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增加值是一定時期內企業營業凈利潤減去資本成本的差額,由于它將股權資本成本視為一項費用因素從營業凈利潤中予以扣除,因而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為股東創造的價值。本文重點分析了經濟增加值的財務意義,并結合我國企業具體情況,對其調整項目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目的是提高經濟增加值指標的適應性。
【關鍵詞】經濟增加值;績效管理
上世紀80年代,美國思騰思特管理咨詢公司推出了經濟增加值(EVA),并將其用于企業績效評價。經濟增加值指的是從會計收益中扣除所有權資本成本后的余額。其產生的直接動因是基于會計利潤的傳統績效評價指標對企業經營業績的扭曲。經濟增加值的基本原理是:一個企業只有當其資本收益率超過資本成本時,才能為企業的股東創造價值,這里所指的資本包括股權資本。與傳統的績效評價指標每股收益(EPS)和凈資產收益率(ROE)相比,經濟增加值充分考慮了股權資本成本,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為股東創造的價值,因而使其在現代企業業績評價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將經濟附加價值引入企業的績效管理系統,使經營者得到與其績效相稱的報酬,產生激勵效應,有助于協調經濟營者與所有者的利益關系,降低代理成本,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
一、經濟增加值的財務意義
經濟增加值是一定時期內企業營業凈利潤減去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差額,這一差額代表企業為股東創造的“真實利潤”。如果這一差額為正數,則說明企業為股東創造了財富;如果這一差額為負數,則表示企業損失了股東的財富。績效評價指標一般應當具有以下幾個特征:能夠真正度量企業創造的價值;能夠把經營活動與企業戰略相聯系;不容易被操縱;具有公司治理意義;容易計算;具有獨立性,能夠統帥其他評價指標,可以獨立評價經營業績;可延伸性,能夠評價組織各個層次的經營業績。綜合來看,經濟增加值具備了上述一切要素。經濟增加值可以用公式表示為:經濟增加值=稅后營業凈利潤-資本成本=稅后營業凈利潤-資本總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
(1)經濟增加值有利于抑制盲目投資。從經濟增加值的定義可以看出,它是對凈利潤指標的調整,把權益資本的機會成本也考慮在經營成本之中,因而避免了基于會計利潤的績效評價指標(如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等)的缺陷。使業績評價指標與股東財富增值保持了一致,可以強化企業最大限度地為股東創造價值的動機,因而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2)經濟增加值有助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經濟增加值的核心理念是考慮股權投資的機會成本,這一理念賦予了經濟增加值的公司治理功能。騰思特管理咨詢公司在推出經濟增加值時,指出了其具有四項特性:第一,經濟增加值是一個評價指標,是衡量公司業績的最佳尺度;第二,經濟增加值是一個管理體系,它為企業搭建了財務管理構架,體現了公司戰略,可以指導營運等;第三,經濟增加值是一項激勵制度,經營者創造的經濟增加值越多,自身獲取的利益越多;第四,經濟增加值是一項財務管理理念,它能夠自動引導經營者為股東的利益思考。上述第三和第四個特征,充分說明了經濟增加值指標在公司治理結構中所具有的作用。(3)經濟增加值提高了收益信息的客觀性。經濟增加值中的稅后凈營業利潤是在凈利潤的基礎上作了調整,特別是將非經常性損益從稅后凈營業利潤中剔除出去之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并且有效地避免了對利潤指標的人為操縱。(4)經濟增加值能夠把經營活動與企業戰略相聯系。與基于會計利潤的績效考核指標不同,經濟增加值指標以股東財富增長為目標,經過對稅后凈營業利潤的調整,將一些非財務指標也納入到了績效考核體系當中,能夠激勵企業長期經營行為,這正是企業戰略管理所需要的。(5)經濟增加值與股票價格以及市場增加值具有較強的相關性。與傳統的業績評價指標相比,經濟增加值與股票價格以及市場增加值具有較強的相關性,這一結論得到了國內外大量的實證研究結論的支持。思騰思特公司對經濟增加值應用超過5年的66家客戶企業的經濟增加值調查表明,采用經濟增加值的企業在5年內比同業競爭者多創造了49%的股票市位財富。
二、對經濟增加值調整項目的思考
(1)經濟增加值的定義公式。經濟增加值=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總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其中:稅后凈營業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經營費用)×(1-所得稅稅率)。由該公式可見,稅后凈營業利潤是在不涉及資本結構的情況下公司經營所獲得的稅后利潤,也即全部資本的稅后投資收益,反映了公司資產的盈利能力。在這里,稅后凈營業利潤沒有扣除資本利息支出。資本總額=股權資本+債權資本。從占用形態來看,資本總額是指投入公司經營的全部資產的賬面價值;從來源渠道來看,資本總額既包括股權資本也包括債權資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債權資本權重×債權資本成本率+股權資本權重×股權資本成本率;資本總額=負債合計+所有者權益-無息流動負債-在建工程+費用化研發支出。(2)對經濟增加值調整項目的思考。第一,經濟增加值的調整項目。對經濟增加值進行調整的目的是為了矯正會計指標對企業經營業績的扭曲。對于不同的公司而言,經濟增加值的調整項目可以是不同的。如果不考慮企業具體情況,經濟增加值的調整項目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非經常性損益。包括資產處置收益或損失,重組收益或損失等。二是會計準備。會計準備意味著將來發生的一部分費用提前確認為當期損益,因而低估了公司當前的經營業績,且容易被人為操縱。三是無報酬要求和非營業性資產。該類資產包括在建工程和非營業現金等,需要從資本總額中扣除,不計入資本成本。由于在建工程在轉為固定資產之前不會產生收益,因而需要從資本總額中扣除。四是無息負債。由于無息流動負債(如應付賬款)不利息支出,因此也應當從資本總額中扣除。五是企業所得稅差異。需要調整的企業所得稅是指按息前利潤計算的所得稅與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之間的差異。六是經營性租賃。由于經營性租賃屬于企業潛在的負債,因而經營性租賃形成的未來負債計入資本總額,并計算資本成本。七是商譽。商譽屬于類似于股東權益性質的長期資本,它能夠為企業帶來長期的收益,為了考核企業經營者對該項資本草綱目性支出使用的效率和效果,商譽也應當作為企業的一項資本,而計算資本成本。第二,對我國經濟增加值調整項目的考察。2010年,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為了引導企業進一步做強主業,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決定從2010年開始,對國資委監管的129家中央企業全部實行經濟增加值考核辦法。根據國資委的考核辦法,經濟增加值的調整項目主要有研究開發費用、非經常性損益和在建工程等。這一安排的動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促進企業經營從重利潤務重價值的轉變。由于研發費用、非經常性損益、無息負債和在建工程等屬于經濟增加值的調整項目,這就意味這些項目的發生對績效考核不會產生影響,有助于經營者不受干擾地安排企業價值增值活動。第二,引導企業注重主業。企業稅后凈營業利潤要扣除非經常性收益,將引導企業更加關注主業。第三,有利于引導企業增加科技創新投入。在建工程投資可從資本總額和資本成本中予以扣除,因而可以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升企業長期競爭實力和價值增值能力。
三、結論
經濟增加值的核心是扣除資本成本,因而企業資本結構會直接影響著經濟增加額,這就要求企業要合理規劃融資結構和方式,調整股權融資比重,降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同時,應著眼于企業和股東財富的長期增長,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以此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能,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參 考 文 獻
[1]洪楊.基于經濟增加值的企業績效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
[2]張進智,王春.EVA與企業績效考核:經濟增加值(EVA)在度量股權激勵效果中的作用[M].南海出版公司.2004
[3]張純.EVA是什么[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