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完善,英語教學的價值取向已經由過去的教師k,-現轉變為現在學生的個體發展,學生的學習成效和滿意程度越來越被看重。因此,英語老師應該主動改變自己的角色,不能簡單地做一個知識傳授者,還應該做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和服務者。
【關鍵詞】高職高專 互動 教學模式
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在入學時成績相對比較低,英語水平較差。而高職高專教育的目標是培養能夠服務于第一線生產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學生在畢業時不但要掌握適當的基礎知識,還要有較強的應用能力,這就決定了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學的實用性,即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使學生在以后的工作過程中能夠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流,而不是研究深奧的英語語言理論,如英語語言學,英美文學等。因此,高職高專院校的英語老師應該改變陳舊的教學理念,在英語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提高教學效率。
一、當前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由于高職高專院校新生高考成績并不是很突出,因而其英語基礎比較差,英語語言交際能力更是薄弱。很多學生在中學時期英語成績比較差,在頭腦中記住的詞匯量不夠,積累的英語語言知識很少,語法規則不明晰,同時英語聽力理解能力低下,英語閱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薄弱,這就導致他們的英語實踐能力很差。長此以往,他們對英語學習喪失了自信心,對英語學習提不起興趣,再加之他們所學習的不一定是英語專業,對英語學習重視程度不夠。也有一部分學生之所以能夠耐住性子學習英語,是迫于考試的壓力,為了考試而學習,并不是為了提高自身英語交際能力。目前,大部分院校采取的都是五六十人大班授課的模式,這給英語老師組織課堂活動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教師在講臺上一字一詞的進行講解,而學生在下面被動的接收知識,這種單一的交互模式抑制了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以后的英語技能的發展便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二、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互動模式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在英語課堂上要想實施互動式教學法,任課教師必須掌握扎實的英語專業知識,具有創新意識;所選用的教材必須難度適中,符合學生的真實水平;教學督導人員必須精心組織教學過程,監督教學的各個環節,保證教學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責任心和教學改革意識,才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才能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的能力。然而,通過對部分院校進行調查發現,雖然大多數院校都按照大綱要求采用了合適的教材,并在部分教室安裝了多媒體教學工具,但是在英語課堂上老師和學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并沒有充分的發揮出來。
有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大學英語課程缺少互動,缺乏吸引力。這是因為很多英語老師對互動式教學的內涵沒有真正了解,沒有能夠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將互動式教學實施于日常的工作當中。互動式教學不是簡單地老師提問問題,學生給出答案,而是授課教師根據所講課程的具體內容、學生英語水平和課堂氣氛靈活多變的因材施教。有些老師把評價一節課是否成功的標準確定為教學目標明確、信息量大、思路明晰等,卻忽略了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學到知識,獲得能力。另外,在高職院校當中。很多學生在高中時學習成績不理想,英語底子很差,因而對英語課堂教學也缺乏興趣。
三、互動式英語教學的實施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必須依據學生個體特點做出相應的調整,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必須遵循學習、記憶和交際能力培養的規律,照顧到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高效率的學習到英語知識,鍛煉英語交際能力。英語老師在講課過程中要盡可能的為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積極實踐的機會,使他們能夠發現自己學習中的問題并自覺主動地加以解決。英語老師應該積極的創造機會,給學生提供一個能夠積極參與的平臺。比如,可以提出某一個大多數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在班級里使用頭腦風暴的方法,不管是誰,不管想到什么,先用自己的言語表述出來,而不要急于做出評價,如果過早的作出評價有可能會挫傷部分學生的積極性。
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完善,英語教學的價值取向已經由過去的教師表現轉變為現在學生的個體發展,學生的學習成效和滿意程度越來越被看重。因此,英語老師應該主動改變自己的角色,不能簡單地做一個知識傳授者,還應該做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和服務者。為此,英語教師應該認真備課,廣泛地搜集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英語學習資料,合理地設計課程進度。課堂上的教師提問也是互動式教學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師提問的時候應該注重問題的現實性、趣味性和豐富性,這樣才能夠充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對于學生正確的回答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而對于錯誤的回答則應給予及時的糾正,但不要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
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本質上是一種平等的人際互動,老師和學生都是參與者,不存在誰主導誰,誰領導誰的問題。教學互動是英語語言輸入和輸出的過程,這一過程中老師和學生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促進。英語課堂上的教學互動本身也是各院校教學大綱、英語教材和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學模式改革的成功有賴于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在真正意義上做到師生之間深層次的教學互動。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3]張萍,淺談課堂教學中的人際互動,黑龍江教育,2006,(1).
[4]張慶宗,論高校英語口語教師的角色定位,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
[5]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6]唐中華,課堂教學互動方法研究,高教研究,2007,(1).
[7]左煥琪,外語教育展望,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