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司的旺盛生命力源于公司與股東自治。能夠體現公司與股東自治的莫過于公司章程。公司章程涉及到公司成立以及發展壯大的最核心的部分,其調整了不同主體不同權利義務之間的關系,因而又稱為公司的“大憲章”。同時,明確公司章程的法律性質對于明確公司章程的重要性給予了法律和實踐的基礎。
【關鍵詞】公司章程;法律性質
首先要明確公司章程,其中“章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羅馬法中的法人制度。羅馬法中的法人有一類被稱為“團體”的主體,團體通常有一個以國家為模式的組織,它的章程決定成員的接納除名、全體大會的權限。我國學者關于公司章程的法律性質有著不同的認識。首先從我國學者關于公司章程的定義中就可以看出。有的學者認為“公司章程是公司必備的規定公司組織及活動的基本規則的書面文件,是以書面形式固定下來的全體股東共同一致的意思表示”。還有認為“公司章程是以書面形式記載的規定公司組織和活動根本規則的必備法律文件”。兩種觀點都同時承認了公司章程的內容是有關公司組織和活動的根本規則,但是細細分析還是有所不同,一個強調的是意思表示而另外強調的是必備的法律文件,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現在存在于我國學界關于公司章程性質的最重要的兩種學說:契約說和自治法說。契約說源于英美法系。眾所周知英美法系注重對意思自由的保護,認為公司章程是全體股東和發起人之間的契約。而自治法說主要來自于大陸法系的學說,指公司章程是在法律授權之下制定的自治規則。這里我認為自治規則比自治法更能體現合理性。因為從字義理解“法”是具有特別強制力的事物,其制定、實施、效力都與公司章程這種由私主體制定的不同。因此自治規則比自治法更為貼切。
從法理角度分析公司章程應具有特殊契約的性質。從公司的產生可以看到公司其實就是發起人與股東之間關于建立公司的合意,這是典型的自由意志的體現。很多學者以公司章程具有主體的涉他性和效力的外部性,對此我覺得不妥。首先關于主體問題,雖然公司章程不僅涉及股東和發起人,還涉及到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后進的股東,這并不是說雖然這些主體并沒有參與公司章程的制定而受到公司章程的約束,而是可以把公司章程看做是一個格式合同,這些人員有選擇加入或者不加入的權利,既然選擇加入公司就代表以現實的行動默示了公司章程的效力,因此公司章程也可以看做是不斷發展的,從公司成立到公司不斷做大做強,其起到的作用還是不同,從最初的明顯的契約性到對于公司利益相關人的自治規則性。其次關于效力的外部性的約束性更值得商榷。公司章程的特征之一為公開性,這是被大家所公認的。因此公司關于對外的效力并不是指其對第三者的約束,而是通過公開的方式將其信用與實力被第三者所認可。其與第三者的關系的調整依賴第三者的一致與約束第三者明顯不同。最后,公司章程的自治規則與契約性并不矛盾。自治是指自我約束,契約是多方當事人對于某一事物相對應的意思表示一致,當當事人達成合意后也就是依靠這種合意來達成公司追求財富和效率的目的,而達到這種目的的手段之一必須是當事人之間按照合意來進行自我約束,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但是這種合意與約束并不是無限度的,美國的詹姆斯·威爾遜說過:“沒有自由,法律就名存實亡,就是壓迫的工具;沒有法律,自由也同樣名存實亡,就是無法無天。”因此合意與自治規則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公司領域屬于私法領域,法律起到的也只是輔助作用,真正能夠促進公司、公司制度不斷發展還需要依靠公司自身的力量。
現實的因素。我國一直以來是一個行政力量過于強大的國家,之前實行的計劃經濟充分說明了在如此制度之下,公司自由發展的艱難性。正是沒有一個自由的環境,誠實信用的市場導致中國的公司制度并不能完全被世界所認可,也就限制了中國公司的發展。國家的干預與私法自治應有機結合才能促進公司的發展。而公司章程是體現公司自治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現階段,應該著重強調公司的契約性。這樣才能防止公司章程“死亡”的現象發生。而如何界定契約性與國家干預的界限將是接下來應該認真研究的課題。英美法等國家的公司組織大綱和公司組織章程或者公司章程和公司章程細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應結合我國公司發展的實際情況加以思考。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公司法關于公司章程的性質規定傾向于契約化。而修改之后的公司法在第三十五條中規定“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可以看到,全體股東約定寫入公司章程的要按照之前的約定,充分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這也是我國法律的進步,這將為將來市場經濟發展,公司的發展不斷鋪平道路,隨著重視意思自治的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并貫徹于實際,私法真正能貫徹到實踐中。將國家干預與私法有機結合。在這種大的背景下,這也是未來公司章程不斷發展的趨勢。
參 考 文 獻
[1]劉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權的保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何穗妍.公司章程價值分析[J].經營與管理.2006
[3]馮果.公司法要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