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藏近年來大力推進整體扶貧開發戰略,構建了有西藏特色的特色產業扶貧模式,效果顯著。今后西藏應該繼續發展特色產業,完善農牧區的教育培訓和社會保障等體系,以促進和諧西藏的建設。
【關鍵詞】西藏農牧區;絕對貧困;產業體系;扶貧模式
2005年,國務院扶貧辦決定在全國開展推進整村扶貧工作的試點。鑒于西藏特殊的自然條件以及貧困區集中連片的特點,西藏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創造性的、大力度的實施了以產業扶貧為重點的整體扶貧戰略,通過產業投資導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既拓寬了農牧民就業渠道,又形成了長效的扶貧機制,使得扶貧基礎更加鞏固。
一、西藏農牧區扶貧開發的主要成就
(1)農牧民人均收入增加,絕對貧困人口減少,貧困發生率降低顯著。在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藏在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提高、絕對貧困人口的減少和貧困發生率的降低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以2009年和2010年貧困發生率的對比來分析,西藏貧困發生率降低了1.9個百分點,而全國貧困發生率由2009年的3.8%降低到2010年3.2%,降低了0.6個百分點。同時,2010年重點扶持縣的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全國同期水平161.4元,已達到3434.4元??梢娢鞑刎毨Оl生率降低的幅度明顯高于全國的水平,這也表明了西藏農牧區扶貧工作達到了最直接的目標。(2)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牧業不斷發展,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首先,農牧區基礎設施條件大大改善。自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西藏農牧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十一五”期間開工的“188項目”以及2160個扶貧開發規劃項目,對改善農牧區基礎設施條件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農牧區生態環境建設也在逐步推進,農牧業發展成績明顯。到2010年底,西藏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生態功能保護區21個,植樹造林172.1萬畝,退牧還草5911萬畝,有效保護了重要的生態區域。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環境的改善促進了農牧業的良性的發展,主要體現為農畜產品產量的不斷增加以及產品結構的調整。(3)通過產業投資導向,特色產業扶貧加強,農牧民就業渠道拓寬。2008年,自治區黨委提出加強農牧業基礎建設,發展農牧業特色產業,進行產業化經營。在中央政府和自治區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十一五”期間,自治區政府加大了對特色產業扶貧資金的投入,安排了1.6億的資金,實施了以建材為主的特色項目248個。特色產業扶貧項目總產值4.5億元,組建農牧民專業合作戶190個,農牧區有7.83萬人的勞動力專業,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050元。這表明通過特色產業進行扶貧成為西藏農牧區扶貧的另一種具有長期戰略性的渠道。(4)經濟社會事業較快發展,扶貧基礎更加鞏固。在教育方面,到2009年底,西藏的“普九”“掃盲”任務已全面完成,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初中入學率分別達到98.8%、93.8%、92.2%;到2010年底,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已達到99.2%,“兩基”攻堅任務也全面完成。居民享受初等教育的程度已和全國水平基本相當。特別是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先后四次提高教育“三包”經費標準(平均達到1800元),基本解決了農牧民子弟上不起學的問題。在醫療方面,醫療網點已覆蓋到所有農牧區,農牧區免費醫療和醫療救助制度逐步完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已得到極大緩解。
二、西藏農村扶貧開發的主要經驗
(1)中央支持、內地對口支援和自力更生相結合。中央支持、對口支援是西藏農村扶貧開發的重要前提。同時,西藏扶貧攻堅卓越成就的取得與西藏當地居民自力更生、自強不息密不可分。實踐證明,自“八七”扶貧攻堅以來尤其是“十五”發展綱要實施以來,西藏既注重用好、用足政策優勢,又注重通過產業開發扶貧、參與式扶貧來培養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脫貧、減貧效果顯著。(2)重視培育“造血”功能,從源頭上治理貧困。至2010年底,西藏全區共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生態功能保護區21個,自然保護區面積已超過全西藏土地面積的1/3,居全國首位。西藏還在全國率先啟動了西藏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試點,建立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到2010年,西藏已植樹造林172.1萬畝,防風治沙64萬畝,退更換林58.5萬畝,退牧還草5911萬畝,有效保護了重要的生態區域。這些成就的取得加快了西藏反貧步伐和節奏。(3)創造性的開展“爭相推進、連片開發”和定點扶貧。進入新世紀以來,西藏依靠“集中連片”開發的政策優勢,創造性的提出了“爭相推進、連片開發”扶貧開發模式。僅“十一五”期間,西藏先后組織實施了61個爭相推進扶貧鄉鎮和4個整村推進扶貧試點工作,安排實施了整鄉推進扶貧項目580個,該項目的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速超過了全區平均增速,全區重點扶持人口由2005年底的37.3萬人減少到2009年底的20.3萬人,低收入人口由2005年底的96.4萬人減少到2010年底的50.2萬人。
三、進一步推進農牧區扶貧工作的對策建議
(1)政府采取多種方式加大對農牧區的扶貧力度。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采取多種方式支持西藏農牧區扶貧開發工作很有必要。一是針對一些重點公共項目,中央繼續加大直接補貼和直接投資項目。如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農牧民安全飲水等。二是完善轉移支付制度,采取不同的轉移支付方式。三是通過稅收優惠,鼓勵農牧區原始產品加工廠的建立。四是通過財政投融資方式,為當地農牧區成立農業專業合作戶提供資金擔保。(2)進一步發揮三大產業在扶貧當中的作用,有效提高農牧民收入。在今后西藏農牧區的扶貧工作當中,更要發揮產業拉動經濟的作用,更加注重特色產業體系的完善,積極引導農牧民從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拓展,多渠道地增加農牧民收入;重視農牧業科技創新,培育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引導農牧業科技化、特色化、規模化發展。(3)突出重點,加大對農牧區教育投入力度。當前西藏農牧區仍然面臨著人員素質低下的問題,因而,需要加大對農牧區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農牧民從業的能力。如針對成年農牧民創辦技術培訓學校,可以選擇以鄉為單位,政府組織報名,到縣級單位培訓;提高對農牧區教師的補貼和待遇,鼓勵志愿者到農牧區或者偏遠縣區任教,并采取周期流動性調動的方式等。(4)建立和完善適合農牧區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一個適合農牧區的社會保障體系是西藏農牧區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梢栽卺t療方面實施農牧民免費醫療制度;鼓勵社會成員以及社會慈善機構對西藏偏遠農牧區貧困戶的捐贈;適當降低可以領取養老保險金的年齡,在同等繳費標準的條件下,提高養老保險金的發放標準等。
參 考 文 獻
[1]陳愛東.促進西藏特色民族手工業的財稅對策[J].經濟視角.2012(4)
[2]毛陽海.西藏農村的貧困狀況與反貧困政策研究{M].國家民委報告.2012(6)
[3]劉慧麗.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開發政策研究[J].企業導報.2009(3):132
[4]陳全功等.少數民族地區農戶持續性貧困探究 [J].中國農村觀察.2009(5)
[5]孟德利,白瑪朗杰.西藏藍皮書,中國西藏發展報告(2011)[M].拉薩: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2012(2)
[6]朱紅瓊.民族地區財政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