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教學目標繁雜,教學內容繁多,教學環節繁雜,媒體介入過多,教學方法花哨,這些已經成為大家征討的對象,從上到下都齊呼“簡約”,確實一節課40分鐘,樣樣都要顧及,負擔的確太重。“語文最本質的屬性是工具性,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本著這樣的理念,立足語文的原點,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們應該做減法,抓住語文的精髓和關鍵,努力務實語文之根本。那么,如何進行簡約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呢?
一、制訂切實有效的教學目標
語文就是聽說讀寫,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在“聽”“說”“讀”“寫”上下工夫。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時,都要圍繞“聽”“說”“讀”“寫”來進行。一次到淮北去聽課,我聽了竇桂梅老師的講課。她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就把“聽”“說”“讀”“寫”全部融進去了。她的教學目標是:(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借助朗讀想象、感悟詩中田園生活的意境;(3)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激發學生對詞這一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樂學、善學!正如斯卡特設說:“教學效果取決于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態度。”在竇老師上課一開始她就激情地吟詩,使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并且在學生朗讀時,她給學生做一個示范,然后讓學生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學生紛紛舉手朗讀。使得課上書聲瑯瑯。到下課時,學生已經會背誦了,并且從讀中領悟了村居的閑適與美好,達到了預期教學目標。
三、創設切實有效的問題環境
以往,學生獲得新知識的內容僅僅限于教師的傳授。死記硬背,機械的訓練,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一種壓力,從而產生厭學情緒。為此,教學必須打破舊的模式,結合學生的實際創設一個想象空間。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在活動中自覺感受及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竇老師在上課時不斷地發問,讓學生思考想象。如,讀著“醉里吳音相媚好”我仿佛聽到……讓學生充分地想象翁和媼會說些什么。學生已經對課文讀得很熟了,他們會想到翁和媼相互夸贊。他們倆會夸贊自己的日子,夸自己的兒子等,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當然,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要防止學生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必須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合作以及通過合作交流來開拓思路!
四、開展切實有效的課堂對話
新課程倡導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一種以課文為對象,以教會學生為目標的師本對話、生本對話、生生對話的過程。錢夢龍老師說過:“在對話過程中,我們教師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基于此,語文教學在與文本的對話中要做足工夫,課堂上漣漪不斷。作為教師,必須先要深入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真正弄懂教材的本意,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激發生成、引領生產和提升生成的基礎。還是竇老師所講的《村居》這一課,在上課時出現這樣的對話。師:讀著“醉里吳音相媚好”時,翁會對媼說些什么呢?生:翁會對媼說,老婆子,我真離不開你。雖然我們年過古稀,可是我覺得你仍然是這個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師:從你的回答中,我知道了心中有愛就要勇敢地說出來,你說出了我們成年人都不敢說出的話,謝謝你!在對話過程中,師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的目標!
五、運用切實有效的教學媒體
我認為語文教師自身就是最好的媒體,一手好字,一張鐵嘴,真實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腳踏實地地給學生有所得。教師深厚的知識功底應該滲透到靈魂深處,一舉手、一投足、一揚眉,無論是語調輕重緩急,抑揚頓挫,都流露出一種魅力,在課堂上形成磁場,讓學生如沐春風。竇老師上課時,真正能吸引學生的不是華麗的課件,不是多姿的圖畫,不是動聽的音樂,而是竇老師的深情演唱及各種動作。讓學生能親身感受到老師身上的魅力、激情。在老師的帶動下學生自然跟著老師的步子一點一點地走向教學目標!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研究和探討的東西很多,不是幾句話就能夠涵蓋的。只要我們心中有學生,心中有方法,教學有藝術,相信我們一定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 安徽省濉溪縣韓村鎮韓村中心學校高皇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