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鍛煉不但可以強健身體,同時也會對人的心理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體育鍛煉能促進人心理的發展,影響健全人格的形成,還有助于矯正某些心理缺陷。總之,只要引導得當,體育活動將對技工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體育鍛煉 心理健康 心理發展 技工院校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世界心理衛生聯會將心理健康定義為:“身體、智力、情緒十分調和: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職業中,能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二、技工院校學生心理現狀
心理素質是一個人素質構成的重要內容,技工院校要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加大對技工院校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和訓練力度。近幾年對技工院校學生心理狀況的調查結果不容樂觀。據一項針對技校生的調查顯示,有28.75%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強迫癥、抑郁癥和焦慮癥等心理健康問題,有16.5%的技工院校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問題;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女生比例為17.34%,高于男生的16.07%;低年級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比高年級學生嚴重;農村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高于城市學生,其中邊遠地區農村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最高為19%。
心理疾病已經悄悄入侵校園這片凈土,并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在對技工院校學生的進一步調查中發現,他們在心理品質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弱點,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危機意識、協作精神等都比較薄弱,焦慮、緊張狀態較嚴重,擔心學業失敗、人際關系不良或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等等。同時,技工院校學生正處于半依賴半獨立、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時期,他們的心理沖突、苦惱或被自我掩蓋,或被忽視。
三、體育鍛煉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1.有助于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意志品質是指構成人意志的諸因素的總和,主要包括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和堅韌性等幾方面。意志品質既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又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在體育運動中,參與者要不斷克服客觀困難(如氣候條件的變化、動作的難度或意外的障礙等)和主觀困難(如膽怯和畏懼心理、疲勞或運動損傷等)。可見,學校體育活動有助于培養機智靈活、沉著果斷、謙虛謹慎等意志品質,使學生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
2.有助于改善情緒
體育鍛煉可以改善情緒,情緒是衡量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主要指標。良好的情緒對人的行為具有增力作用,消極的情緒會影響人的正常學習工作,還會對人的身體、心理產生許多不良影響。長時期的情緒壓抑、憂慮和緊張,還可導致疾病。我們應該讓學生在各種運動項目中,去感受運動的美感、力量感、韻律感,從而陶冶情操、開闊心胸,激發生活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形成豁達、樂觀、開朗的良好心境。
四、通過體育鍛煉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與方法
1.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參加體育鍛煉
學校應重視體育理論課的教學。通過體育理論課講授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讓學生懂得真正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三者缺一不可,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掌握心理健康的體育鍛煉的方法,及時有效地調節自己的心態。教學中應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或讓學生自己選擇,使每個學生的興趣、特長都能得以發揮,在各自擅長的項目中找到運動的樂趣、展示自己的才能。
2.教育學生正確投入體育鍛煉,促進心理健康
教師要宣傳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培養體育鍛煉意識。要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如在健身運動前聽聽音樂,或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參加健身運動等,創造歡樂的氣氛;教師還應要求學生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和健身運動常識,每次鍛煉后要及時總結鍛煉效果,根據生理、心理狀態,及時調整鍛煉計劃,有效克服心理障礙,從而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現代社會充滿挑戰,也充滿機遇。對技校生而言,當今時代比以往任何時代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體育運動對于人的心理健康的積極促進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手段所無法替代的。同時,要保證心理健康的持續化、年輕化,就需要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教師要充分利用體育運動的有利條件,有意識地發揮其特殊功效,加強對技工院校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促進技工院校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成熟,為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熊亞紅,等.技工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育教學模式的探討[J]. 現代教育科學,2005 (5).
[2]曾四清.技工院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2).
(作者單位:濟南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