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最后的戰役

2012-04-29 00:00:00施征
軍事世界畫刊 2012年3期

千島群島戰役是一次政治意圖大于軍事意圖的戰役。戰役開始之時,日本已經宣布無條件投降,戰役的成敗對日本全面戰敗的大勢已經起不了多大的影響。奪取千島群島對于蘇聯而言,改善了蘇聯艦艇向外洋的出口問題,并使之“成為蘇聯的防御基地和從鄂霍茨克海遠航太平洋的大門”。

北方四島(日稱)可以說是日本人心中永遠的痛,北方四島問題使俄日兩國關系止步不前,甚至還有倒退的跡象。進入新世紀后,俄羅斯與日本在北方四島上摩擦不斷,折射出俄日“北方四島”領土爭端問題的復雜性和激烈性。

當前有許多人都把二戰中蘇軍進攻虎頭要塞視為二戰中蘇軍最后的戰役,其實1945年8月18日至9月1日進行的千島群島登陸戰役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軍最后的一場戰役。

在此次戰役中蘇軍通過一次其在戰爭中少有的大規模登陸作戰一舉占領了這個在東北亞極具戰略意義的群島,為隨后的冷戰時期與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爭霸占據了非常好的戰略態勢,甚至—直到現在都讓俄羅斯在遠東地區擁有良好的地理優勢。雖然千島群島戰役是蘇軍遠東攻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該地區非常惡劣的地理與交通條件,大大限制了蘇軍部隊的調動和后勤補給,造成千島群島戰役成為一個相對孤立的戰區。而且由于蘇聯海軍相對薄弱,特別在遠東地區登陸艦艇與大型艦艇稀少,所以這次戰役的規模無法與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很多登陸戰役相比。因此該戰役往往不為人知,本文將重新回顧這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后一戰。

戰役背景

太平洋西北部,在堪察加半島頂端的洛帕特卡角與北海道東北的納沙布角之間,長達1200多公里的海面上,有一長列串珠狀的島嶼,這就是千島群島。它們的內側是鄂霍次克海,而外側則是洶涌咆哮的太平洋。大小島嶼像商量好了似的,排列有序,形成了一條奇特的“島鏈”,正好是太平洋與鄂霍次克海的天然分界線。島和島之間的空隙和不可勝數的海峽,則是大洋與它的邊海進行水體交換的通道。

千島群島的名字譯成英語是KurilIslands。Kuril源于阿伊努語,意思是“云”、“霧”,即是“煙霧迷漫”。而日本人則稱“千島列島”,意思是“一千個島嶼”。島上的火山很多,時常噴發形成煙霧迷漫的景象。而群島所在的海域也是大霧漫漫,常?;\罩在深沉的霧靄之中,同火山噴發,冒煙現象結合在一起,自然更是煙霧迷漫了。

千島群島中的主要島嶼有占守、幌筵、新知、得撫等島以及日本所稱的北方四島(擇捉、國后、齒舞、色丹,為日俄爭議島嶼),全部共由56個島組成,全長約1200公里,總面積約15000平方公里。各島以山地為主,海拔500-1800米。氣候濕潤,冬季寒冷,夏季涼爽多霧,是千島群島自然環境的顯著特征。島上火山縱橫,地勢崎嶇,海岸線曲折、陡峻。群島中擇捉島最大,面積3139平方公里,有海灣10余處,可停泊大型艦船。俄羅斯在幾個島分別建有機場與大型的核潛艇基地。

千島群島為鄂霍次克海東南部的天然屏障,扼鄂霍次克海與太平洋的海上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史上日本與俄國圍繞千島群島展開過激烈的爭奪。1855年根據日俄雙方在下田簽定的《日俄友好條約》規定,擇捉島和得撫島之間為兩國在千島群島的邊界(這里也是傳統的南千島群島和北千島群島的分界線)。1875年,日俄又簽署了《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規定庫頁島全歸俄國,而千島群島全歸日本。隨著日本對千島群島的開發,其戰略地位也開始逐步凸顯。特別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在千島群島不斷擴充兵力和興建軍事設施,更是使蘇聯感到了一種潛在的威脅(千島群島北端的占守島和堪察加半島的洛帕特卡角僅隔12公里寬的千島第一海峽)。因此,為了打通蘇聯遠東進出太平洋的出口,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蘇聯堅持將千島群島劃歸蘇聯。其實最初美國是不贊成將整個千島群島劃歸蘇聯的,在1944年12月28日的“美國關于千島群島領土問題的備忘錄”中美國提出將南千島群島還是保留為日本所有,而將北千島群島置于國際托管之下。但最終,美方還是作出了讓步,這一條作為蘇軍參加對日作戰的先決條件之一被寫進了1945年2月11日簽定的雅爾塔協定。

1945年《雅爾塔協定》規定,整個千島群島交與前蘇聯,于是千島群島南部的擇捉、國后、色丹、齒舞群島在戰后便劃歸了前蘇聯,但日本未予以承認。今天所說的日俄領土爭端指的就是齒舞、色丹、國后和擇捉四個島嶼的歸屬問題。這四個島嶼總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日本稱之為“北方四島”,俄羅斯稱之為“南千島群島”。

千島群島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四島位于冷、暖流交匯處,水產豐富,漁業發達,是世界三大著名漁場之一。國后島產大蟹、海參,擇捉島是捕鯨基地,地下礦產也非常豐富。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該四島扼守“黃金水道”,附近水域是俄羅斯出入北太平洋的捷徑之一,也是俄羅斯往返堪察加和楚克奇以及北美各口岸的必經之路。四島擁有許多天然良港,這些港口港闊水深,可長年停泊大型船舶。比較有名的有色丹島上的斜古丹港,擇捉島單冠灣的年蔭港和天寧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山本五十六率領的日本帝國聯合艦隊正是從擇捉島上的單冠灣出發,前往夏威夷偷襲珍珠港,使美軍蒙受了巨大損失。

冷戰結束后,由于國力衰微,俄海軍戰略由“遠洋進攻”轉為“近海防御”,俄太平洋艦隊由中太平洋及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島至白令海,收縮至鄂霍次克海及千島群島外側。同時還關閉了千島群島上的部分海軍基地,駐軍人數也大為減少。然而,最近幾年,為恢復海軍強國的地位,俄開始加強千島群島的軍事實力。俄軍總參謀長2002年在對遠東地區視察之后決定增加千島群島駐軍,重新開放被關閉的軍事基地。同時,俄軍還多次在千島群島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千島群島重新成為俄羅斯遠東基地群中的重要橋頭堡。

戰役準備

因為千島群島是日本最為重要的北方前哨,所以對于它的防守日軍從始至終g是極為重視的。二戰爆發后,日軍不斷加強群島的防御,提高它的級別,特別是1943年9月日軍大本營將其劃進“需絕對扼守”的絕對國防圈更是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瓜島爭奪戰役開始之后,日軍敗跡凸現,戰爭形勢日趨惡化,日軍著力增強千島群島方面的防御力量,駐守千島群島的部隊從太平洋戰爭初期的幾個守備隊狂增到1945年夏的兩個半正規師團和大量的守備部隊。特別重要的幾個主要島嶼上的軍事設施和防御工事更是得到了特別鞏固和加強。到戰爭結束前的1945年8月,駐扎在千島群島的兵力居然超過8萬人。日軍在整個群島上修建有多達9座大型機場,一次可容納近600架各式作戰飛機,其中有6個在群島中防御最為堅固(也處在群島最北端)的占守島和幌筵島上。在這兩個島嶼上日軍還建有兩個設施完

善的海軍基地——片崗和柏原,雖然防御得到加強,但此時日軍的海上和空中力量都已經消耗殆盡,剩下為數不多的??詹筷牰急粶蕚溆糜诒Pl本土,所以部署在這里的??哲姴筷犖⒉蛔愕?,居然只有一些小型艦艇和8架飛機。但是整個千島群島戰役中最為激烈與殘酷的戰斗就將在這個距堪察加半島最近的島嶼上展開。

1945年8月,日軍部署在千島群島陸軍部隊全部隸屬于日本第五方面軍,其司令官是秱口季一郎中將。這些部隊大都是1944年后陸續在原駐軍的基礎上擴編組建而成的,官兵總體素質相當差。例如第91師團就是于1944年4月在原千島第1守備隊的基礎上擴建的,因此對這里嚴酷的氣候環境較為適應。而且在北線一直沒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日軍有充足的時間作大量的后勤準備工作。加之惡劣的氣候地理條件作掩護和完善的戰防工事作為依托,日軍在千島方面的防御力量還是不容小視的。

蘇軍方面,早在雅爾塔會議后,蘇軍就開始明顯加快對日作戰的準備工作。到1945年8月初,蘇軍已經在遠東集結了多-達174萬部隊準備對日作戰,總體實力遠遠超過要被進攻的日軍。不過,隸屬于遠東第2方面軍的,擔負著進攻千島群島任務的堪察加防區的部隊,由于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只能通過海運和少量的空運進行軍事調動和后勤補給,準備工作并不順利。而且從蘇聯遠東中心地區到堪察加半島的海上交通線上的幾個重要海峽均在日軍控制之Vo因此蘇軍特意提前在堪察加防區儲備了足夠使用一年以上的軍用物資,部分彌補了一旦開戰后因交通不便造成的補充困難。

對日戰爭開始前,蘇軍部署在堪察加防區(司令格涅奇科少將)的部隊并不是很多,包括:第101步兵師,師長季亞科夫少將。獨立步兵第198團、獨立步兵第5、第7營以及分布在堪察加半島沿岸的一些邊防獨立部隊和分隊。另外,隸屬于空軍第10集團軍(司令日加列夫空軍上將)的混成航空兵第128師(師長葉列明上校)和駐扎在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海軍基地,司令波諾馬廖夫海軍上校,隸屬于太平洋艦隊的30余艘小型戰艦,1個海軍獨立轟炸航空兵團以及海軍陸戰隊的一些部隊也將參與進攻千島群島的戰役。

從實力上講,蘇軍雖然兵力上并不占優勢,但海空力量遠遠超過日軍,而且蘇軍的炮兵力量相當驚人,加上是集中優勢兵力進行進攻作戰,特別是這場戰役是在日軍戰敗前夕打響的,占有先發制人的優勢,所以蘇軍上下在戰前對此役取勝的信心相當大。

相比之下,此時整個日軍大勢已去,守島日軍士氣降到極點。但蘇軍不利的方面也很多,首先由于參加作戰的這些蘇軍部隊長期僅限于擔負堪察加半島的防御任務,比如101步兵師是1938年在彼得洛巴甫斯克組建,在整個衛國戰爭期間,該師長期作為戰略預備隊駐扎在堪察加半島。因此部隊戰斗素質和西線部隊相比差了好幾個檔次,其次參戰部隊缺乏登陸作戰的經驗及協同訓練,登陸艦只的數量非常少,戰前偵察也進行得很不充分,甚至直到登陸之前蘇軍居然還沒有掌握日軍布防的詳細情報。這些都對即將進行的登陸作戰帶來了很不利的影響。

戰役前奏

1945年8月8日,蘇聯正式對日宣戰,緊接著蘇軍三個方面軍超過1 50萬人的部隊在長達4000多公里的戰線上向日本關東軍發起了大規模進攻。8月11日,蘇軍第56步兵軍(隸屬于第16集團軍)和北太平洋艦隊也開始進攻駐扎在南庫頁島上的日軍。按原計劃,蘇軍遠東部隊在南庫頁島戰役結束后才會集中更多的部隊和艦艇再發起對千島群島的攻勢,但遠東戰役開始后日軍的迅速潰敗迫使蘇軍加快了進攻千島群島的戰役進程。8月15日,遠東蘇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向普爾卡耶夫大將和尤馬舍夫海軍上將下令立即準備和實施千島群島進攻戰役。同日,堪察加防區接到了遠東第2方面軍軍事委員會發出的戰役訓令,要求發動登陸戰役,攻占舒姆舒島(占守島)帕拉木希爾島(幌筵島)和奧涅科丹島(溫彌古丹島)等島嶼。

為了解決各軍(兵)種之間的協同,蘇軍成立了由堪察加防區、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海軍基地和混成航空兵第128師組成的聯合司令部,負責戰役計劃的制定和登陸作戰的實施。格涅奇科少將為該聯合司令部的司令,波諾馬廖夫海軍上校被任命為副司令。8月15日15時,格涅奇科少將向所屬部隊下達了登陸戰役的命令。

雙方的準備工作

按照原先制定的計劃,蘇軍應該先攻占千島群島最北端的占守島,再以此為跳板,向幌筵島和溫彌古丹島發起進攻,若條件允許,可同時在幌筵島登陸。

占守島是北千島群島中少有的一個地勢較為平坦的島嶼,但正因為如此,日軍在此重點設防,防御體系極為堅固。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這里就建立了“北千島臨時要塞”,以加強該島的防御。而在戰爭后期進行的島嶼要塞化工程中,更是不惜工本構建起了完善的工事配系,日軍在島上共建有34個大型永備發射點,24個臨時火力點和近40公里長的防坦克壕。由地道和交通壕相連接的鋼筋混凝土和土木質火炮機槍工事、塹壕,掩體、各種各樣的地雷多得數不勝數,遍布這個380平方公里的小島。特別是在這些最深達50米的地道中不僅能夠調動兵力而且擁有良好的后勤保障設施。占守島上的日軍還修建了約120公里長的交通線,以便在島內實施機動。開戰時駐扎在占守島的守軍總共大約有8000人,需要指出的是,占守島擁有第11坦克聯隊的64輛坦克(包括19輛一式中型坦克,20輛九七式中型坦克和25輛九五式輕型坦克)。此外,日軍還可以得到幌筵島上第91師團的其余部隊約15000人的支援。

而蘇軍在定下了攻占占守島的決心后,在登陸地點的選擇上卻頗費了一番周折,蘇軍的登陸方案至少都在3個以上。最后選擇在占守島登陸,是因為該島較適合上陸的海岸地帶日軍幾乎都設有縱深達3~4公里的抗登陸工事。島西南的片崗基地擁有設施良好的碼頭,適合部隊登陸和裝備卸載,奪取片崗基地后還可以有效地切斷島上守軍的后援。但要在此登陸,蘇軍將面對日軍集結在此的重兵集團(第73旅團約一半以上的兵力都集中在片崗——別飛湖地區和千島第二海峽沿岸)的反擊而且登陸艦隊也將受到不便航行的千島第二海峽的制約,極易遭到海峽兩岸占守島和幌筵島上日軍的攻擊。最終蘇軍的登陸地點選在了占守島東北角國端崎與小泊崎之間一段3公里長的淺灘海岸,雖然防守該區域的日軍兵力并不弱,日軍獨立步兵第282大隊就駐守在這里,防御工事也很良好,在國端崎和小泊崎還設有環形防御的鋼筋混凝土火力點和鋼軌移動式火炮,而且可以很快得到第73旅團以及其他部隊的支援。

但蘇軍在此上陸減少了被守軍提前發現的機會,提高了戰役的突然性和隱蔽性,登陸部隊和艦艇也較為安全。此外,在該區域蘇軍還可以得到駐洛帕特卡角炮兵連的炮火支援。這是蘇軍重點考慮過的,因天氣惡劣而造成空軍和海軍無法提供有效的火力保障的情況下將會非常重要。

堪察加防區的蘇軍在接到進攻千島群島的命令后就立即展開了緊鑼密鼓的戰役準備工作。8月15日凌晨,駐扎在堪察加半島南端洛帕特卡角的海岸炮兵第945連用4門130毫米火炮就開始猛烈炮擊對岸國端崎日軍的防御工事??上в捎诮o予的準備時間太短,一時缺乏運載艦只的原因,進攻出發時間被迫推遲到了8月16日20時。

直到8月16日下午,運載船只才準備就緒,16時,登陸部隊和裝備開始登船,到20時,最后一艘艦艇裝載完畢,離開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港駛往阿瓦琴灣的停泊場。艦隊總共裝載了8824人,218門大炮和迫擊炮以及其他技術兵器及裝備,但由于沒有大型專用登陸艦,所以沒有裝載坦種類的重型戰車,這也為成為蘇軍付出重大傷亡的一個失敗之舉。

蘇軍的這次登陸戰役由格涅奇科少將指揮,參戰部隊編制如下:登陸部隊被分為一個先遣支隊,兩個主力梯隊和一個佯動支隊:先遣支隊下轄1個海軍陸戰隊營(欠一個連,該營是剛由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海軍基地的人員緊急組建完成的,全營共783人),第60海防總隊的1個迫擊炮連,1個沖鋒槍連,1個偵察排,第302團的1個防化排和獨立工兵119營的1個工兵連。先遣支隊的指揮官由第138團副團長舒托夫少校擔任。該支隊預定于8月17日23時在國端崎與小泊崎之間登陸,奪取沿岸地帶并建立登陸場。

主力第1梯隊下轄第138團(欠2個連),第428榴炮團的1個營,第279炮兵團第2營,獨立反坦克殲擊炮兵第169營和1個反坦克槍連。由第101師師長季亞科夫少將負責指揮(季亞科夫少將同時擔任登陸兵指揮員)。第1梯隊將于先遣支隊上陸l小時后在國端崎與小泊崎間的登陸場登陸,計劃和先遣支隊一道沿片崗一國端崎公路向片崗方向發起進攻。主力第2梯隊下轄第373團,第279炮兵團第l營和第3營以及海軍陸戰隊1個連,第101師副師長阿爾丘申中校擔任第2梯隊指揮官。該梯隊計劃在別飛湖地區登陸,并向片崗進攻。若先遣支隊和第1梯隊登陸后進展順利,則直接在幌筵島登陸,并進占柏原基地。

佯動支隊下轄2個步兵連,1個沖鋒槍連和1個反坦克槍連,由堪察加防區作戰科副科長拉杜扎諾夫少校率領。預定于8月18日2時在中川灣登陸,登陸后首先攻占86.0高地,而后向片崗方向發動進攻。

蘇聯海軍為支援登陸作戰組建了一支由60余艘艦艇組成的登陸艦隊(由波諾馬廖夫海軍上校統一指揮),它們被分為四個艦艇中隊:

火力支援中隊由“基洛夫”號,“捷爾任斯基”號護衛艦和“鄂霍茨克”號布雷艦組成(這3艘軍艦共有11門76~130毫米艦炮),海軍少校西佐夫任該中隊指揮官。

警戒中隊編有8艘M-4型護衛艇,由斯基巴海軍少校負責指揮。

掃雷中隊由“標桿”號、T-155號、T-156號和T-525號掃雷艇組成,由奧列伊尼克海軍大尉擔任指揮官。

負責運送兵員和裝備的運輸中隊由鮑戈羅茨基海軍中校指揮,編有“北方”號供應船,“極地”號和“天鵝”號海道測量船,“普加喬夫”號、“夏伯陽”號、“科基納基”號、“烏里茨基”號、“明仁斯基”號、“土庫曼”號、“海燕”號、“遠東人’號、“紅旗”號、“莫斯卡爾沃”號、“潘菲洛夫將軍”號、“高爾基”號、“沃爾霍夫”號運輸船,16艘登陸艦,2艘自行駁船和4艘淺水型快艇。

此外,蘇聯空軍混成航空兵第128師和海軍獨立轟炸航空兵第2團的78架飛機將負責空中支援和掩護。

經過一整夜令人不安的等待,8月17日凌晨5時,登陸艦隊起錨,駛離阿瓦琴灣沿堪察加海岸開往占守島。

戰役開始——登陸占守島

駐守占守島的日軍認為蘇軍在堪察加的駐軍有限,近期不太可能實施登陸作戰。第91師團在8月15日當天就收到了裕仁天皇頒布的停戰詔書,隨后8月17日第五方面軍總司令櫥口季一郎中將從札幌又發來了關于“立即停止戰斗行動,但不得已時可采取自衛行動”的命令。這使得島上守軍更加放松了警惕。

由于從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海軍基地至占守島的海上航程約有170海里(艦隊航行約需一晝夜時間),蘇軍為避免被日軍過早發現,在航行過程中登陸艦隊始終處于無線電靜默狀態,甚至連航線和登陸目標都是在航行過程中才由格涅奇科少將下達的。為隱蔽起見,從起航開始堪察加東南沿岸的所有燈塔均被關閉,這給登陸艦隊的航行帶來了困難,而且連日的濃霧也極大地影響了登陸前航空兵對日軍的偵察和攻擊。

8月18日凌晨2時15分,登陸艦隊駛入千島第一海峽。但由于天氣條件惡劣,登陸時間被迫推遲到了拂曉。20分鐘后,駐洛帕特卡角的炮兵連對占守島進行了例行的炮擊,炮擊持續了近一個小時,但并未引起島上日軍的警覺。

凌晨4時許,在T-334號掃雷艦上的格涅奇科少將下達了進攻的命令,隨即火力支援中隊的艦艇和海岸炮兵第945連開始進行登陸前的火力準備,對海岸猛烈的攻擊大約只持續了20分鐘左右。4時30分,先遣支隊就開始在國端崎和小泊崎之間上陸,登陸艇被分為三個群,彼此間隔600-700米,達英上尉負責左路群,右路群由伊諾澤姆采夫上尉指揮。而先遣支隊指揮官舒托夫少校和海軍陸戰營營長波奇塔廖夫少校都在中路群。由于艦艇過度超載(是因為艦艇不足的緣故)而吃水很深,為避免觸礁,登陸艇只得停在距離海岸150-200米的地方。登陸部隊只能泅渡上岸,這給登陸帶來了意外的麻煩。但是蘇軍先遣支隊登陸之時海面上彌漫著濃霧,能見度不到100米。日軍沒有能及時發現登陸的蘇軍,使得先遣支隊并未遭受到日軍的有效抵抗,上岸后很快就占領了離海岸不遠的兩道塹壕(日軍在上陸正面只駐有2個步兵小隊,配備有速射炮3門、大隊炮3門、臼炮4門和野炮2門)。隨后在沒有穩固登陸場的情況下就繞過沿岸工事向占守島腹地發起了進攻,1小時后先遣支隊已經沿著國端崎和小泊崎之間的谷地向該島縱深推進了近2公里。在登陸場的側翼,只有波奇塔廖夫少校率領著1個海軍陸戰隊連在進攻在小泊崎的日軍火力點,但由于缺乏重武器,進攻并沒有取得多大的進展。這使得蘇軍的登陸場仍然在國端崎和小泊崎的日軍火力控制之下。

5時30分,主力第1梯隊準備登陸,但遭到了已經從最初的混亂中恢復過來的日軍的猛烈攻擊,其中配置在國端崎、小泊崎以及“馬利烏波爾”號油船(原是一艘蘇聯油船,1943年在小泊崎觸礁,后來日軍在船上裝備了火炮和機槍,當作一個固定火力點使用)上的日軍炮兵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準確的炮火使蘇軍的登陸艦艇遭到了沉重的打擊,多艘被擊沉或被擊傷,這其中包括第101師師長季亞科夫少將(他同時也是登陸指揮員)及其指揮部所在的軍艦,使其暫時失去了對登陸部隊的指揮。而在登陸場上陸的部隊也遭到了日軍猛烈火力的壓制,損失慘重,進展緩慢。雖然蘇軍火力支援中隊的艦艇和海岸炮兵的還擊很快摧毀了“馬利烏波爾”號油船上的火力點,但由于國端崎和小泊崎的火力點大多隱蔽在地下的永備工事中,因此蘇軍的炮擊并未取得明顯的效果。

遭到日軍炮火襲擾的主力第1梯隊上陸十分緩慢,持續了近兩個半小時,直到上午8時上陸才基本結束。不過這些部隊也和先遣支隊一樣_只攜帶有輕兵器,大多數的火炮等重武器因換乘船只不足而依然沒能卸載。當時登陸場的情況很嚴峻,這些部隊本該立即組織攻占日軍在國端崎和小泊崎的炮臺,但是由于他們和季亞科夫少將的指揮部失去了聯系,只得跟隨先遣支隊向內陸推進。

與此同時,先遣支隊的前鋒已經逼近日軍重點設防的165和171高地,駐守在這兩個高地上日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此刻蘇軍火力支援中隊和海岸炮兵本該適時的對先遣支隊的行動進行支援,但由于得不到準確的炮火校正而無法發揮作用。先遣支隊登陸時攜帶的22部無線電臺中有2l部都在泅渡過程中因被海水浸濕而失靈,這不僅影響了支援炮火的射擊效果,而且給蘇軍的進攻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以至于部隊在登陸后很長一段時間里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6時,蘇軍對165和171高地之間的谷地組織了數次沖鋒,試圖突破守軍的防線并控制通過這里的片崗一國端崎公路。不過遭到日軍1個步兵大隊以及20輛坦克的反沖擊,最終因兵力不足又缺乏重武器而被迫轉入了防御。直到上午9時,先遣支隊才通過“捷爾任斯基”號護衛艦校正哨的電臺(這也是先遣支隊唯一一部完好的電臺)與登陸艦隊取得了聯系。在得到艦炮的火力支援后,9時10分,先遣支隊開始向165和171高地發起沖擊,10分鐘后便奪占了這兩個高地斜坡上的第1道塹壕。但很快日軍投入1個大隊的兵力又將蘇軍打退回出發陣地。接著日軍對先遣支隊的陣地發動了數次反撲,此時雙方的兵力都沒有得到較大的補充,因而在165和171高地的爭奪戰呈現出膠著的狀態。

主力第1梯隊登陸完成后,考慮到登陸場當時危急的形勢和惡劣的天氣,格涅奇科少將下令放棄原計劃的在別飛湖地區和中川灣的登陸行動。其余的登陸部隊直接在國端崎和小泊崎之間的登陸場登陸。上午9時,主力第2梯隊開始上陸,和第1梯隊一樣,在換乘過程中他們遭到了日軍猛烈炮火的打擊,損失了4艘登陸船和1艘護衛艇,另有8艘登陸船遭到重創。

在吸取了先前登陸的部隊缺乏重武器的教訓后,第2梯隊在上陸過程中開始重視卸載重武器,蘇軍甚至利用日軍炮擊的間隙,用救生用的木料在登陸場搭建起了一座簡易碼頭。但是為了保證重武器的順利卸載,使得第2梯隊的上陸也變得十分緩慢,直到13時,主力第2梯隊的人員才基本上岸。(全部人員登陸直到日終前才結束)不過在日軍火力控制登陸場的情況下,蘇軍的裝備仍有大部分滯留在海上。

18日整個上午,惡劣的天氣狀況使得蘇軍的航空兵基本無法發揮作用。直到中午時,在能見度稍微好轉的情況下,蘇聯空軍混成航空兵第128師派出各由8~16架飛機組成的機群幾次襲擊了片崗和柏原,以阻止日軍通過兩個海軍基地進行兵力調動。同時,日本海軍東北航空隊派遣隊和陸軍第54飛行戰隊也派出僅有的8架飛機(其中九七式艦攻4架,一式陸攻4架)對占守島附近的蘇軍軍艦進行了攻擊(尤其集中對千島第一海峽內的蘇軍運輸船只進行了數輪攻擊)。不過,由于進攻規模都不大,加之天氣原因,蘇日雙方航空兵的這一輪空中打擊都未能取得較大的戰果。

爭奪165和171高地

在登陸部隊上岸基本完成后,戰斗的重心開始向島內轉移。其中最激烈的交戰就在165和171高地展開。上午11點,主力第1梯隊趕到171高地同先遣支隊一道再次向兩個高地發起進攻。不過這次沒有統一指揮的進攻依然沒有取得關鍵性的戰果(在主力第1梯隊登島后,本該由季亞科夫少將接管島上所有部隊的指揮權的,但此時季亞科夫少將仍然被困于海上)到下午13時,主力第2梯隊也趕到165高地,隨后第101師副師長阿爾丘申中校(兼任主力第2梯隊指揮官)受命接管了島上所有蘇軍的指揮權。阿爾丘申中校對部隊進行了整頓和重組,組織了戰斗保障和協同動作,準備在下午集中主力對171高地發起決定性的進攻。同時日軍也向165和171高地集結了大量兵力,這其中還包括第74旅團的一些部隊。下午14時,日軍兩個大隊在第11坦克聯隊的18輛坦克的支援下,從171高地西南坡的巖礁區域率先向蘇軍發起了反攻,日軍企圖從這里切入蘇軍防線后方,并會同171高地上的守軍對其加以圍殲。一開始,日軍的沖擊突入了因連續作戰,已經極度疲憊的先遣支隊的防線。但阿爾丘申中校立即向這個方向集中增派了近100支反坦克槍和4門45毫米火炮(這也是登陸蘇軍手中僅有的重武器),才阻止了日軍的反撲。一個多小時后,在損失了數百人(其中包括第11坦克聯隊聯隊長池田末男大佐)和17輛坦克的情況下日軍被迫轉入防御。

此后,在一整個下午,165和171高地都處于蘇日兩軍的激烈爭奪中,高地曾經三次易手。直到傍晚20時,登陸部隊才在艦炮和海岸炮兵的全力支援下攻下了這兩處制高點。到日終時,蘇軍沿摩利川一線與日軍對峙。在占領了165和171高地后,蘇軍已經建立了一塊的正面4公里,縱深5~6公里的登陸場。但是還在日軍手中的國端崎和小泊崎炮臺依然威脅著蘇軍重裝備的卸載(而蘇軍卻急需這些重武器以準備第二天的戰斗)。

鑒于這種局面,20時,格涅奇科少將向登陸部隊重新布置了戰斗任務:專門成立的突擊隊應在24時前奪取國端崎和小泊崎的日軍炮臺,以保證夜間裝備卸載的完成。登陸部隊應于19日晨向片崗基地發起進攻,力爭在19日傍晚前攻占這個基地。航空兵準備在夜間和拂曉對片崗基地和日軍的集結地域實施轟炸。

夜間蘇軍一方面組織強攻國端崎和小泊崎的日軍炮臺,另一方面全力進行裝備的卸載。但是對國端崎和小泊崎的進攻卻很不順利,守軍利用這里堅固的工事群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直到19日清晨,蘇軍突擊隊才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徹底摧毀了國端崎和小泊崎的日軍炮臺。而受到日軍炮火影響的卸載工作也進行得不太理想,至19日晨,蘇軍只卸載了約十余門火炮(由于缺乏足夠的運載工具,這些火炮都是登陸部隊用手推到前線的)。

日軍方面,在夜間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兵力調動和重新部署。從幌筵島調來的第74步兵旅團的部隊和裝備大量加入了占守島守軍的作戰序列。到19日清晨,日軍已在摩利川一線集結了約5個步兵大隊,70門火炮以及第11坦克聯隊幾乎所有的殘余坦克。準備與登陸蘇軍決一死戰。

投降

正當戰斗一觸即發之際,守島日軍接到了第五方面軍發來的停戰命令。隨后,日軍派出軍使向阿爾丘申中校表示愿意與蘇軍進行停戰談判并轉交了堤不夾貴中將的求和信件。內容如下:

我軍接到上級如下命令:

①部隊于今日19日16時前停止一切戰斗行動;

②由于敵人積極入侵,我被迫采取的防御行動不屬于戰斗行動之列。我部隊按此命令于19日16時停止一切戰斗行動。注:在此以后如我軍遭到攻擊,我將按上述命令恢復戰斗行動;

③故請貴軍于16時前停止戰斗行動。

19日中午,日軍第73旅團長杉野崴少將和兩名陪同的軍官來到蘇軍指揮部進行停戰前的接洽,蘇方以登陸戰役聯合司令部的名義向日軍代表遞交了關于?;鸷屯督档臅媛暶鳎?/p>

由貴軍軍使轉交的通知文本已于今年8月19日14時收悉。

我軍將在下述條件下于8月19日16時停止戰斗行動:

①立即停止一切抵抗;

②立即向所屬部隊下達就地向蘇軍代表繳械的命令;

③占守島所有官兵應于今年8月19日當地時間24時之前在片崗東北8公里處集中就俘,而帕拉木希爾島(幌筵島)上的官兵應于1945年8月20日8時在柏原以北5公里處集中就俘;

④關于其他各島官兵就俘問題另行通知;

⑤茲責成你負責按8月19日16時前的狀況保管陸軍和海軍武器裝備(倉庫、港口)并使之保持完好狀態。

蘇軍還在該聲明中指出,全部官兵的生命安全和個人非軍用物資將受到保護。此外,還確定了雙方司令官會晤的具體時間。

經過下午的數次談判,到18時,日方代表才最終無條件地接受并簽署了蘇方提出的投降條件。根據該文件,格涅奇科少將擬訂了接受日軍投降的計劃:20日凌晨前將混成航空兵第128師的1個航空團移駐片崗機場,同時調遣部分艦艇和人員進駐片崗海軍基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運送部分兵力去帕拉木希爾島(幌筵島)和奧涅科丹島(溫彌古丹島)。

但是,8月20日晨,受命接收片崗基地的蘇軍艦隊(由“基洛夫”號、“捷爾任斯基”號護衛艦、“鄂霍茨克”號布雷艦、T-525號掃雷艦、“普加喬夫”號運輸艦以及“極地”號海測船所組成,搭載有部分登陸部隊及裝備)在通過千島第二海峽時卻遭到了日軍海岸炮火和航空兵的意外抵抗。在交戰中“捷爾任斯基”號護衛艦被日軍重創。

在蘇軍艦隊遇襲后不久,蘇軍再次轉入進攻。由于得到Th.員和裝備的補給(蘇軍的人員和裝備在19日傍晚已經全部卸載完畢),蘇軍的進攻較為順利,很快就將日軍擊退到摩利川對岸。蘇軍的航空兵還對片崗和柏原地域進行了長達6個小時時的猛烈轟炸。

21日7時,蘇軍聯合指揮部向日軍發出了最后通牒,要求日軍立即放下武器投降。不久后,在受到蘇軍重壓的情況下,山窮水盡的日軍指揮部被迫發布了投降通告:千島群島北部日軍停止一切戰斗行動,放下武器向蘇軍投降。

到8月23日午后,占守島上約12000名日本守軍全部陸續向蘇軍投降。16時,第101步兵師的先遣部隊進入了片崗,日落前,蘇軍登陸部隊已經完全占領了占守島。隨后幌筵島上的日軍也相繼放下了武器。

尾聲和結局

在攻占了千島群島最北部的島嶼后,堪察加防區的部隊開始立即向南發展進攻。由于此時千島群島的守軍已經接到了無條件投降的命令,因此蘇軍的登陸沒有遭到日本守軍的抵抗,進行得非常順利:

8月25日14時,蘇軍在松輪島登陸,不久后日軍第41獨立混成步兵聯隊聯隊長上田大佐率部近4000)k向登陸蘇軍投降。

8月26日蘇軍在溫彌古丹島和舍子古丹島上陸。8月28日又緊接著占領了新知島。

8月30日傍晚,由拉杜扎諾夫少校指揮的蘇軍登陸支隊在得撫島上陸,次日午后駐守該島的第129獨立混成旅團也陸續被蘇軍解除了武裝。8月31日22時,蘇軍登陸部隊司令格涅奇科少將宣布千島群島北部的戰斗行動結束。蘇軍在千島群島北部的戰役中共俘虜日軍30442h.,繳獲步槍20108支,機槍923挺,火炮和迫擊炮303門和其他一些技術裝備。堪察加防區所屬部隊的進攻終止線也在得撫島。

8月28日~9月1日,北太平洋艦隊(司令安東諾夫海軍中將)的艦艇運送登陸部隊(隸屬于第113步兵旅,這些部隊剛參加了南庫頁島戰役)在千島群島南部諸島(不包括色丹島和齒舞群島)登陸。在千島群島南部諸島蘇軍共俘虜日軍約24000h.。根據已解密的蘇聯中央海軍檔案館保存的檔案記載,蘇軍完成占領千島群島南部的戰役是在日本正式投降后的1945年8月28日到9月5日之間進行的,其中蘇軍占領色丹島和齒舞群島是在9月3日日本簽定無條件投降書之后進行的。

9月1日,蘇軍遠東總司令部公布在“千島登陸作戰”完畢。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后一場戰役——千島群島登陸戰役全部結束。蘇軍在半個月的時間內奪取了綿延600多海里的整個千島群島,俘虜日軍近6萬人(這些日俘大部分被送到西伯利亞和蘇聯遠東地區的強制勞改營,直到赫魯曉夫上臺后才被遣送回日本)。在千島群島戰役中日軍傷亡1018h.,蘇軍傷亡1567人(其中陣亡516人)。雙方的傷亡都幾乎集中在占守島爭奪戰中,蘇軍由于缺乏登陸作戰的經驗以及海軍的運載艦只,在登陸占守島之初一度相當被動。而日軍卻依靠其堅固的防御體系給登陸蘇軍以巨大傷亡。如果不是及時停戰,蘇軍有可能會陷入更加艱苦的攻堅戰。

千島群島戰役是一次政治意圖大干軍事意圖的戰役。戰役開始之時,日本已經宣布無條件投降,戰役的成敗對日本全面戰敗的大勢已經起不了多大的影響。奪取千島群島對于蘇聯而言,改善了蘇聯艦艇向外洋的出口問題,并使之“成為蘇聯的防御基地和從鄂霍茨克海遠航太平洋的大門”。蘇軍在占領了千島群島和南庫頁島后,甚至一度還想乘機奪取北海道,以鞏固蘇聯艦艇在宗谷、根室兩海峽自由航行的地位。不過遭到了美國的強烈反對,才最終作罷。雖然蘇聯進行千島群島戰役有大國擴張的意圖,不過在客觀上仍然是為了打敗日本為目的。至少這些參加了千島群島戰役“蘇聯英雄”們仍然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久久五月视频| jizz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91| 色天天综合|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国产黑丝一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精品色综合|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 亚洲欧洲综合| 欧美成人日韩|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国产JIZzJIzz视频全部免费| 视频一区亚洲| 国产自在线播放|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啪啪永久免费av|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五月婷婷导航| 久草中文网|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99re视频在线|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网址|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91无码网站|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人与鲁专区|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91啪在线| 97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91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亚洲成年人网|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国产白丝av|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色成人亚洲|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看| 成人在线天堂|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