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漢語教學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我認為,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點撥,對優化教學效果、活躍課堂氣氛尤為重要。
一、及時采用藝術化的點撥
課堂點撥的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采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并作為新的教學內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例如,在講《山中訪友》一文時,在進行簡單的課文分析后,學生提出有幾個問題還沒弄明白,能不能問。在經過我的同意后,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文中說作者悄悄地做了一會兒女性,他是不是有點變態?”(學生笑)在學生對作者是否變態爭持不下的情況下,我給學生進行了及時的點撥:“文中的對話在人與物之間不會進行,作者是用心在與他們交流,這山中就是他的心靈家園啊!剛才有同學問為什么要‘悄悄地做一會女性’,是不是變態?前面上課時也有許多同學關心這個問題,誰能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生:(男生)因為男人嘛,應該有陽剛之氣,而眼前的景色卻是那么溫柔,所以只有當女性才能戴花。(眾人笑)
生:我覺得不是這樣的,是作者平時只能當男人,又不可能去嘗試,只能到這個沒人的地方體驗一下了。(眾人又笑)
師:不錯,都很有道理。自古以來,人們總是把柔美的事物與女子聯系在一起,以至于李漢榮先生也想來嘗試一下了。(眾笑)同學們的理解能力非常強,我們的探討先到這里。下面請同學的帶著感情大聲自由地朗讀一下你最喜歡的語句、語段,并想想你為什么喜歡。這樣學生的思維就被引導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二、抓住重點句段適量點撥
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同時還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在講《山中訪友》時,我提出:作者為什么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在學生的小組討論結束后,我讓學生重點讀第五自然段再組織討論交流,在傾聽了學生的各抒己見后,我適當地進行了點撥: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作者構思新奇,想象豐富,充滿童心童趣。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會被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么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同學們說是嗎?這樣做的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發而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三、通過發散點撥,使學生的思維呈輻射狀態
課堂點撥力求點撥出語文味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語文審美閱讀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如本學期在指導初一學生寫作記敘文時就運用了此方法,以助于學生想象的馳騁、思維的擴充延伸。因為記敘文不外乎寫人、記事、狀物。寫人,要寫出那人說些什么話,做些什么事,頭腦里想些什么,即把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等一應俱全地寫出來。記事,即要寫出事情是在什么時間和地點發生的,怎樣發展,結果如何。狀物,要寫出那事物是什么樣子或外表有什么特點,或它的構造怎樣。如能把那些內容一一寫出來,并能準確地加以修飾,就是一篇比較完整的記敘文了。通過發散點撥,能使學生想得更多,思維呈輻射狀態,從而培育其思維的擴散性、廣闊性、靈活性等優秀的思維品質。
新課程背景下,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點撥,是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理應成為我們每一個漢語教師的必備技能。漢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作者單位 吉林省安圖石門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