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維修之一
二王廟古建筑群災后搶救保護工程
二王廟古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都江堰的重要組成部分。二王廟位于岷江北岸的山坡上,前臨都江堰,原為紀念蜀王的望帝祠,齊建武年間(494~498年)改祀李冰父子。現(xiàn)存建筑系晚清和民國時期建造,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
“5·12”汶川地震使都江堰堰區(qū)內(nèi)的古建筑群遭受重創(chuàng)。二王廟所在的山體滑坡,秦堰樓下沉,戲樓、廂房、52級梯步、照壁、三官殿、觀瀾亭、疏江亭、前山門等建筑和圍墻全部垮塌……
2008年6月30日,二王廟古建筑群災后搶救保護工程拉開序幕。工程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勘察設計總負責,泉州刺桐古建筑公司施工,河北木石古代建筑設計公司監(jiān)理。
作為四川省災后文物搶救保護重點工程,二王廟古建筑群的搶救保護采取了“同步勘察設計、同步監(jiān)理、同步施工”的創(chuàng)新方式進行。2010年11月18日,二王廟古建筑群災后搶救保護工程竣工,并被國家文物局授予“優(yōu)秀文物保護工程特別獎”。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中期修復試驗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雕鑿于南宋時期,是大足石刻中最精美、雕刻工藝最復雜、歷史上重修次數(shù)最多、體量規(guī)模最大的一尊雕像。造像龕高7.7米,寬12.5米,占崖立面面積97平方米。造像由一尊千手觀音,男女立像四尊,二力士,二餓鬼以及干余只手和流云、法器、寶塔等名物組成。
受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的委托,由敦煌研究院牽頭,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和大足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共同參加,于2010年9月1日至11月30日進行了干手觀音彩繪及金箔加固中期試驗,對加固材料進行了大量實驗室試驗及分析,完成了巖體及金箔加固材料的試驗,得出較滿意的結(jié)果。對修復工藝作了進一步完善,形成了完整的保護修復思路。2011年1月,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中期修復試驗通過了專家驗收。
文物維修之三
七曲山大廟古建筑群災后搶險維修和壁畫彩繪保護修復工程
梓潼七曲山大廟位于四川省梓潼縣北9公里,始建于晉,為蜀地百姓祭祀張亞子而建,后幾經(jīng)重建。整個大廟占地3萬平方米,較完整地展現(xiàn)了由元到清各個時期的建筑風格。1996年,七曲山大廟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12”汶川地震給梓潼七曲山大廟造成了嚴重損害。大廟古建筑群體屋面多處移位變形、脫落破損,許多脊飾震壞,天尊殿及兩側(cè)配殿四面墻體全部垮塌,殿內(nèi)泥塑三清像全部毀壞,大廟內(nèi)一幅明代珍貴壁畫毀損為碎片……
2008年5月,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承擔了梓潼七曲山大廟的勘察設計任務。10月22日,梓潼七曲山大廟搶險維修工程、梓潼七曲山大廟壁畫和彩繪保護修復工程同時開工,分別由陜西省韓城市秦鑫古建筑有限責任公司和西安文物保護修復工程有限公司進行施工。工程于2010年9月20日全面竣工。
文物維修之四
佛山祖廟修繕工程
廣東佛山祖廟始建于公元1078~1085年,后毀于戰(zhàn)火,公元1372年重建。佛山祖廟集明、清兩代優(yōu)秀古建筑和當?shù)啬镜瘛⒋u雕、石雕、陶塑、灰塑、鑄造等民間藝術(shù)于一體,現(xiàn)存古代主體建筑3600平方米,199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祖廟維修工程由廣西文物保護研究設計中心負責方案制定,佛山市工程承包總公司施工,佛山市順德區(qū)立德工程建設監(jiān)理有限公司監(jiān)理。工程于2008年1月19日正式動工,采取多個單體建筑修繕交叉進行的方式進行施工。
至2008年底,完成了萬福臺、東西廂房、東西兩廊、靈應牌坊、碑廊、鐘鼓樓施工項目;2009年完成了三門、文魁閣、武安閣、前殿、前殿兩廊等單體建筑的維修;2010年完成最后兩個單體建筑——慶真樓和祖廟正殿的修繕。2010年10月底,正殿修繕工程結(jié)束,標志著祖廟全面修繕工程主體完成。
文物維修之五
西什庫教堂主教府修繕工程
西什庫教堂,也稱北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西什庫大街33號,1703年開堂,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主教府始建于1887年,為教堂的一個附屬建筑群,占地2萬多平方米,是一座以中國傳統(tǒng)四合院為主要建筑格局,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落。
西什庫教堂主教府修繕工程于2008年6月30日動工,2010年9月30日竣工。工程投資近3000萬元,由北京市天主教愛國會承建,北京建工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北京大龍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施工,北京方亭監(jiān)理公司監(jiān)理。
本工程施工范圍主要包括第一至四進院、圖書館、東西兩側(cè)附屬工程、二進院小品、東側(cè)大門等殿院的修繕,涉及建筑面積6556.75平方米。各進院正房及廂房屋面恢復的女兒墻及三、四進院正房明間恢復的歐式教堂風格的門樓,是本次修繕工程中恢復主教府歷史原貌的重點。
文物維修之六
涿州遼代雙塔修繕工程
智度寺塔和云居寺塔被稱為“涿州雙塔”,是河北涿州古城的標志性建筑。雙塔建于遼代,云居寺塔始建于遼大安八年(1092年),智度寺塔始建于遼太平十一年(1031年),雙塔均為八角形樓閣式仿木結(jié)構(gòu)磚塔,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為套筒式,塔內(nèi)各層均設八角形回廊。2001年,涿州雙塔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jù)記載,雙塔在遼、金、明、清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塔頂坍塌,塔體開裂,又經(jīng)多年雨水沖刷破損加劇,年久失修損毀嚴重。
國家文物局2000年開始對雙塔修復進行規(guī)劃和設計(設計和施工由河北省古代建筑保護研究所負責),2001年開始施工,2006年智度寺塔搶修工程完工。
云居寺塔修繕工程于2008年開工,維修范圍主要包括塌毀的塔頂、殘損的塔身及頂部的避雷針等。2010年4月,涿州雙塔修復工程歷經(jīng)10年努力順利竣工,修繕后的涿州雙塔基本恢復了原貌。
文物維修之七
大昭寺文物保護維修工程
大昭寺位于拉薩市區(qū)的東南部,始建于唐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先后被稱為“惹剎”“邏些”等,9世紀改稱“大昭寺”,意為“存放經(jīng)書的大殿”。
大昭寺建筑風格獨特,雄偉壯觀。大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12歲時等身鍍金佛像,佛殿和回廊內(nèi)外滿布的壁畫均具有很高的史料及藝術(shù)價值,其中《文成公主進藏圖》、《大昭寺修建圖》彌足珍貴,寺內(nèi)還保存有唐代以來的大量歷史文物。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家曾幾次安排專項資金對大昭寺進行搶救性維修。但由于年代久遠,大昭寺建筑險情仍十分突出,特別是釋迦牟尼主殿前的梁架結(jié)構(gòu)已不堪重負,隨時有坍塌的危險,嚴重威脅著大昭寺內(nèi)僧侶和文物的安全。
拉薩大昭寺文物保護維修一期工程于2009年8月開工。工程總投資近1400萬元,維修范圍主要包括撥正或替換釋迦牟尼主殿、干佛殿前廊和北廊等處出現(xiàn)的歪閃、變形、斷裂的木構(gòu)件;替換附屬建筑中的蟲蛀木構(gòu)件;對新替換的木構(gòu)件實施防腐、防蟲蛀處理:樓地面阿嘎土和屋面阿嘎土重新處理:更換挑檐局部糟朽;維修金頂;修補彩畫和壁畫,對壁畫進行保護等。工程于2010年10月29日通過初步驗收。
文物維修之八
拉梢寺壁畫彩塑浮雕保護修復工程
拉梢寺位于甘肅省武山縣城東北25公里處的魯班峽中,是水簾洞石窟群的精華,保存著東西文化融合的佛教藝術(shù)結(jié)晶,2007年列入中國與中亞五國絲綢之路聯(lián)合申遺備選點,其主體開鑿于北周明帝武成元年(559年),后經(jīng)歷代重修。佛龕多為小型摩崖淺龕,造像以摩崖石胎浮雕為主,兼有部分泥塑,繪有大面積的說法、聽法、千佛等壁畫。
拉梢寺壁畫彩塑浮雕保護修復工程由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技術(shù)服務中心進行施工,于2009年8月開始實施,運用除塵、清污、整形、回位、注漿、補縫等工藝,分三個階段完成了約4519.5平方米病害壁畫、19身彩塑、9個佛龕、4座佛塔、28身浮雕的保護修復。
文物維修之九
交河故城二期搶險加固工程
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吐魯番市西部的交河故城(雅爾湖故城),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是2000多年來東西方古代文化交流及貿(mào)易往來的見證,城內(nèi)建筑遺跡及街巷遺跡猶存,196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絲綢之路新疆段重點文物保護項目交河故城二期搶險加固工程投資2150萬元,由新疆重點文物保護項目領導小組執(zhí)行辦公室承建,敦煌研究院設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技術(shù)服務中心施工,新疆昆侖工程監(jiān)理有限責任公司監(jiān)理。
交河故城搶險加固工程是我國目前規(guī)模最大的土遺址加固工程。二期工程于2009年3月開工建設,主要完成了官署、南門西闕以及西崖體的維修加固。在實施過程中主要采用土坯砌筑、錨桿錨固、表面滲透、充填注漿等技術(shù)方法對土建筑遺址本體進行保護加固;采用楠竹復合加筋錨桿對遺址危崖體進行錨固;采用局部改溝、筑堤等工程措施消除地表匯水、積水對土建筑遺址的危害。2010年12月10日,工程通過了竣工驗收。
文物維修之十
南京朝天宮古建筑群維修工程
南京朝天宮位于江蘇南京市水西門內(nèi),相傳該處原為吳王夫差所筑之冶城,晉建)臺城寺,唐改太清宮,五代吳王楊溥于其地建紫極宮。南京朝天宮是江南地區(qū)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建筑等級最高、保存最為完好的一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也是南京市博物館所在地,1956年被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朝天宮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筑大成殿、崇圣殿不斷“遇險”:部分屋頂構(gòu)件出現(xiàn)變形,檐口的瓦、椽、板開始掉落。
朝天宮古建筑群維修工程于2009年批準立項,總投資2000萬元。維修方案由南京工業(yè)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項目施工由蘇州香山古建公司和蘇州園林發(fā)展公司共同承擔。除對梁架、墻體、地面進行加固補強外,還將對部分糟朽的構(gòu)件予以更新。
2010年9月,南京朝天宮古建筑群維修工程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