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學生在寫作中千篇一律,言不由衷,“假、大、空”的“失真”現象已相當嚴重。真可謂童真流失、童意喪失、童情缺失。作文言語失真帶來的不僅是作品的無情無味,也會讓學生的靈性黯淡,缺失。面對作文教學的這種無奈和倉皇,如何從根上解決問題,如何扭轉作文教學中言語失真的現象?筆者認為:提倡隨筆化寫作,主張一種回歸本真的語文教育,回歸到一種更樸實、更本真,與兒童天性更為貼近的寫作方式,也許能夠走出假教學、假作文、假語文的尷尬境地。
隨筆化寫作的特點就在于一個“隨”字:隨時、隨地、隨形、隨意。只要靈感閃現之時,情感涌動之際,均可以揮筆作文。有話則長,無話可短,盡興而寫,隨意而止。
高效地進行隨筆化教學,必須對導與寫、師與生等諸要素進行重新定位,切實改變某些教學中不盡合理甚至本末倒置的做法。
一、理論和實踐的重新定位:盡可能聚焦實踐
打破教學常規,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進行隨筆化教學訓練。陀思妥耶夫斯基認為:“人活在樹木和水塘之間,活在勞動和精神自由之中,活在詩歌和藝術的邊緣,活在有尊嚴和摯愛的生活之中,定然會活得更舒服些。”的確,教師應當,也必須要沖破鋼筋水泥筑就的作文“圍城”,從機械說教的模式轉向對學生個體生命的體驗與感悟,從遠離學生生命世界的格局中走出來,帶領學生投向大自然的懷抱。讓學生在快樂中醞釀習作情感,在快樂中捕捉文思。
步入社會生活,讓實踐活動成為習作的素材源頭。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為了讓溪水長流,就要引導學生到真正能深入到學生個體靈魂的社會生活中徜徉,瞄準作文教學與學生身邊生活的最佳連接點,從而為習作素材豐盈泉源。“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無不蘊含著深厚的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
二、導和寫的重新定位:先寫后導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主張:“能文之本,初欲奔馳,久當收節。”山東省鄒平縣的成浩老師也說:“是楊樹就讓它長成楊樹,是柳樹就讓它長成柳樹,不要求全責備,扼殺孩子們五彩繽紛的言語個性,逼迫它們都變成整齊劃一的冬青樹。”只要是積極主動的、有創意的表達,就可以成為言語生命的有效生長點。從這個意義上說,今日的作文教學必須避免先入為主的給學生規定的寫作套路,必須擯棄先導后寫、步調一致的訓練模式,鼓勵學生多寫放膽文、自由文,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表達的內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見所聞所為所想所感。教師要讓學生說自己的話,用自己喜歡的或是習慣的方式去說,養成“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獨特思維,寫出自己獨特的、真情真意的作文來。從先導后寫到先放后收的轉變,更有利于實現言語生命的多姿多彩,更有利于激活學生最本真的人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和釋放孩子們的潛能,實現真實靈動、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和寫作。
“先寫”意味著“放”,就是不受“章法”的束縛,讓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想怎么寫就怎么寫,隨意發揮。當然,學生提筆寫作時,教師并非是清閑者。相反,教師應冷靜地對課堂的生成狀態(事實上是學生的狀態)予以全面細致的觀察,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以便考慮并組織下一步的“放”。“放”是對言語生命野性的“牧養”;“后導”意味著“收”,就是按照“章法”,予以指導,從立意謀篇到遣詞造句,推敲琢磨,精益求精,是對學生某方面寫作能力的回攏與強化。
三、課本閱讀和課外閱讀的重新定位:重視大閱讀
由于應試這一功利性目的的存在,語文課堂普遍表現為“試題化”傾向,連課外閱讀都變成了為應試作文而讀,讀的內容多為名人事例、范文、作文選之類,從讀到寫都帶有濃濃的功利化色彩。如此教學,使語文這個包羅萬象的文化載體不僅逐漸迷失了自己,也逐漸失去了原本靈動活潑的學生。
所以,我們倡導“大閱讀”。所謂“大閱讀”,是指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以開發人的生命潛能為目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相伴終生的開放式閱讀活動。“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杜甫和魯迅先生的話已經足以證明“大閱讀”在提高人的語文實際能力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倡導大閱讀其實就是注重對人文因素的挖掘,即實現對人的全面關懷,改變學生精神世界貧乏荒蕪的狀況,力圖喚醒知識硬殼內包裹著的“不見人本身”的靈魂,為學生一生的成長打下亮麗的精神底子。正如王元驤所言:“沒有任何其他意識形態對于人所產生的影響像文學作品所喚起的審美體驗那樣,使整個心靈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觸動,產生如此強烈的影響,獲得如此全面的滋養。它在人們精神上所產生的綜合效應,絕不是一般的知識傳播、道德教育和娛樂消遣所能企及的。”
如果說,生活是作文的“源”,那么大閱讀便是作文的“流”。當我們指導大閱讀成為孩子們“詩意棲居的家園”,并進而用人類文化的精品滋養學生的心靈時,孩子們的作文也許會流淌出縷縷芳香,孩子也會盡情徜徉在這種為生命的美麗和真實而寫作的喜悅和精彩中。
(作者單位 甘肅省永昌縣城關鎮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