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10年的教育生涯擦肩而過。10年間,我看到教師們的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愛”卻是永恒的主題。對學生來說,教師的愛是一種信任,一種尊重,一種鞭策;對教師來說,愛學生就是熱愛自己的職業,就是“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集中體現。然而熱愛學生并不是盲目的行為。究竟如何對學生“施愛”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才能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呢?
在小事中體現對學生的關愛之情。教育無小事。教師到學生中噓寒問暖,一個輕輕的撫摸,一次整理衣袖,一聲親切的問候,都會讓學生有受尊重感、受關懷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記得我教2年級時,班里發生的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新:我們班轉來了一個孤僻、不合群的小女孩。一天,他的同桌向我報告說:“老師,我的橡皮不見了。”經過調查得知小女孩拿了他的橡皮,無論我怎么啟發她,她就是不站起來承認。當時我很生氣,想當著同學的面戳穿她的行為。可是轉念一想,孩子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我這樣做的話,可能會毀了這個孩子。于是我急中生智說:“請同學們再仔細找找你的周圍,誰找到了小闖的橡皮,我就再獎勵他一塊更漂亮的橡皮。”話音剛落,全班同學都開始尋找起橡皮,果然,這個小女孩說:“老師,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小闖的橡皮!”當她把橡皮交到我手中的時候,我看到她眼圈紅了,眼里充滿了對我沒有當場揭發她謊言的感激之情。事后我找到她,給她一塊更漂亮的橡皮并表揚了她的勇敢行為,她對我連連鞠躬,對我說:“謝謝老師!今后我一定做個好孩子。” 從此之后,我經常和她談心,還讓她當了班干部,在后來的學習生活中,她一直是班里品學兼優的學生,性格也變得開朗多了。
寬容學生的錯誤是用心滋潤學生的心田,包容學生的過失,化解學生的不良情緒,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一位當代的知名教育專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所有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只有教師把學生當作有血有肉的人來對待,給他們以尊重和信任的時候,才會激發他們的潛能。俗話說:“于細微之處見真情。”師生交往的細微之處往往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而深厚的愛。
嚴愛結合關注每一位學生。愛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需要,尤其是正在發展和成長過程中的孩子,離開了愛,他們的身心健康都將受到嚴重的影響。教師熱愛學生,這是最起碼的為師之道,這種愛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絕不是厚此薄彼的。教師應該把愛的春雨滋潤到每個學生的心田,對“優秀生”和“后進生”應一視同仁地去愛,保持愛的天平的平衡。記得我曾經帶過這樣一個班,其中有幾名男同學十分搗蛋,除了我的課堂外,其余的課被他們攪的不得安寧,所有科任老師到我班上課沒有不頭疼的。他們幾個上課插嘴、講話是家常便飯,作業經常不做。面對這種情況,我一直在思考:怎樣從日常生活中改變他們的行為呢?幾年的教學經驗促使我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優先提問。就是開始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使他們的注意力不能松懈,同時又滿足于他們的表現欲。然后慢慢增加難度,雖然他們回答時錯誤率較高,但是應該鼓勵他:“回答錯了不要緊,只要動腦思考了,就是進步。”寬厚的諒解態度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和積極性,也使他們產生了努力思考的強烈愿望。
優先表揚。就是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真心誠意地祝賀;或寫記錄本讓家長第一時間知道孩子的進步,爭取教育資源——家長的配合,經常打電話給家長表揚孩子,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優先批改作業。就是指面批時,他們無須排隊,及時糾正習題的錯誤,消滅累計性的錯誤,使他們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獲得成功的喜悅。在同學中挽回老不交作業的壞影響。
經過半個學期的教學嘗試,我在這幾名孩子身上看到了轉變,也發現了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后進生”其實并不比“優秀生”差,只要老師摘掉“有色眼鏡”,為他們積極營造愛的氛圍,“后進生”進取的火種就會永不熄滅。
總之,老師對學生們的愛是用千言萬語也表達不完的,我想只有用“心”執著地去愛那些學生,才能開墾出一片學子們得以成長的沃土,才能為他們創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才能激發他們的潛能和創造力。親愛的老師們,請用你的愛心,你的真心,你的誠心,來重新審視一下你的學生吧,因為美好的人生是為愛所喚起,并為知識所引導的,從這一角度講,學生未來的美好人生掌握在我們教師手中!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團結小學)
■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