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意大利重要的旅游城市,威尼斯每年要接待130多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業給威尼斯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入,然而,這卻并沒有讓威尼斯人感覺到快樂和幸福,相反讓越來越多的威尼斯人抑郁了,轉而開始紛紛逃離這座城市。
為什么當外界越來越熱衷于到威尼斯旅游時,作為土生土長的威尼斯人卻反而要逃離呢?在威尼斯工作了近10年的《威尼斯日報》記者阿爾貝托稱:“正是由于無休止的游客,讓威尼斯人不堪其擾?!?/p>
在同行阿爾貝托的帶領下,我分別采訪了若干威尼斯人,從中感知到一個真實的威尼斯以及威尼斯人的心態。
作為一位年輕的少婦,米歇伊拉是威尼斯為數不多的堅守者之一,這位女畫師帶著3歲的女孩,一直不愿意離開自己的家園。然而,她卻在這場堅守中被折磨得相當疲憊,每次出門購物或者郊游時,米歇伊拉都要在家里反復研究出行的路線,盡量做到少過橋、少坐船,以便于能躲開洶涌的游客流,因為幾乎在威尼斯的每座橋上,都會擠滿了手舉著相機的游客,避讓又非常麻煩,特別是帶著小孩時。運河上的水上交通更是擁擠不堪,威尼斯運河里現有450艘貢多拉和300多艘水上巴士,它們來來回回,擠擠讓讓,同時由于彼此都是競爭對手,因此把運河搞得火藥味道十足。每次通過水道出行時,米歇伊拉都需要從游船縫中艱難地擠出一條路來,天氣好出行還較為方便,如果是遇到雨天,那簡直糟糕透頂。
威尼斯本來每家每戶都會有一艘船,但是現在為了保證游客的正常通行,威尼斯政府已經實行了限購令,人們很難再自由買到船了。更離譜的是,私人劃船也被在運河上禁止,政府給出的理由是,以免打擾游客觀光。“威尼斯人并不好客,相反必須承受由連綿不絕的游客所帶來的痛苦和擁擠!”米歇伊拉稱。
同時,為迎合游客所進行的各種拆遷,導致房價飆升,阿爾多老人在威尼斯開了近40年的陶瓷店,但是2010年底,威尼斯政府要在他陶瓷店附近建一個現代化的飯店,用于接待游客,阿爾多必須要搬走。這極大地損害到老人的利益。此外,受旅游市場火爆的影響,威尼斯的房價不斷被抬高,致使許多年輕的威尼斯人買不起房,他們只好被迫住到城外去,或者干脆住在船上,以運河為家。
“旅游收入的錢永遠只能把威尼斯修個半好。為了糊弄游客,一些戴著面具的政府官員只愿意把一些建筑物的正面裝潢和修飾得美輪美奐,但對其一塌糊涂、破敗不堪的背面卻不聞不問,反正游客也不會看見,我們的房子常漏雨,消防設施非常差,沒有人愿意過問。”阿爾多說。
由于特殊的歷史背景,貴族曾經在威尼斯享有很高的地位和特權,但是現在他們也被忽視了,政府不太重視他們,馬賽羅伯爵家族曾在威尼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現在處境卻是相當的尷尬,作為貴族的后裔,馬賽羅稱:“他家和祖輩的遺物現在變成了威尼斯的‘旅游商品’了,我死后可能會被他們用水晶棺材裝起來對外展覽,以門票賺錢,這也許就是貴族的最后下場?!?/p>
更讓馬賽羅不滿的還有,每天都有很多游客來參觀他家門前的一座橋,因為威尼斯旅游手冊上寫著,在這座橋上曾發生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是戀人之地。一個風流才子,也就是馬賽羅家族的一個叔叔,曾在這座橋上與一個美麗的農家少女,演繹過一段堅貞不渝的愛情故事。馬賽羅說:“我敢對天發誓,從來就沒有這件事,全是威尼斯旅游部門胡編亂造出來的?!?/p>
“巷子里不再允許孩子們打球和騎自行車,昔日嬉戲的歡笑沒有了,狹小和擁擠的威尼斯就像是一個大房子被切分成幾個部分,很難有隱私可言,更別說漲潮時整個威尼斯都要泡在水中的尷尬了。”阿爾貝托這樣說。
威尼斯是一個脆弱的城市,是一個小帆船和貢多拉的城市,它不應該被越來越多的蜂擁而入者改變這一切?!巴崴谷瞬粦撚梢郧暗闹鹘亲兂涩F在的配角。”這是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摘自《遼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