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西師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82~83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和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勢,會用字母表示數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數量關系,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口頭求簡單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引導學生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體會代數符號的抽象性與概括性,感受數學的簡潔和符號化思想,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教學重點】
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數量關系,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優越性。
【教學難點】
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義。
【課前談話】
1.復習字母。師在黑板上書寫字母a、b、x、n等字母,生認讀。
2.復習數。生清楚響亮地說出自己心中的數(喜歡的、不重復)。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主動建構
1.質疑:字母能不能表示數?
(1)生猜數:課件出示一張卡片,卡片后隱藏1個字母a,讓學生根據所看到的字母部分猜猜是一個什么數。
(2)提出質疑:字母能表示數嗎?
2.感知:字母可以表示特定的數。
(1)出示有規律的數列,引發學生思考并交流。
1、2、3、4、a、6、7、8……
1、3、a、5、7、9……
(2)小結:字母在特定的情況下可以表示特定的數。
3.思考:字母可以表示變化的數嗎?
(1)喚起經驗,拓寬認識。
學生回顧數學里類似的字母。
(2)對比交流,提升認識。
出示加法的交換律:a+b=b+a
通過交流得出:字母還可以表示很多變化的數。
4.體會:字母的簡潔與概括。
(1)讀兒歌。
1只青蛙1張嘴,2只青蛙2張嘴,2只青蛙2張嘴……
讓學生接著讀下去,學生談自己的感受。提示學生:你能想辦法用一句話表示嗎?
(2)簡潔概括。
引導學生通過文字概括過渡到符號概括,并得出:a只青蛙a張嘴。
(3)初步感受字母的優越性。
追問一:為什么用字母a表示,而不用1000,10000呢?
追問二:為什么青蛙的只數用a表示,嘴巴的張數也用同一個字母a表示?
(4)揭示課題(用字母表示數)。
師提問:你覺得字母怎么樣?(神秘……)生齊讀課題。
二、深入探究,逐一建構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
1.編兒歌。
( )只青蛙( )張嘴,( )只眼睛( )條腿。
(1)生齊編兒歌。
(2)引導學生概括表示數量及數量關系。
(3)通過闡述、比較、討論,初步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數量,也可以表示數量關系。
2.猜年齡。(小朋友:n 老師:n+25)
(1)出示小朋友照片,通過猜年齡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未知數。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大小關系。
(3)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并通過人與烏龜壽命的對比,引導學生體會:字母在不同的情況下表示數的范圍是不一樣的。
(4)思考:如果用n表示老師的年齡,小朋友的年齡該怎么表示?
3.小結。
三、應用提升,完善建構
1.基礎應用。字母表示手指數。
2.鞏固提升。練習。
四、總結交流,知識延伸
1.生匯報收獲與感受,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介紹用字母表示數的發展過程。
孩子們,課后還有很多的時間,很多的問題,等我們去探討,你們準備好了嗎?那就帶上快樂心情,一起出發吧?
(作者單位 重慶市云陽縣巴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