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十幾年了,批改作業錯錯對對就這樣走過來了。時至今日,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當收到老師批閱后的作業本時最關注的便是頁面上的對與錯,鮮紅的對勾帶來的是欣喜,鮮紅的“叉”分外的刺眼、傷心,更有時遇到老師心情不爽,再加上錯誤較多,要不是整個頁面錯號連篇,要不就是一個大大的錯號,那才叫一個心情沮喪呢,一天的上課情緒都會十分的低迷,也許是有過這樣的經歷,在今后的工作中似乎對錯號有了畏懼感。
作為學生的我有這樣的感受,我的學生何嘗不是感同身受?于是,我決定把錯號從作業中請走,讓錯號從作業中走開,從學生的視野中消失。
這是一次作業批閱的革命,究竟怎樣處理,既能夠保證作業批閱的質量,同時又起到賞心悅目,讓學生接受的效果呢?思索一番后,決定讓圓圈來代替錯號,學生作業中出現錯誤便用圓圈把它圈出來,學生收到作業后,看到圓圈便知道題目出現錯誤,進行改正,然后教師復批作業,如果訂正正確圓圈便變為,如果訂正錯誤圓圈便便為。笑臉學生自然體會到改正后的成功喜悅,哭臉也帶有一點可愛,無論從視覺還是心理上,遠比一個生硬的大錯號效果要好得多,學生喜歡、易接受,作業也會變成師生交流的一道亮麗風景。這種作業的批閱方法在低年級效果會更好。
曾記得因這種作業的批閱方式發生過一件啼笑皆非的事情。有一個小男孩非常調皮,可是又非常聰明。有一段時間發現該生作業連續出錯,但是作業下發后他會馬上改正,并且準確無誤,馬上交給我復批,我有些納悶,但沒多想。然而一連多日這樣做,讓我擔心他因粗心會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于是打電話與家長溝通。原來這孩子非常喜歡笑臉。孩子有時為讓老師畫上一個笑臉,便故意出點小錯。課下他還會和小伙伴比一比誰作業本上的笑臉多,還對家長說非常喜歡作業上老師用紅筆畫的笑臉,等他的作業本用完了,里面會有滿滿的一本子笑臉。孩子的天真與幼稚的想法有點讓我啼笑皆非,但是至少證明了一點把錯號請走,讓孩子們更加喜歡。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笑臉的魅力所在,感受到了給予孩子們所需的鼓勵。但是為了換取老師在作業本上畫的笑臉故意出錯極不可取,這樣很容易養成粗心的習慣。所以我決定馬上改變策略,買了一個笑臉的小印章,對作業全對的獎勵印章笑臉一枚。小印章上的笑臉當然比手畫的更可愛,學生自然也就會更喜歡。
同樣的目的換一種方式,就會取得不一樣的教育效果,錯題上的圓圈是留給學生彌補的空間,是一種改正的機會,這是一種教育的寬容。我竊喜把錯號從作業中請走做對了,其實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在班級管理中也要讓“錯號”走開。
給犯錯誤的學生自我改正的機會,留有改正的空間,才會收獲成功后喜悅的笑臉,用錯號一棒打死留下的只是淚水一洼。把“錯號”在教育中請走,這是對學生的包容,改正后的笑臉才是教育的真諦,因此請走“錯號”不是形式,而是教育理念的革命。
(作者單位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