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和個性化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老師教,學生被動學的教學模式日趨與現代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相悖。為更好地踐行生物課程中的個性化教學,教師應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宗旨,把不斷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驗技能作為教育的根本。
【關鍵詞】個性化教育 高中生物 教師
近幾年,隨著教育理念逐漸轉向學生本位的軌道上,在教改浪潮的驅動下,高中生物教學中以個性化教學培養學生已成為一種趨勢。本文以高中生物教學為例,闡述了個性化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
一、生物教學中的個性化教育本質分析
高中生物個性化教育的內容應包括確定主體意識、培養獨立人格、發展個性才能和提升生物實驗技能這四個方面,培養既具有生物理論知識又擁有過硬的實驗操作技能的全面發展的學生,使高中生物教育特色化。
1.個性教育有原則
以個性化教育為原則的生物教學改革體現在教學思想、教育方法和班級人數等三個方面:(1)教學思想的個性化:要求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個性、形成自己教學的特色。(2)教學方法特異化:改革灌輸性教學方法,實行實踐性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生物實驗等途徑,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生物知識。(3)教育小班化:限定班級人數不超過30人,實現小班化教學;實行生物小組教學,加強學生個別輔導,為具有生物天賦的學生進行專門輔導。
2.一字之差區別大
個性教育與個別教育雖一字之差,各自的內涵卻是相差甚遠。個性化教育是針對每一個學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是促進學生自由發展的教育。生物教學中的個性化教育不等同于個別教育。個別教育是一種教學方法。是教師針對某個學生的教學。個別教育能否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起到個性化教育的作用,還取決于教育指導思想和教育目標等諸多方面。
3.個性教育是否劃一
與個性化教育相對應的是劃一性教育,即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育。它對學生的個性視若無物,力圖以統一的標準,塑造同一規格的學生,從而造就了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許多弊端。劃一性教育忽視學生的個性和獨立價值,使學生缺乏自我探索和生物實驗技能等方面的標準件,也讓充滿無窮奧秘與斑斕色彩的生物學科陷入毫無趣味的灰色世界。
4.個性教育是思想
高中生物的個性化教育主要是一種教育思想。其主要教育思想如下:(1)尊重學生及其個性;(2)發掘學生的個性潛能,尋找每一個學生身上在生物方面的最強點和閃光點;(3)轉變教師的授課方式,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實驗等方法驗證書本中的法則。
二、個性化教育在生物教學中的必要性
個性是多姿多彩的價值世界的展現,是絢麗多姿的人生的來源。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中,從同一個模具中刻出來的學生已經不再為社會所接納。而創新以個性為基礎和表現形式,若自身沒有的獨特、鮮明、豐富多彩的個性,就談不上創新,同時,創新能力的發展依賴于個性的充分發展。
在生物的教學中,非常需要個性化教育。生物本身就是一門探索性較強的學科,生物學上的各種重大發現都是科學家經過孜孜不倦的研究得出的。那么要是讓一群沒有個性的學生來做這些科研,他們會得到的結果也可想而知。因為身上的棱角已經被磨光,僅存的一點個性也蕩然無存,對于這些未知的東西。怎么去探索,怎么去對出錯的實驗結果提出質疑。通過整齊劃一的教學方式,只會使學生記住每一條定理,而并未真正理解其中的內涵,那又怎么談創新,怎么追求個性。所以,在生物教學中,急需個性化,讓學生更加全面的學習生物知識。而高中正是學生接觸生物的初始階段,學生開始對生物產生朦朧的興趣,此時就需要個性化的教育,因材施教,讓那些對于生物有天賦,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對生物擁有更深的情緣。
三、高中生物個性化教育存在的問題
1.每班學生人數多
目前,我國在校學生人數較多,平均每堂課每位教師都要面對60名左右的學生,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很難兼顧。即便是有些學生具有生物方面的個性才能,為了加強學生管理,學校和老師不得不對他們進行統一的組織管理,只能適應于“我講你聽”的單方向知識傳遞,把個性化教育扼殺于無形。
2.劃一教育束發展
目前在高中生物教學模式中存在著多種統一,統一的生物教學計劃,統一的生物課堂教學,統一的作業,統一的考試內容、答案、標準等。這些統一雖有其需要的一面,但只求統一,就忽視了學生的千姿百態,各具個性。
四、解決策略
1.設立生物學習組
由于班級人數太多在教學中會帶來諸多不便,所以將對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專長的學生進行分組,比如把對生物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分成一組,成立生物興趣小組。這部分學生除了正常上課外,讓他們在課余時間用自己的方法接觸生物,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生物,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鋪橋搭路。
2.加強實踐促學習
學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了解生物學科,認識自我,發現自己的優勢潛能,培養自己良好的個性。課程教學中增設實驗課,給學生一些關于創新性的實驗計劃。
3.鼓勵問題多解法
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方法,生物教師不應把某一種方法強加給學生,而應當引導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解讀遺傳病的家族系譜圖時,就可運用多種方法。不同水平的學生方法也不同,思考問題的思路和角度也不同,不過只要學生思考了動腦了,不管用何種方法,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
基于教學環境實際,高中階段課程和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干預和影響最為深刻,因此從生物教材設計和教學方式兩方面出發來進行的個性化教育,這是確保個性化教育,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最優途徑,也應該是高中生物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駱嬋,個性化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11).
[2]王華宗,個性化教育模式之小班化教學[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107).
[3]孟祥林,美法日研究型課程設置之比較對我國的啟示[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學報),2004,(6):84—87.
[4]盧文忠,彭未名,高校實施個性化教育的條件及途徑[J].理論月刊,2003,(8):82.
[5]孟祥林,個性化教育的本質及我國的策略選擇[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1):94.
[6]劉文霞,完整地理解個性教育[J].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2):728.
[7]崔瑞鋒,田東平,個性化教育及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J].教育探索,200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