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一個生命意識濃烈的季節,在這個季節里,我與市教科所洪慧芳老師負責的《以積極心理學理念提升師生幸福感的探索與實踐研究》課題不期而遇。那是在一次私下議課中,我聆聽了洪老師對課題的核心理念、研究目標及內容等方面的解讀。說者娓娓道來,聽者眼前發亮,我似乎看到了生命中的另一股暖流,就這樣,我與積極心理學課題的團隊一起走在幸福研究的路上……
一、細品陽光的味道——積極的理念讓心理學轉個身
初涉心理學領域,我對“精神分析”理論投注比較多的心理能量,這是一門讓我活得更明白的學問,經過努力與重建,我的潛意識范圍在慢慢縮小,意識范圍在慢慢擴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有種“明心見性、直指人心”的意味,相對精神分析及其他傳統心理學而言,積極心理學描述的更像是風景,是一道內心充滿陽光味道的風景,一道讓人們突然覺得心靈像被洗滌過的風景。積極心理學作為一種思想、一種理念、一種技術、一種行動、一種關心人的優秀品質和美好心靈的心理學,凌空出世,不同凡響。感謝5歲的小女兒尼奇,幫助父親塞里格曼為心理學指明全新的發展方向——挖掘和發現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和力量。
面對新的研究方向,我們可以學習的理念很多,有洪老師群發的材料,有自己上網搜索的文獻資料,有關積極心理學的書籍,還有哈佛的幸福課……集中的理論學習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漸浮水面”:反疾病模式;用積極的方式去解釋心理問題獲得積極的意義;告訴每個人,更好地調動他最大的資源,用積極、全面的態度去面對和解決他的問題。是的,只要我們愿意,世界會因我們的改變而開始改變。就如正面的魔鏡,會照出全世界最美麗的事物,而負面的凹凸鏡反映出來的世界,也是同樣凹凸不平,而這一切的決定全在我們的心態。
二、科研面對面——構建積極的研究共同體
我參與本課題的研究時間不長,時間不長并不意味著體驗不深。在參與的同時,我也在觀察、體悟、思考,我感受到了這樣的研究是對人文化的研究,是促進成長的研究,是扎扎實實的真研究。
1.關注人文,創設溫馨的研究環境
做研究跟做別的事情一樣,因為有樂趣才會想去做,才能做得好,也正因為樂于參與,有時苦也能化成甜。我們的課題是研究關于“幸福”的課題,我們的研究氛圍也是幸福、溫馨的。我們定期舉行“家常式”的課題沙龍活動,這種方式輕松、有趣,大家相聚在一起,聊一聊自己的思考,聽一聽別人的建議,在“說說、聽聽、聊聊”中,我們看到這段時間里研伴們研究的痕跡,在溫馨的互動中,我們的課題研究做得更有價值感。
2.自主選題,深化子課題的專題研究
課題研究前期,課題負責人洪老師充分考慮每位研伴的興趣和特長,讓每位成員針對積極心理學里的24種人格優勢,自主選擇各子課題的研究方向,課題組全體老師在總課題的框架下,結合課題中的具體內容,梳理思路,反復斟酌,仔細修改,不斷完善,確定自己的研究的內容及切入點,深化各子課題的專題研究,以期取得最佳的研究成果。
3.輪流主持,人人具有主人翁意識
為了使課題研究落到實處,大家輪流主持課題活動,作主題發言。發言中,有研伴的研究結晶,也有在做課題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大家就研伴在研究過程中的思考進行了討論、解讀,并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這樣輪流主持教研活動的方式,營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圍,調動了每一位教師的研究積極性,彰顯了研伴們的個性風采,增強了每位研伴的主人翁意識。
4.民主討論,確定下一階段的研究計劃
課題研究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要實現預期的目標,需要未雨綢繆,統籌安排。課題組定期舉行的活動中,還包括一起討論下一階段的研究計劃,這樣才能讓每一階段的研究科學、合理,避免盲目勞動,做無用功。這樣的安排,促進我們更快地成長,提高了研究實踐能力,使課題研究真正促進我們專業化的發展。
三、尋求積極的力量——幸福其實就在身邊
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我常會冒出一個奇怪的念頭: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因為,當我緊隨著現代人的腳步,無心領略風景,一路狂奔,奔至似乎本該充盈“幸福”的終點時,卻常常一腳陷入虛無與空洞……
此時,幸福在哪里?
反觀自己,我經常“溺水”于先苦后甜的工作模式,我沉溺在自己安排的日程里,把時間排得很滿,似乎不停地忙碌才最能證明自己不曾虛度時光。當我完成一項又一項的任務時,我體驗到了片刻的滿足,可在漫長的過程中,我感受更多的是沉悶和焦躁,這些情緒消磨了我的激情,也侵蝕了我的快樂。因此,面對本次的研究,我試圖改變這種“溺水模式”,嘗試著體會過程的快樂。我不再匆忙地查找文獻、記錄要點,而是在書房聽著音樂,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在學習的時候,我不再關注目標的達成,而是帶著欣賞的態度去學習相關理論,去聽本·沙哈爾老師的幸福課堂,去反思更多關于積極心理學倡導的“快樂加意義”的幸福境界……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就和家人與同事討論、分享。西卡森特米哈伊認為,當個體完全地沉浸于體驗本身,則有可能享受到巔峰體驗。
愛因斯坦曾說:“什么是教育?當你把受過的教育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那么,剩下的是什么?該剩下什么呢?我想剩下的很大一部分應如積極心理學所提倡的:一種心態、一種力量、一種精神、一股蕩漾在心間的生命中的暖流。
干脆放下筆,接著看積極心理學的書……
(作者單位 福建省泉州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