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闡述和分析傳統CAD/CAM教學面臨的問題,文章結合CAD/CAM課程教學中的體會,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試方式等方面對教學進行了改革,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CAD/CAM課程;教育模式;改革
一、課程理念與目標定位
1CAD/CAM基本概念。CAD/CAM技術不是傳統設計、制造流程的方法的簡單映像,也不是局限于在個別步驟或環節中部分的使用計算機作為工具,而是將計算機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專業技術以及人的智慧和經驗以現代的科學方法為指導結合起來,在設計、制造的全過程中各盡所長,盡可能的利用計算機系統來完成那些重復性高、勞動量大、計算復雜以及單純靠人工難以完成的工作,輔助而非代替工程技術人員完成整個過程,以獲得最佳效果。CAD/CAM系統以及算計硬件、軟件為支持環境,通過各個功能模塊(分系統)實現對產品的描述、計算、分析、優化、繪圖、工藝規程設計、仿真以及NC加工。而廣義的CAD/CAM集成系統還應包括生產規劃、管理、質量控制等方面。CAD/CAM軟件是數控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制造的主要應用工具。企業要求學生能熟練應用軟件完成產品的造型設計、工藝設計、仿真加工、實際加工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環節都是企業在實際生產環節需要面臨的問題。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
CAD/CAM涉及計算機圖形學、數控加工技術、計算機仿真、最優化設計、計算機信息集成技術等多門課程,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綜合性課程,具體教學時內容應體現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先進性和實用性,要兼顧理論和實踐教學環節,并適當加強實踐性環節。(1)課程內容更新。CAD/CAM技術是數控專業的一門主要的課程,可以分為二部分,即機械CAD、機械CAM。AutoCAD是計算機輔助設計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要掌握對零件圖的讀圖、二維工程圖的繪制。(2)加強實踐教學。CAD/CAM課程是理論和實踐都很強的綜合性課程,教學內容需涵蓋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等多方面的培養。在講授理論知識時,就應該結合CAD/CAM軟件的一些操作來進行講解,邊講邊練,講授、示范、練習相結合。實踐教學內容應適應不同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因材施教。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1)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課程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講解CAD/CAM應用軟件的一些命令,或者命令的操作步驟,在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課程教學,對于這些建模的方法,我們只需要花少量的時間向學生介紹就可以了,而多采用工程中設計的零件或者加工的零件為實例,讓學生進行建模并加工出來,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總結軟件命令的應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實行一體化教學。改變過去傳統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分開的教學方式,將教學課堂移至CAD/CAM實訓實驗室進行講解,實行“教、學、練”的結合,在教學中以理論為基礎,以某一高端軟件為教學實驗平臺,在軟件教學講解時溶入具體的理論知識,從而生動形象地讓學生樹立信息集成等先進制造技術理念。(3)分層次教學。把握好學生的真實狀況,合理劃分層次,采取相應的方式方法進行組織教學,才能保證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分層次包括教學目標的分層設置、練習題的分層完成以及考核方法的分層評價等幾個方面。(4)結合其它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提高CAD/CAM的使用。隨著CAD/CAM技術的普及,CAD/CAM軟件的使用已成為工科學生學習機械類專業必須掌握的一種學習工具。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其它的課程中,尤其是一些課程設計的課程中,如《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機制工藝與夾具課程設計》、《數控加工工藝與編程課程設計》等課程的設計都可以利用CAD/CAM軟件來完成,提高CAD/CAM軟件的使用,提高機房的利用率。
四、改變學習評價體系
成績的評定不能只以平時成績加上期末考試來總評,而是對其實際能力進行全面的評價,堅持知識、能力、技能考核并重,以能力和技能為主的原則。學生成績可由多個部分按照不同權值組成,包括平時成績、完成各個項目各個模塊的質量、期末考試。在平時各個項目的練習中,要養成獨立操作、獨立思考的能力。考核方式既側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又突出對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力的培養。
CAD/CAM技術的迅速發展,為了培養培養受企業歡迎的、實踐能力強的高職人才,本文對CAD/CAM課程的教學進行了改革的探討,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評價模式進行了改革,強化技能訓練,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熱情,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鄺衛華,夏軍英.CAD/CAM/CAE課程教學改革探討.2006
[2]張憲立.高職“CAD/CAM”教學改革的探討.2001(3)
[3]高偉強,閻秋生.“CAD/CAM/CAE課程綜合訓練”教學的實踐與探討.2005
[4]余蔚荔.CAD/CAM教學方向的準確定位.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