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小學三年級學生無法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這一現象,通過布置課外錄音作業,進行了為期兩學期的行動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開放的、有個性化的、富有創造性的課外錄音作業,能讓學生“樂中求知”,是適合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學習方法,它不僅能激發學生課外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能強化學生正確的語音、語調,培養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的能力,體驗學習英語的快樂。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學生;課外英語錄音作業;自主學習
《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打好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英語打好基礎。”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尤其是剛開始學習英語的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和自主學習能力尤為重要。然而,盡管許多教師想方設法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語感,但收效甚微。如何培養小學生課外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小學英語教師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小學三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1.小學三年級學生英語課堂熱鬧有余,但缺乏有效鞏固
小學英語以聽說為主,尤其是三年級。上冊在不教學字母的前提下,學習日常對話和一些單詞。在小學三年級的英語教學中不難發現:課堂很熱鬧,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讀得朗朗上口;當要求學生自己說英語時,有些學生比較內向,發言不積極且聲音比較輕,朗讀不流利且發音不正確;學生走出教室后,無法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以至于把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忘得一干二凈,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
2.小學三年級學生課外英語學習積極性明顯不足,小學生完成課外英語作業意識薄弱
為了進一步探究小學三年級英語學習的問題,筆者對學生的課外英語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進行了問卷調查,設計了一份“小學生課外英語學習調查問卷”,對十位學生預測后,與備課組的其他教師討論、整合與修改,于2009年9月14日對所任的班級學生共40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結果表明:70%的學生覺得完成家庭作業是一種任務,從來沒有在課外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語言的快樂和幸福感,20%的學生因自己不會朗讀一些單詞或對話而覺得課外英語作業是一種壓力,只有10%的學生認為自己能積極地完成課外作業。
3.小學生在課外英語學習方法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
在朗讀的過程中,70%的學生習慣于憑著課堂學習留下來的記憶反復朗讀多次,20%的學生會去聽錄音模仿朗讀;當遇到不會讀的單詞時,20%的學生聽錄音,10%的學生打電話問同學,10%的學生問家長,從來不求助于他人或錄音而自己編造一下的學生卻占60%。可見,教師指導小學生如何完成課外英語作業是相當重要的。
造成以上小學三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問題的主要原因有:(1)家長的原因:許多家長,尤其是來自農村的家長,總簡單地認為在小學階段只有語文和數學這兩個科目是重點,英語不重要;更有一些家長認為,反正不出國,英語學不好也沒什么關系。當然,大多數家長還是希望孩子能學好每一門學科,但由于家長素質不高,他們的生活習慣也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2)學生自己的原因:認為口頭作業多做與少做是一個樣,教師無法檢查,即使是被老師抽到了,臨時準備一下也能應付過去。可見,課外英語作業的布置與反饋要具體化,以便于檢查,達到課外作業是課堂的延展的目的,讓學生意識到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得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運用課外英語錄音作業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索實踐
1.運用課外英語錄音作業實踐的預期目標
根據調查結果和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筆者對問題進行了重新思考和定位: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如何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時間?如何讓學生監控學習過程和評價學習結果?如何幫助學生解決課外學習中的困難?
自主學習(Autonomy)是20世紀西方極具代表性的教學理念。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自覺確定學習目的、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龐維國,2003)。龐維國認為,充分的自主學習應具備如下特征:(1)學習動機是內在的或自我激發的;(2)學習內容是自主選擇的;(3)學習方法是由自己選擇并能有效地加以利用的;(4)學習時間由自己進行計劃和管理;(5)對學習過程能夠進行自我監控;(6)對學習結果能夠主動組織自我總結、評價,并據此進行強化的;(7)遇到學習困難能夠主動尋求他人幫助。
在明確問題后,筆者制訂了在課外布置錄音作業的行動措施。語音、語調、語感是從不斷輸入和朗讀中潛移默化的,但單調機械的重復聽讀易使學生厭倦。如果讓學生進行模仿課文朗讀并制作成錄音片段,他們會倍感新鮮,而且會甘心花時間進行錄音,以求把最佳的作業交上來。任務型教學(Ellis,2003)途徑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實踐空間,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小學三年級學生課外英語錄音作業的實施
首先選擇了班上大膽、大聲積極發言的20位小朋友,要求他們回家后跟讀錄音后模仿,并在家長的幫助下把自己的朗讀錄下來,同時把家長對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也進行錄音,第二天交給老師。老師審聽學生錄音后發現學生朗讀中有問題的內容,通過錄音告訴學生如何正確朗讀以及指出努力的方向,并且對本次錄音作業進行積極評價。
四天后,這20位學生在課外能有效地完成錄音作業,急切期盼老師的評語,使其他小朋友很羨慕。確保其余20位小朋友主動要求做錄音作業,同時告訴大家跟錄音模仿朗讀的好處。
接下來一周開始,要求學生每天跟錄音朗讀,但錄音的內容由學生自己選擇,第二天上交錄音作業讓老師評價。這樣堅持了一個學期的實踐。
三、小學三年級學生課外英語錄音作業的評價
經過第一階段18周的行動研究實踐,筆者發現:學生在課外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較高,每位學生每天都能及時上交錄音作業;學生在課堂上發言越來越積極且聲音響亮;在學校組織的三年級英語比賽中,一等獎由本班學生全攬,在獲獎學生中本班學生占三分之一;所有的家長一致認為學生能認真對待錄音作業且非常重視老師對他們錄音作業的評價,能及時積極地糾正錄音作業中老師指出的發音欠標準的內容。以下是筆者的兩則教學日記:
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昨天在三(5)班的課堂上以獎勵的形式把空白磁帶交給了班上20個在課堂上大膽、大聲積極發言的小朋友,要求他們回家后跟讀課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錄音后模仿,并把自己的朗讀錄下來,第二天交給老師。其他小朋友都好奇地看著:這20個小朋友自豪地拿著空白磁帶,滿臉洋溢著如獲至寶的喜悅。今天一大早就在辦公桌上看到了20盒錄音帶,看樣子完成得不錯哦,至少是很有興趣吧。聽說陳冰瑩同學早就拿著復讀機來過辦公室了,很明顯她也已經完成了家庭作業(她居然把復讀機都帶來了,看樣子很是興奮)。
何睿的錄音情況:讀得很是認真,很認真地讀了課本中的表示文具的單詞,并做了單詞卡片,還把這些卡片打亂順序練習了,(學會想辦法來鞏固練習,快速說出這些單詞)速度也還行。最為可喜的是,他居然把沒有教過的對話部分讀得很不錯,看來他很認真地去聽錄音并且跟讀了,他的預習工作做得很不錯。第一天的錄音作業肯定是做得很認真,錄音效果也不錯。讓老師感到很是欣慰的一點:這小家伙在做家庭作業之前居然還沒忘記用Good afternoon來問候老師。
陳冰瑩的錄音情況:先是朗讀了詞匯表中的黑體字這一塊,然后很認真地復習了第一單元的對話以及單詞。Hello,I’m Sarah.這一句還需進一步練習,特別是I的發音,但沒有自主進行練習鞏固,也沒有預習。
……
反思:我覺得收到這20份高質量家庭作業很開心,在下午第一節課的時候,我對這20名學生的家庭作業進行了“口頭批改、指導”(先用英語進行交流,然后用中文稍作講解),對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生給予了肯定,并鼓勵他們繼續努力。
2009年12月28日 星期一
每天一大早成了我幸福地收錄音帶的時間,從中午開始就會有小腦袋不時地到我們辦公室來探一探。當他們拿到老師“批改”好的錄音帶時,我總能看到他們臉上幸福的笑容!
王子逸:她今天學會用英語說課題了,很欣慰的是,她總是在錄完音后把磁帶倒好,老師就能很方便地聽她的家庭作業。看樣子,這錄音作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
何睿:今天又是很認真地復習了對話和單詞,尤其是數字的復習,做得很到位,難怪在課堂上,只要老師把數字報出來,他就能很快地翻譯成英語單詞。今天老師試著用全英語來批改他的作業,并讓他注意聽,下次上交的時候說說聽后的感受。
陳冰瑩:一開始,她又像往常一樣,把前面沒說好的單詞和句子先作一個匯報和糾正。今天的語速比前幾次掌握得好多了,聽上去比以前的錄音要好聽。但還是有個別詞組的發音要注意,老師給她示范,然后讓她回家跟讀。ball/doll,blow up the balloon,bounce the ball,This cake is for you!這一句需要跟讀。
陳婉琳:這一次一下子就進步了很多,學會句子的停頓了,聽得出來,對話部分好好地跟讀了。還在作業的末尾向老師表示,她要好好學英語,好好復習,爭取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老師為她的執著而高興!
盛健凱:語速有所提高,但說得還不是很流利,希望能再多多跟讀。
丁溢:聲音比較輕,但總算是錄音成功了。建議多跟讀,多模仿。
陳鈳柯:做事很有計劃,學會合理地安排每天的復習了。要注意five和fine的區別。
饒樂天:單詞的發音進步很大,語感有很大的改善。更可喜的是,今天他居然學會創作chant了。他學習英語的興趣越來越濃了。
徐簡:總是很仔細,每天都能及時地糾正好前一天的發音。老師表揚她的錄音作業,并鼓勵她在課堂上也能大膽發言。
盛高涵:單詞讀得越來越好了,語速掌握得比以前好多了,建議她可以開始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復習了。她對單詞競賽的準備下了很大的工夫。注意cake/coke的區別。
張柯:音量有所改善,對話部分讀得不錯,建議去嘗試著讀storytime部分。
……
可見,筆者嘗試著通過布置課外錄音作業來逐漸培養小學生課外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做法已初見成效,也獲得了家長們的認可。在課外作業中重視學生反復的聽音跟讀模仿,讓學生學會了碰到“不會讀”的狀況及時地向錄音帶請教,完全杜絕了碰到不會讀的單詞自己亂編的現象,強化了學生的語音和語調,提高了學生的語感和學習積極性。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1)學生在課后模仿錄音再自己錄音一個學期后感到有點枯燥,是不是能在錄音內容和錄音形式上進行改進?(2)每天教師要審聽40盒錄音并進行“錄音批改”,工作量非常大,如何減少教師的工作量?
四、小學三年級學生課外英語錄音作業的反饋與改進
針對第一階段行動研究的效果反饋,從2010年2月份第二學期開始,筆者制訂了為期18周的第二階段行動研究計劃:堅持第一階段實施順利并行之有效的行動措施,同時調整了以下的行動措施:
隨著所學知識的增加,學生基本養成自覺完成課外錄音作業的習慣,筆者通過豐富錄音內容和學生參與評價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班級里制訂了課外錄音作業的量化表,完成模仿課文錄朗讀課文的得★,和同學完成對話作業的得★★,自己能講述故事的得★★★。
第一次,筆者把比較好的錄音放給學生聽,讓他們學會鑒賞。在第二次錄音之后,筆者就把權力下放給小組長,讓他們聽一聽,然后評一評:哪位學生的朗讀可以加一顆星,哪位學生與同學的對話可以加二顆星,哪位學生的講故事可以加三顆星,并說出你的理由。小組長們接到這個光榮任務之后,都非常認真地當起了“檢錄師”。他們手中的這個權力是蠻大的,因為小學生最看重的就是加星。從此以后,他們對錄音這一課外作業格外重視。同時,與同學的對話,增加了互相交流、合作學習的機會,講故事則對學生正確的語音和語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次實踐研究歷時36周,師生受益匪淺。首先,筆者不僅了解、熟悉并運用了“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的高效而實用的研究方法(王薔,2007),也促進了筆者的專業化發展,切實解決了小學英語教學中遇到學生無法在課外自主學習英語的問題。同時,整個研究過程以學生為中心,運用了為學生發展服務的教學策略,真正履行了新課程提出的“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原則。其次,學生在教師、同伴的幫助下,不但強化了英語語音基礎,掌握了正確的語調,提高了參與口語實踐的積極性,而且為其終身學習奠定了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基礎。
參考文獻:
[1]Ellis,R.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and Teaching[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2]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與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N].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王薔.英語教師行動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5]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PEP)三年級上冊[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http://blog.hahlxx.com/user/roseforme999/archives/2009/3135.html.
(作者單位 浙江省新昌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