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本會計》課程是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學習領域能力、知識、資格、素質四位一體的崗位核心能力課程,是會計學科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為例,從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著手,分析了當前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個人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一些心得和建議,以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成本會計;教學改革;工學結合
一、成本會計課程特點
成本會計課程與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課程相比,有其較突出的特點。成本會計作為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和匯總性強,理論知識要求高的一門課程,在整個會計學科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但學生很難把握各知識點在整個成本核算過程中的系統應用,對初級會計和中級會計的知識在《成本會計》課程里的綜合應用束手無策;并且成本核算要求材料費用、人工費用、制造費用全部入賬,匯總成本,期間還有很多賬目的結轉,學生對數據的生成途徑和來源摸不著頭腦,所以每次上這門課的時候,筆者發現許多學生對這門課帶有一種“畏懼”感。
二、當前成本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1)成本會計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發展的不協調。成本會計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對傳統的成本計算原理和方法的講述。長期以來,成本會計教學忽視與企業管理實踐的結合,不能很好的滿足企業不斷發展變化的管理需要。(2)成本會計核算的電算化內容空白。目前成本會計電算化既沒有教材,也沒有輔助教學的合適軟件,用友軟件也只是在高級版本里有,僅只是適合企業應用,不是和教學配套的教學軟件,學生在學校很難學到這部分知識。(3)學生掌握的成本會計知識與工作實踐要求不一致。由干成本會計在學科定位存在的偏差,造成成本會計在教學內容、教材建設上的重大缺陷。直接后果是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成本會計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導致成本會計的學習和工作實踐中困難重重。
三、《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
(1)改革教材內容,滿足高職院校學生要求。教材是學生和教師交流的主要紐帶,在編寫教材內容時,要打破“教材內容=講課內容=考試內容”的陳舊觀念,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少而精的原則,必須從現代成本會計的內涵出發,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整合序化教材內容,創設六個學習情境。六個學習情境分別為:運用品種法核算產品成本、運用分批法核算產品成本、運用綜合結轉分步法核算產品成本、運用平行結轉分步法核算產品成本、運用分類法核算產品成本和運用定額法核算產品成本。每一個學習情境都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六個學習情境的教學內容按從簡單到復雜,從單項到綜合的方式排列,教學內容組織采取相互獨立且層層遞進的形式。(2)改革教學手段,依據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合理設置實踐教學。成本會計課程應以企業成本核算為主線,參照成本會計崗位的職業資格標準,“以專業的職業能力為培養目標,以企業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課程設計理念,設計“單項實訓—綜合實訓—仿真實訓—企業頂崗實訓”。同時大力開發網絡實訓會計軟件教學,教師可完全自主地設置、添加實訓內容,系統智能判斷學生的實訓錯誤,把理論知識在實訓中講解應用,和學生互動,通過實訓完成學習,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3)改革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應采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改變過去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項目,結合學生特點、教學條件,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組織教學。采用多種工學結合教學方法,如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角色扮演和項目教學法。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引導學生的思路,學生通過完成各項目的工作任務,既掌握了每個項目中包含的知識和技能要點,又鍛煉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出嚴謹的作風和善于合作、創新的精神。
高職高專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迎來了新一輪改革契機,成本會計課程的進一步改革需要教師到社會實踐中去檢驗已有改革成果并尋找改革的新思路,從而縮短學校與實際工作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動手能力,縮短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期”,通過進一步改革也更加突出高職高專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參 考 文 獻
[1]吳麗新,于北方.成本會計[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2]曾艷.高職高專成本會計教學模式改革[J].企業導報.2010(1)
[3]李君麗.對高職高專《成本會計》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探討[J].價值工程.2010(2)
[4]陶燕.關于高職院?!冻杀緯嫛氛n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0(3)
[5]李鳳花,王鳳英.成本會計[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