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劃人語
種子恰似農業的“芯片”,與農業生產鏈條上的其他環節相比,最晚踏上市場化改革之路,受外資企業沖擊最大。
“糧食安全危機論”、“中國種業淪陷論”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我國種業的弱勢心態。
放眼望去,“孟山都們”正在改變著世界種業的格局,中國種業不可能置身事外。
當國家戰略啟動,種業震動難免。
這一輪的種業新政,目的很明確——10年時間,孵化出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集團,業內將其與《種子法》等同,視為提振民族種業的猛藥。
然而,對于新政的態度,有人摩拳擦掌,兼并重組、跑馬圈地;有人態度曖昧,認為要將“弱不禁風”的中國企業打造成航母,火候未夠;有人提出異議,因為一旦企業主導主要農作物育種并商業化,他們再不能“躺著賺錢”……
不論怎么樣,改革已經啟動。拋下望洋興嘆的萎靡,拋下喋喋不休的爭辯,堅持創新精神,打開前瞻視角。
畢竟中國種業早日走出困局,我們的農業強國夢,才能多一份底氣。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