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能夠以一個合理的市場中標價中標,從而讓中標單位能夠保質保量完成中標項目,為保證工程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另外,建設單位要尊重科學,不要一味追求高速度,隨意壓縮時間,要嚴格按照工程建設的規律,設定科學、合理的勘察周期、設計周期及施工工期,甚至在出現特殊情況時,要延長時間,以確保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科學、規范地工作,最終建設高質量的建筑產品。
2.提高施工企業的人員綜合素質,保障工程施工質量
保障工程質量需要所有參加工程項目施工的管理技術干部、操作人員、服務人員共同努力,他們是決定工程質量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強化企業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施工人員必須牢記“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心系國家和人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心系工程質量關系企業的生存發展,心系自己的職業道德與神圣職責,牢記科學規范地完成本職工作是合格的員工基本要求,工程質量人人有責。另一方面,不斷提高施工企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保證施工質量,就要從優從嚴選擇、科學培訓施工人員,不斷提高施工企業的人員綜合素質。使施工企業的管理干部、技術人員具備較強的質量規劃、目標管理、施工組織、技術指導以及質量檢查的能力;使施工人員具備精湛的技術技能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樹立嚴格執行質量標準和操作規程的法制觀念;使企業服務人員做好技術和生活服務,通過出色的工作質量,來問接地保證工程質量。
3.加強施工設備與工程材料的質量管理,保證工程質量的物質基礎
施工設備和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設的物質條件,它們自身的質量是整個建筑工程質量的基礎,因此所有施工設備和工程材料的質量必須符合國家《建筑法》的相關標準和規定要求。首先,要把好采購關,要嚴格挑選那些有一定專業知識和質量鑒定水平,忠于事業政治素質高,誠實守信的人員去負責施工設備和工程材料的采購,確保其采購質量。其次,要把好檢測關,嚴格挑選敢于負責、專業能力強的質檢人員,嚴格檢驗進場的材料和設備,所有進入現場的工程材料和施工設備,必須具有產品合格證或質量保證書,并且要符合設計規定的要求,需要現場見證取樣檢測的建材,必須要經過檢測合格后才能使用。此外還要把好使用關,設計、施工過程對材料、構配件、半成品的選用要合理,施工材料的采購要有針對性和必要性,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材料采購,以免增加工程建設成本,影響工程質量。
4.認真整理工程建設資料。把好工程驗收關
在工程竣工驗收過程中,認真整理工程建設資料極為重要。工程建設資料真實地記錄了整個工程建設情況和過程,其整理的認真程度與否直接關系到工程竣工驗收工作能否順利進行。因此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一定要認真做好工程建設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做到詳實、準確、規范。在工程施工現場檢驗完成后,及時整理好資料,并且上報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務必要建立基本資料和技術檔案,建立和完善所有資料貯存、調用、傳遞和管理系統,并且各種資料要分類登錄和存放,以便快捷查閱、使用。還要建立健全所有施工日志、大事記、項目進度記錄和專業技術記錄。對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信息及時進行采集、整編和管理,為工程質量檢驗、項目驗收及后期的維護、管理提供準確的資料。
5.強化監理單位責任意識、加大施工現場的監督力度,加強工程施工質量管理
作為建筑工程監理部門,其主要職責就是:按照其所承擔的監理責任與要求,向建筑工程施工現場派出業務素質高、責任心強的監理人員,認真做好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與各項技術措施,完成建筑工程的質量檢測,做好工程質量事故的認定、處理以及工程的驗收工作。建筑工程監理單位的責任意識直接關系到建筑工程質量能否得到保障,責任意識強的監理單位責任意識強,時時刻刻牢記自己的職責,精心挑選業務能力強、責任心強的監理人員負責施工現場的監理工作,嚴格執行工程質量標準,勇于負責、敢于負責,不辱使命,科學、規范、嚴格、標準地履行職責,是建筑工程質量的守護神。工程監理單位還要不斷加大施工現場的監督力度。監理單位要健全監理工作制度,深入落實監理人員崗位責任制,特別是嚴格要求監理人員應切實履行對隱蔽工程、關鍵部位、重要工序的旁站監督、驗收職責。要嚴格規范、健全審核批準程序,要加強對分包人員資格、進場原材料、構配件、設備和混凝土等施工資源的質量監督。對分項工程、隱蔽工程、工序質量、設計變更等要嚴格按照程序,切實執行檢查、審核復驗的工作方式和驗收、審批程序。對于建設單位組織各參建單位進行的工程驗收,監理單位要科學、準確地提出質量評估報告,以便有效監督建筑施工質量。
6.完善法律法規,加大政府的工程質量監督職能
完善的法律法規是工程質量監督的法律依據和前提,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規,工程質量監督才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對各種工程質量事故進行依法追究責任和進行處罰,才能對工程質量的肇事者進行威懾和嚴厲打擊。從而減少和預防工程質量事故的發生。工程質量監督是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加大政府的工程質量監督職能是工程質量管理的重要方面。要想充分發揮政府的工程監督職能,除了要完善的法律法規外,政府的工程質量監督機構還必須加強質量管理、質量控制的學習,不斷提高監督隊伍的業務素質。還要不斷完善質量監督手段,增加檢測設備,提高監督整體水平。要全方位監督,不僅要加大對監理、設計、勘察單位的監督力度,更要加大對施工單位工程質量的監督力度以及對建設單位報建及招投標的管理。針對工程質量的事前控制、過程控制和事后控制三大環節,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要在做好過程監督和工程違規行為行政執法的同時,加強工程質量的事前監督,提高監督工作的預見性、服務性,建立起預見性、服務性的質量監督模式,做到服務與執法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孔相男,淺談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06).
[2]李旭偉,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探討[J].經濟師,2009,(09).
[3]龔小蘭,21世紀建筑工程質量管理[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06).
[4]何健安,我國建筑工程質量現狀與治理[J].建筑技術,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