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哨是布依族傳承久遠的民間風俗, 是布依族人民所創造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布依族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貴州省南北盤江沿岸布依族社會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布依族的日常生活服務。浪哨活動中對唱的浪哨情歌表達了男女雙方的擇偶和交友標準。浪哨習俗在千百年的傳承中,集中體現了布依族人的社交文化與婚姻追求。
浪哨,是流傳于貴州省南北盤江沿岸布依族地區的一種文化習俗,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友和擇偶戀愛的獨有方式。“浪哨”系布依語譯音,意為男女單獨約會。
浪哨習俗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 浪哨一直是青年男女擇偶戀愛和結交朋友的一種交際活動。男女青年的初次相會,更是要通過浪哨來實現,不會浪哨,便無法交友與戀愛,而且還會被認為沒出息。因此,青年男女從小開始便認真學習吹奏勒尤和學唱浪哨情歌等浪哨技藝,掌握浪哨的看家本領。
浪哨活動多在農閑時節、節日聚會、趕集天以及婚喪喜慶期間進行。布依族青年男女不論婚否,都可自由選擇浪哨對象。姑娘已婚而又未坐家的,也可以去“浪哨”,不過,她得避開自己的丈夫和婆家的人,以免引起不快或麻煩。如在趕集天,青年男女會選擇一個特定的場合,相聚在一起,只要雙方年齡相當,相互看中,男方或用舌頭發出“噠,噠”的聲響,或用一個特定的手勢等信號邀約女方到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公開或半公開地進行思想感情交流。還有一種方式更開放,姑娘先用彩色花布縫成鵝蛋大小的小包包,內裝米糠,名曰“粽包”。在“浪哨”前的擇偶中,姑娘若看上了哪個小伙子,就用粽包去投擊他。同樣,如果小伙子喜歡那位姑娘,當她投出粽包時,便迅速沖上前去搶接。
從古至今,貴州省南北盤江沿岸布依族人多以勒尤為媒介進行浪哨活動。
勒尤,又稱蟲哨,布依語是“邀朋友”的意思,是布依族民間流傳的一種木制雙簧直吹樂器。在浪哨活動中,勒尤既是言情工具,也作定情信物。勒尤直接用布依語調吹奏,吹奏時多用自然喚氣法和循環喚氣法。如用循環喚氣法,一口氣可吹奏一首曲調。應用指法技巧,可吹出顫音、奇音、筒音、歷音和巴音等,加之蟲哨雙簧共振的音響,勒尤音色極為獨特。用勒尤作伴奏而命名的歌種,稱為勒尤調(即浪哨歌)。常吹奏的曲目有《邀約調》、《想妹調》、《喊妹調》等。
勒尤的主體是布依族青年男子,它的接受者是情竇初開的布依族姑娘。以勒尤為媒的浪哨習俗,正是勒尤樂聲喚醒了姑娘們的情愛知覺。布依族姑娘只要聽到情郎召喚自己的勒尤聲,就會魂不守舍地追逐樂聲而去與之浪哨。
當你進入布依族村寨,就能夠聽到布依族青年男子吹奏的呼喚情人浪哨的勒尤樂曲,在勒尤樂聲中你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夕陽西下,晚風習習,一個身穿布依族傳統服飾——對襟短褂、長褲、包頭巾的布依族青年男子,手持勒尤,或站在小溪河畔,或倚在月影樹下,或坐在吊腳樓前,或徘徊在鄉間小路,用高亢、明亮、甜美的勒尤樂聲召喚心中的情人前來浪哨。在勒尤聲聲的感召下,情人哼著小調步履輕盈地循著樂聲向吹奏勒尤的情郎走來。浪哨開始,以歌代言,對歌敘話,雙方多用比喻、排比、雙關等手法和押韻詞語相互盤問與探詢。
浪哨歌直接反映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與戀愛生活,所表現的內容較為廣泛,盤問、愛慕、別離、思念、失戀、猜疑都可用浪哨歌來表達。同時,浪哨活動中的情歌對唱,也是青年男女借以展示自己聰明才智的一個重要手段。
浪哨歌歌詞結構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不規則的長短句,主要流行于貴州省南盤江沿岸的布依族地區。如:
《每晚約你玩》
每晚約你玩,
就像碾房里的水車,
來來回回,
活路不做約你玩,
沒有坐家也約你玩。
另一種則是較為規整的四句或八句結構,主要流行于貴州省北盤江沿岸的布依族地區。如:
《阿哥走了妹難捱》
陽雀飛去又飛來,
花兒謝了又會開;
太陽落坡又會起,
阿哥走了妹難。
《相遇》
命好才相遇,
夜里才相會;
哥回家心甘,
哥回屋心歡。
《相逢》
命好才相逢,
命好才相依;
妹回家心樂,
妹回屋心安。
《哪知阿妹哄哥哥》
溪流泉水出巖腳,
哥哥時常想著喝。
金瓶打來哥不愛,
只等阿妹送給哥;
銀壺打來哥不愛,
阿妹手捧甜心窩。
一心等妹來捧水,
哪知阿妹哄哥哥。
男女經過多次浪哨接觸,雙方對對方稱心如意后,要互贈禮物。男方一般會將心愛的勒尤作為定情信物贈送給女方,女方則把自己親手做的布鞋贈送給男方,從此,雙方正式確立較為穩定的浪哨“情人”關系。
浪哨是布依族青年男女一對一的社交活動,男女雙方在浪哨過程中要循規蹈矩,隨時保持五尺以上的距離。如果男方企圖靠近女方,女方會自然移步保持原來的距離,當男方再次出現靠近女方的舉動,就會被視為行為不善,人品不正,從此之后,就會被取消浪哨資格,再也不會有布依族姑娘與之浪哨了。“不越雷池半步”是布依族自古遵從的浪哨規則。
浪哨的參與者,是布依族青年男女;浪哨的目的,是結交朋友和擇偶戀愛。布依族人民正是通過浪哨活動建立社交關系和組建婚姻家庭,并將浪哨習俗一代接一代地延續下來。
布依族浪哨直接體現布依族的集體情感意識,是民族群體意識的寄托。歷代布依族人通過浪哨活動,建立了較為穩定的本民族的社交關系,維系著本民族特定的社會結構,傳承著本民族的習俗和文化。在布依族社會中,青年男女必須參加社會交往與談情說愛性質的浪哨活動,在活動中通過情歌對唱,充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吸引對方,達到交友和擇偶戀愛的目的。
浪哨作為布依族代代相傳的一種社會內涵豐富的習俗活動,是一項寶貴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隨著社會的發展,大批布依族青年男女外出務工,布依族的交往方式與婚戀習俗隨之發生改變,青年男女的交友和戀愛方式逐步由封閉走向開放,參加浪哨活動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如今,浪哨歌已經遠去,勒尤被束之高閣,浪哨同自身的文化背景一樣,漸漸成為布依族難能釋懷的情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