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自己多年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經驗,將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比較,就如何將不同教學手段進行最優化選擇,適度、適當、靈活地將它們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各種手段的優越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機械制圖 現代教學手段 傳統教學手段 有機結合
機械制圖課是一門既有理論又有較強實踐性的技術基礎課,教學內容主要包含投影理論、識讀和繪制機械圖樣,而培養識讀、繪制機械圖樣能力的關鍵是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空間分析能力。如何應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空間能力,是筆者探索和追求的目標。
一、傳統教學手段應用分析
傳統教學相對于以信息技術為主的現代教育手段而言,主要是利用模型、掛圖、板圖、板書等教學手段,其特點是具體、直觀,是多年來機械制圖教師普遍采用的直觀性教學方法。
1.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勢
(1)有利于增加形象儲備,提高學習效果。利用模型、掛圖、板圖等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直接面對實體,把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論和復雜視圖,變得形象、具體、直觀,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規律,認識圖形與實體之間的關系,使投影要素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清晰的印象,從而增加形象儲備,提高學習效果。
(2)有利于教師靈活掌控課堂情況。利用板書和板圖,教學有較大的靈活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對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進行相應的調整。比如教材上有些內容需要學生掌握作圖的具體方法與步驟,此時通過教師生動的講解和細致的板圖,能夠較容易地使學生掌握繪圖的要點。同時根據學生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還可以加強互動性,更能增加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師生相互配合,共同來完成教與學的兩個重要環節。
(3)有利于青年教師的培養。傳統教學手段,對教師在板書、板圖以及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能力等方面要求更高,這就促使青年教師在專業知識、課堂技巧等方面要多下工夫,拓寬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積極學習其他教師好的教學方法技巧,將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后,采用學生能接受的教學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這不僅鍛煉了教師的學習、鉆研能力,而且鍛煉了教師的書寫、繪圖、組織和應變能力。
2.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
(1)教師工作量大。教師必須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所以要快速書寫、繪制大量的板書、板圖,教師既辛苦、勞累又費時;同時在學的過程中,學生視覺刺激少,處于被動接受狀態,阻礙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2)影響教學效果的發揮。傳統教學手段,教師主要是通過板書、板圖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所以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傳授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學科前沿的知識不能及時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缺乏對新知識、新動態的了解,制約了學生知識的更新與拓展。此外,很多形象、直觀、生動的畫面不能有效地展現給學生,這對加強學生的認識、理解和記憶也是很不利的。
二、現代教學手段應用分析
現代教學手段主要是借助多媒體設備,運用自己設計的多媒體課件來實現教學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圖文并茂,豐富多彩,動態直觀,因此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和學生們的歡迎。
1.現代教學手段的優勢
(1)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課件是靈魂和核心,課件的質量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制作課件時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制作出來的課件集圖形、色彩、文字、聲音等多種信息為一體,對教學內容加上分解、疊加和旋轉等動態制作,給學生形象、直觀、生動的畫面。同時由于屏幕畫面大,展示清晰,能極大地滿足學生視覺上的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把被動性學習變為主動性學習。
(2)減少教師重復勞動,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課件將教學提綱、教學重點、講授內容等預先進行編排,板書、繪圖等重復性工作大大減少,教師就有更多的時間,多舉實例,深入淺出,啟發引導,把教學重點、難點講清講透,同時也增加了單位時間內的授課信息量。此外,多媒體課件取材廣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既可以完善自己的課件,又可以及時了解學科的新進展,和一些交叉學科的相關理論,把學科領域最前沿的知識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及時了解新知識、新動態。
(3)有助于青年教師拓寬教學手段。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激發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學習先進的信息化技術的熱情。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能夠熟練地使用多媒體技術,恰當地利用多媒體手段為教學服務,已經成為信息社會衡量一名合格教育者的條件之一。
2.現代教學手段的不足
一是過多地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由于教室較暗,容易使學生產生視覺上的疲勞,思維受到限制,也會使學生失去新鮮感,如果組織不當,就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下降;二是由于多媒體課件講完一頁就會翻過去,在講新內容時學生無法將前后內容進行比較,會出現講了后面忘記了前面等問題;三是與傳統教學中的文本教案相比較,多媒體教案不是簡單化了,而是更加復雜化了,所以教師在制作一節多媒體課件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要遠遠大于文本教案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等等。
三、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手段有機結合
基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根據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在背課時應對課程內容進行分類,設計好哪些內容可以基本上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進行;哪些內容應該同時使用多媒體手段和傳統教學手段來進行,并且設計好何時用多媒體課件,何時用傳統教學手段,將兩種教學手段進行整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這樣才會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
例如在講授“緒論”和“第一章”這兩部分內容時,因為“緒論”主要是介紹本課程的重要性和教學目標,“第一章”的大部分內容則是機械制圖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其內容主要是敘述性的,理論性不強,所以講授這兩部分時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用豐富多彩、帶有各種特殊效果的畫面,給學生以視覺上的沖擊,教學效果比較理想。
又例如,在講授“平面的投影”這一課時,平面形投影的畫法這一環節,在讓學生觀察模型后,著重在黑板上進行板圖,將作圖過程和作圖中要注意的問題進行詳細地講解,然后讓學生模仿完成一個平面形投影的課堂練習。這種從感性認識出發,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思維,并且親自動手模仿練習來加深印象是傳統教學手段的強項。接下來在講到三投影面體系中平面形的三種位置和投影特性時,由于課程內容多而雜,我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生動形象的動畫展示,使得課堂上學生反應熱烈,效果非常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很輕松地就歸納并掌握了三種位置的投影特性以及投影圖的特點。可見此時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手段彌補了傳統教學中因對抽象復雜的視圖無法展示,迫不得已讓學生“盡量”地去想象,之后不了了之的缺陷。
四、結語
在機械制圖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二維與三維圖之間相互轉換的思維活動,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知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教學過程中,不能一成不變地禁錮在傳統教學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動態、形象等優越性,同時也不能單一的以多媒體為中心來設計和完成整個教學過程,教學手段的應用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應該把握好時機,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恰當應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平高集團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