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闡述了生成式教學法的含義,在此基礎上,首先指出了鋼琴教學過程中現存的主要問題,并以此為基礎,通過四個步驟探討了生成式教學模式在鋼琴教學過程中的實際運用方法。
【關鍵詞】鋼琴教學 生成式教學法 實施步驟
生成式教學方式在新課改的宏觀背景下應運而生。生成式教學是指教師以關注學生有創見、有價值的想法為前提,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來迅速調整和改變預設的教學計劃,并以此有效展開相應教學策略的一種教學方法。相應地,下文將要論述的鋼琴生成性教學,則是指鋼琴教師并非機械地按照預先設定的某一種既成式思路教學,而是充分體現師生之間的互動為前提,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針對學生認為有價值的問題對不適宜的鋼琴教學計劃進行靈活調整,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真正體現出“致力于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核心教學理念的有效教學過程。
一、鋼琴教學中現存的主要問題
1.學生的鋼琴基本功良莠不齊
從整體的角度來看,一部分學生在入學之前并沒有經過專業系統的鋼琴基礎訓練,專業基礎不夠扎實。在入學后,學生之間就出現了基本功參差不齊的狀況。入學后,鋼琴學生的鋼琴水平可以分成如下三類:第一類學生的主修專業就是鋼琴,由于他們具備較扎實的鋼琴基本功,能夠通過演繹一些相對高深的樂曲來充分展示自己既有的鋼琴基礎,這就決定了他們對鋼琴學習的積極性較高;第二類學生主修的是聲樂,盡管這類學生同樣也具備一定程度的鋼琴基本功,但功底較之前者相對薄弱,鋼琴學習的積極性也相對較低;第三類學生主修的是西洋管弦樂或民族樂器,對于他們而言,意味著要從頭開始學習鋼琴,因為他們在之前幾乎沒有鋼琴基礎。當上述三類基礎不同的學生同時出現,自然會和“因材施教”的鋼琴教學原則相矛盾。
2.原有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從目前來看,“集體課教學”的鋼琴教學模式是目前較為推崇的一種鋼琴教學模式,該模式的一般流程如下:讓30名左右的學生同時在音樂教室里上課,學生們一方面能聽到教師的鋼琴課程講解,另一方面還能通過電視屏幕來對教師的示范教學進行學習。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學生之間互不干擾,學生會各自戴上耳機進行鋼琴彈奏,教師對學生鋼琴學習情況的檢查一般采取如下兩種方式:一是采用傳統的檢查方式,對全體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普查”;二是采取“抽查”方式。即教師在巡視檢查的過程中,主要針對某一學生,把教師自備的耳機插入該學生的琴內,通過讓其彈奏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并根據結果對其進行指導。
“集體課教學”模式固然有其優勢,不僅能夠有效降低“一對一”教學的高昂成本,并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但由于受到教學模式本身以及課時等方面的限制,從而使教師只能針對多數學生面臨的共性問題做出指導和點評,因此無法達到“對癥下藥”的針對性輔導效果。,并且,從目前來看,大多數鋼琴集體課普遍采用數碼鋼琴作為教學工具,鍵盤力度相對較輕,聲音也相對缺乏層次感,這就導致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只滿足于通過機械的手指運動彈出音符,手指不積極觸鍵。時間一長,也就無法有效掌握對力度、音色的控制以及對演奏情感的抒發。
二、生成式教學模式在鋼琴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措施
基于前文的討論,具體而言,生成式教學方法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可遵循如下四個步驟實施運用。
1.第一步:確定鋼琴教學目標
從鋼琴教學的理念層面而言,真正開展生成式教學的首要前提是學生在學習之初就要把學習目標從“老師安排的任務”轉變為“自己對鋼琴學習的需求”。再從鋼琴教學的實踐層面來看,能否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啟發學生積極發現并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又是啟發學生參與生成式教學的關鍵。對于此,鋼琴教師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應該為學生盡可能地創設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向學生們提供多種有效的學習條件,從而能夠讓學生的學習目標在他們的學習活動過程之中動態形成。
2.第二步:搭建鋼琴教學內容
鋼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捕捉意外的鋼琴教學資源,比參照既定的教案流程更為重要。在每一次鋼琴課堂教學過程中,都會出現一些突發的意外事件。為了追求教學流程的順暢,并盡量避免發生意外事件,不少教師在鋼琴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設防,但收到的效果往往事與愿違。事實上,從辨證的觀點來看,如果對意外事件利用得當,有時反而會成為教師的寶貴教學資源,假如教師能夠充分預知這些突發事件,并從容不迫地進行預先處理,鋼琴教學本身也就不能成為一門藝術。事實上,對意外突發事件的處理是否得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師思想觀念的更新成都以及應變能力的高低。相關資料證明,把學生的錯誤作為資源加以有效利用,是有效的課堂教學手段。并且,讓學生通過經歷意外事件,從錯誤走向正確的過程,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可見,鋼琴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因勢利導,及時扭轉課堂上出現的被動、尷尬的不利局面,并轉危為機,在增強教師自身體驗的同時。順勢通過啟發學生的個體思路來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意想不到的課堂教學效果也就由此出現。
3.第三步:形成正確的教學思路
教師要想改變學生鋼琴學習的原有方式,關鍵在于要更加突出學生主體在鋼琴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具體而言,為了使學生真正參與到鋼琴課堂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之中,鋼琴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鋼琴演奏、鋼琴視奏等學習模塊中主動發現自己出現的問題,并以此鼓勵學生自己去經歷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讓學生通過主動分析問題來獲得正確結論,這樣以來,就有利于培養學生建構出符合于自己的知識構架,并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
4.第四步:生成教學設計方案
教育生態學的系統觀點認為,鋼琴教師在教學中,都會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并按照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教學方案來展開教學過程,這就說明。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方案對教學目標的實現有著直接的影響。生成式鋼琴教學的開放性特征決定了鋼琴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面臨一些出乎意料的新情況(如,會經常面臨一部分鋼琴基本功較好的學生提出的新設想),這就使鋼琴教師在每一次教學借宿后,都有必要寫“教后感”。一個成功的教后感類似于一篇完整的工作記錄,能夠為教師的后續教學工作提供良好的素材,并且。教后感還能起到鋼琴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作用,此外,教后感還能夠方便教師對自身實際教學工作進行自我檢查,從而總結經驗,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黎奇,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1.
[2]根納季·齊平[俄],演奏者與技術[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2.
[3]黎奇,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