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課程的開發,一定要立足于學校育人方向、學生發展需要,依據學校教育目標、書法課程教學目標,結合本校的實際,調整、利用、整合、優化各種課程資源。下面,從“小學書法教學內容的定位、選擇與編排”談談延興小學的一些做法。
一、書法教學內容的定位
(一)學校書法教學內容的整體定位
學校在書法教學內容的選編上曾經走過兩條路:
2002~2004年期間,學校最初的一條路是“窄”化了書法教學目標,延續書法小組的教學內容,即以書法技能訓練為全部,其內容包括兩方面:①從點畫到部件組合重在技能講解;②結合語文教材課后“四會”字,編寫練習內容。在實踐中,課堂教學比較沉悶,書法教學目標比較窄,把“書法教學”僅僅定位在“書法技能教學”上了。
2004~2005年期間,學校經過反思,開始依據修訂后的延興小學書法教學總目標,參考結合了其他先進地區的做法,結合反思認識,對書法教學內容進行重新定位。當時主要考慮了以下幾點:
第一,小學書法課程的趣味性
小學生學習書法僅僅是“入門”,而這種“入門”應該建立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這一點合乎兒童的心理特點,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呵護了兒童學習書法的持久力,那么每個孩子今后人生幾十年的歷程,任何時候都可以在已成的興趣中,繼續接觸和深化學習書法這門藝術。
第二,小學書法課程的文化性
現在有很多學習書法的誤區,如大多數教師的教學只是為了完成上級交代的書法比賽任務。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只注重書法技能的提高,而忽視了書法本身的發展就是一種文化歷史,是一種融入中國人生活的文化。
如果在教學中忽略這些書法文化,那么,這樣的書法學習的意義也就不大了。如果僅僅把書法技能等同于書法,那么這樣的“書法”也就因缺少了文化內涵,而降低了書法的地位。
第三,小學書法課程的美育性
書法是一門藝術,這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共識,我們的書法課堂應該把“美”還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美、漢字書寫的美;用“美”來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長一雙能夠發現“美”、欣賞“美”的眼睛,學會欣賞“漢字”美,學會欣賞“碑帖”美;用“美”來引領學生學習書法的動力,這是學生今后能夠繼續學習書法的源動力之一。
(二)學校書法教學內容的學段定位
在整個書法教學中,年級與年級之間的教學內容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基于這樣的認識,學校結合一些先進經驗、做法,把1、2年級的書法教學歸納為第一階段,把3、4年級的書法教學歸納為第二階段,把5年級的書法教學歸納為第三階段。
第一階段:是書法教學中最基本、最基礎的階段。講授簡單的書法理論知識,基本筆畫的筆法技法,以及衍化出來的以獨體字為主的教學內容。其中,在一個個小單元之間,列出一些思考題,作為課程內容的延伸,進行探究,啟發學生用全新的創新思維方式更合理地掌握書法基本知識和基礎技巧。
第二階段:是書法教學中掌握字的偏旁部首和結構安排的階段。講授書法中點畫組合變化的規律性和必要性,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正確的用筆方法。教師在學生初步認識“碑帖”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碑帖”,開始學習“臨帖”。
第三部分:是書法教學中熟悉書法、理解書法階段。通過5年的“認識——學習——臨摹”的循序漸進過程,學生整體上已經有了一定的書法基礎。結合我校“德、智、美、體、心”的書法教育宗旨,開始引導學生適當認識、學習、欣賞“隸書、行書”,學習書寫“隸書”。同時,部分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適當創作書法作品。
二、書法教學內容的選擇
學校利用互聯網上的大量資料,參考各方的書法教材資源的同時,根據實際教學中的反饋,教學內容也在不斷地調整。
(一)一年級的教學內容要注意與語文教材相結合
1.結合語文教材,設定適合的教學內容
由于1年級學生剛走進校園,識字能力弱,書寫能力弱,所以,在書法學習中,不宜出現大量“不認識的字”。這樣會加大學生學習書法的負擔,甚至會使學生喪失學習書法的興趣。學校1年級書法教學內容基本參考語文教材。這樣的教學內容迎合了學生的好奇心,易于達到以興趣帶動書法學習的目地。
2.結合語文教材,深化適合的教學內容
隨著學生逐漸認識獨體字、帶有偏旁的字,在書法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就要注意幫助學生開始逐步從形象入手,認識漢字的間架結構,為2年級學習打基礎。
這個時期的“書法技法”教學內容,安排了空間關系的體驗訓練。在接觸一些簡單漢字的書寫后,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來概括整個字形,幫助少兒去認識、體驗,如三角形、長方形、扁方形、圓形、梯形等。還可進一步對各個漢字的各個部分劃分、比較,使學生清晰地體驗出線與線之間的距離長短、高低、挪讓、相揖等關系。
(二)3、4年級的“臨帖”要結合“碑帖”
小學生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選帖、讀帖、換帖很關鍵。選擇字帖,其實就是選擇“老師”。在實踐中,學校不贊成讓學生臨教師的字。
教師的“范字”是必要的,但是絕不能用教師的范字當 “帖”讓學生去讀、去臨。更不能用“電腦字”來當“字帖”。這個時期的學生,應該逐步接觸“碑帖”。從筆畫、單字開始,在低年級的基礎上,開始逐步深化對“書法技法”的認識與書寫實踐。
對于初始時期的選帖臨帖,一直是各說各理,各執一詞。這大多和書法家、書法教師的個人成長體驗有關。基于目前學校的教師成長及整體學生接觸楷體字的現狀,學校從3年級起,從楷體字臨帖起步,5年級接觸性學臨隸書帖。
中段(3、4年級)時,學校推薦的楷書帖有:顏真卿《多寶塔碑》及《顏勤禮碑》,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柳公權《玄秘塔碑》《張黑女墓志》;教師根據自身習帖的喜好、能力,自行調整選擇楷書帖,引領學生學習。
等到了高段(5年級),學校推薦的隸書帖有:《乙瑛碑》《曹全碑》《張遷碑》。
三、書法教學內容的編排
在編寫書法課程內容板塊時,學校根據書法課程教學目標及在校學生的特點,設定了書法課程的4個板塊:書法技法、書法知識、集字作品欣賞、綜合實踐。
1.書法技法
①學習正確的書寫姿勢和執筆要領。
②掌握字的間架結構,筆畫相互之間的銜接搭配。
③臨、摹、寫結合,做到規范、端正、清楚。
2.書法知識
①激發書法興趣。
②以故事介紹、圖片欣賞、說話交流等形式了解歷代書法家的故事。
③結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了解書寫的常識,了解硬筆書法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3.集字作品欣賞
①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②以多媒體欣賞、視頻故事等形式引導學生欣賞歷代名家的作品。
4.綜合活動
積極參與并表達個人意愿。如:收集書法家故事、欣賞書法家的作品、同學作業相互評判、制作手抄報、開展“我與書法”演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