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務風險會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較大影響,因此企業必須重視和防范財務風險。財務風險主要表現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營運風險、收益分配風險、連帶財務風險等形式。本文對這些風險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就企業如何防范財務風險進行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企業;財務風險;表現形式;成因;防范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界定及其表現形式
近年來,我國的一些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贏利水平普遍低下,虧損較為嚴重,有的甚至到了資不抵債的危險邊緣。究其根本,忽視財務風險是最為重要的原因。財務風險是一種微觀范疇的經濟風險,一個企業的管理經營績效如何,必然會反映在其資金運動的狀況和結果上,財務風險也就是企業在活動過程中反映在財務狀況和財務結果上的風險。財務風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財務風險特指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活動的資金運動,包括籌資、融資、投資和用資等資金活動過程中所面臨的各類風險,體現為再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資金運動風險。廣義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所面臨的全部風險的貨幣化表現。在當今高度貨幣化的經濟社會中,企業在激烈的市場中組織生產經營活動,所面對和承受的各種風險,其發生、發展和危害都集中體現為潛在的或現實的經濟利益損失,這種對企業財務風險的界定方式有利于企業經營者從市場參與者角度,以價值為主線,來辨識、評價和處置其所面臨的全部風險。
財務風險主要表現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營運風險、收益分配風險、連帶財務風險等形式。籌資風險指的是由于資金供需市場及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給企業籌集資金帶來的財務成果的不確定性。籌資風險主要包括利率風險、再融資風險、財務杠桿效應、匯率風險、購買力風險等。投資風險指企業投入一定資金后,因市場需求變化而影響最終收益與預期收益偏離的風險。投資風險主要包括利率風險、再投資風險、匯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金融衍生工具風險、道德風險、違約風險等。資金營運風險是因現金流出與現金流入在時間上不一致導致資金鏈斷裂而形成的現金流量風險。現金循環要經歷采購、生產、銷售等諸多環節,不論某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給企業的生產鏈帶來斷鏈的可能,當然會減少利潤空間,還有帶來財務危機的可能。收益分配風險是由于不當收益分配政策可能給企業今后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不利影響而形成的風險。連帶財務風險指企業以自己名義為其他企業提供擔保而承擔連帶責任,從而使企業的財務成果具有不確定性。隨著企業提供擔保范圍的逐漸擴大,擔保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日趨增多,由此給企業帶來越來越多的連帶風險責任。
二、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的具體成因分析
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相當復雜,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可分為源自于外部的原因和源自于內部的原因兩類。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主要是宏觀環境,如制度環境、市場環境、法律環境等復雜多變,導致決策者難以把握控制事物未來發展的過程。另外,在市場經濟中廣泛存在的各種欺詐、違約、投機取巧等道德風險對企業財務有重大影響,可能導致違約及債權債務關系嚴重扭曲等。源自于企業內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風險意識淡薄。企業作為一個財務主體必然面臨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許多財務管理人員風險意識淡薄,不能從根本上把握風險的本質。風險意識不強,風險管理工作薄弱,是企業發生風險事件的重要原因。其二,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資本結構主要是指企業全部資金來源中權益資金和負債資金的比例關系。資本結構的不合理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其直接表現就是資金的變現能力降低,由此產生財務風險。其三,投資缺乏科學性。很多企業投資決策者對投資風險的認識不足,盲目投資,導致企業投資損失巨大,從而財務風險不斷。其四,應收賬款和存貨管理失策。在市場經濟競爭中,一些企業為了增加產品銷量,擴大產品市場占有率,就盲目采取賒銷方式銷售產品,造成大量應收賬款長期無法收回,另外,存貨所占比重過大,且很多表現為超儲積壓存貨。如此,資金長期被債務人和存貨占用,嚴重影響企業資金的流動性及安全性。其五,企業內部控制不健全。內部控制是為了實現企業管理目標而提供的一種合理保障,良好的內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證合規經營、財務報表的真實可靠和經營結果的效率與效益。內部控制是防范財務風險的重要環節,內部控制存在漏洞,就會為財務風險的發生提供條件。
三、我國企業防范財務風險的必要策略
(1)提高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企業財務管理的每個環節都有可能存在財務風險,但我國多數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風險意識較為淡薄,對財務風險的嚴重性缺乏應有的認識與了解。為此,企業要不斷向相關人員灌輸風險意識,把風險防范意識貫穿于企業財務管理的整個過程之中,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2)建立財務風險的預警系統。企業財務風險的預警系統能夠幫助企業確定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從而及時找到合適方法來避免風險。一般來說,完整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由短期和長期兩個子系統構成。短期財務預警系統最主要的內容就是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等財務指標的運用是長期財務預警系統的重要內容。企業可通過橫向比較、縱向比較等方式來對企業的財務狀況作出判斷,從而根據不同的情況采用合適的方式來使企業免于遭受過大的財務風險。(3)建立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在當代市場經濟波濤洶涌的浪潮中,建立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有利于及時防范企業運營中的各類風險隱患,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保證。建立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一是要改善控制環境。控制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的貫徹與執行。控制環境包括經營管理的理念、方式和風格,組織機構,授權和分配責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人力資源政策等。二是強化控制活動管理。控制活動存在于整個企業的各個職能部門的管理活動中,包括核準、授權、驗證、調節、復核營運績效、保障資產安全以及職工分工等各種活動。控制活動是針對關鍵控制點而制定的。因此,企業在制定控制程序時就是要尋找關鍵控制點,企業一般根據其經營活動的五大循環即采購循環、銷售循環、付款循環、收款循環和理財循環等分別設計其控制活動。三是加強內部監督。要確保內部控制被切實貫徹且執行的效果良好,內部控制能夠隨時適應新情況等,內部控制就必須被監督。(4)運用不同的技術方法,規避各類財務風險。財務風險通常可以通過風險回避法、風險自留法、風險降低法、風險轉嫁法等方法加以規避。風險回避法是考慮到風險事故存在的可能性較大時,主動放棄或改變某項可能引起風險損失的方法。風險自留法是一種由企業自己承擔風險事故所致損失的一種財務風險管理技術。風險降低法是企業面對客觀存在的財務風險,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財務風險的方法。風險轉嫁法即企業通過某種手段將部分或全部財務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的方法。對于不同類別的財務風險,可以采用不同的規避方式。
對于籌資風險,關鍵是要適度舉債,平衡企業的資本結構。企業資金結構中,負債的比例過大,會加大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也會使得自有資金收益率下降。因此,企業進行負債經營決策時,首先應該考慮企業舉債的規模和償債能力,合理負債,以便在充分發揮財務杠桿作用的同時能夠防止因過度舉債而引發的財務風險。對于投資風險,首先要謹慎投資,在資金運轉良好或有剩余資金的情況下,才去考慮獲取額外報酬的對外投資。其次,如果投資是生產經營的必須環節或是要進行風險性投資,必須擬定嚴謹的投資計劃,進行科學的投資回收評估和論證,選擇最佳的資金投入時間,以避免造成資金短缺或運轉不靈。對于現金流量風險,重點是要加速流動資金的周轉,增加企業的現金流量。流動資金是一個不斷投入、不斷回收的循環的過程,循環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現金流量。如果企業加速資金的周轉,資金閑置的可能性就會減少,支付能力加強。應收賬款和存貨,它們在流動資金中所占資金比重較大,因此,企業要加強應收賬款和存貨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資金的占用。
參考文獻
[1]趙洪發.試論企業財務風險管理[J].河北煤炭.2008(2)
[2]郭莉.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和管理[J].企業導報.2009(10):77
[3]羅欣.企業財務風險的衡量[J].生產力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