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論述人文素質教育基本內涵的基礎之上,對大學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進行了一定的論述,最后提出了若干提高人文素質教學水平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大學英語 人文教育 素質教育
一、引言
加強大學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人文素質教育,一直是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同時也是英語作為一個文化載體在傳播的過程中應該承擔的責任。不論是從英語教學的目的來看,還是從大學英語老師的教學責任來看,都應該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重視人文素質教育。
二、人文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從人文素質的基本概念來講,其是有能力、知識、情感以及意志等多個因素綜合而形成的一種內在品質,具體表現為個人日常生活中的人格、氣質與修養等多種行為。而大學公共英語課程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所有的優秀文化成果通過多個渠道和方式傳授給接受教育的對象。通過這種方式來產生內化與發展作用,進而形成一種穩定而持久的個人品格及價值取向。
從根本上來講,人文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在生活的過程中處理好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關系,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最終促進接受教育者的情感、理性以及意志等多個方面的素養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高。作為現代教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特征,人文素質教育是一個對學生進行完善的立項教育方式和手段。
總地來講。人文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以及學會發展。而其中的學會生活就是要教會學生在生活中懂得生活中應該有的情趣,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而學會學習則是大學公共英語人文素質教學中的重點,培養并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時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向。其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學習、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會發展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以后工作中必須具備的基本品格,使得他們能夠適應社會生活、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提高自身的創新精神。
三、大學公共英語中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1.培養人文素質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傳統的學科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分地注重了單個學科自身體系、邏輯性以及系統性的教學,而沒有對個人的發展以及人文素質教育予以足夠的重視。而進行“跨學科可以給個人以提供發展和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尤其是素質教育對人性、社會價值以及政治價值等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剖析,同時還對個人的生活舉止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這對于個人理解外部世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人文素質教育在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體系時往往是將自身置于一個批判能力的學習之上,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領會人文作品意境的能力,這對于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大有裨益。而隨著現代社會進程的不斷加速,社會信息實現網絡化,全球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以創新能力作為核心要求的高素質人才是當前經濟時代發展的最初動力,而知識的創新要靠高素質的人才。從這個角度來看,加強人文素質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2.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是深化英語教育改革的必然途徑
當前,針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將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置于首位,這對于提高其適應社會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當前教育精髓的體現,同時也是踐行“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同時,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要求的個性化設置也可以通過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手段來予以實現。隨著學校對教學進行的民主化評估以及人文精神的關注等,都給人文素質教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在環境。因此,我們說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是深化當前英語教育改革的必然途徑。
3.語言教學是人文素質教育的載體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最根本的作用在于實現基本的交際,其作為一個交際工具的同時也是以人文學科的形式而存在的。而語言學科與其他學科存在的不同點在于其是整個人類文化的重要載體,它是所有民族文明的重要體現。從整個角度來看,英語教學就應該在教和學的過程中完整地實現雙向互動,實現兩者之間的認知。在這個過程中使得師生之間的思維進行碰撞,產生火花。從根本上來講,這些都是兩者之間進行人格與價值觀念的碰撞,也就是說這實際上是兩者間人文素質的重組。而學生接受英語知識的過程就是一個接受外來文化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通過英語語言的教學來實現人文素質的教育是一個切實有效的方式和途徑。
四、在大學公共英語教學中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若干策略
1.轉變觀念,樹立其人文素質教育觀念
這主要是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角度來講的。轉變之前那種傳統的單科目教學理念,對人文素質教育予以足夠的重視是提高人文素質教育的前提和重點。與加強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人文素質教育一起,教師自身人文素質水平的提高是整個人文素質教育實現提高的重點。
在傳統的教學中,大學英語教師往往只是將英語教學看作是一個集合了聽、說、讀、寫、譯等幾個成分的語言學習,而對之進行檢驗和評價的唯一標準就是以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通過率作為一個完全唯一的標準。當前,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學是的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是現代教育的重要方向。這時,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加強教師自身的人文素質,在教學的過程中樹立起完整的人文素質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就應該主動地學習,通過不斷地進取和學習,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這是實現提高英語教學過程中人文素質教學水平的根本保證。
2.積極通過角色轉換將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
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積極引導教師通過自身角色的實踐將人文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滲透到各個環節當中。這些內容除了普通意義上的人文精神之外,大學校園還需要人文精神包括個性的張揚、相互尊重、懷疑與批判精神及學術方面的自由爭鳴等,高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通過人文素質教育來進行逐步地滲透,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與責任感來感染學生。這對于高校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尤其是對于大學人文素質的不斷提高具有積極的潛移默化作用。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轉變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通過減少對課堂教學的控制來營造一個民主而良好的學習環境。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有完全的自主權,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相互交流和學習。充分地實現自我空間的發展。
3.豐富以人文素質教育為主的第二課堂
豐富的第二課堂是營造一個積極的人文氛圍的重要手段,通過第二課堂可以營造一個積極的文化與藝術氛圍,利于其人文隨著的提高。教學中應該采取積極的手段來予以豐富:其一,開展英語閱讀活動,教師應該積極的推薦優秀的英文刊物、英文作品以及電子讀物等。這樣可以使學生對相關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有所了解;其二,進行英語視聽活動,讓學生從各個角度來接觸與欣賞“原汁原味”的英語;其三,進行人文社科講座,通過高雅的講座可以較強地感染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迪。
參考文獻:
[1]楊麗晶,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8).
[2]王國良,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科技文匯,2011.(12).
[3]杜慶鳳,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探析山東省青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