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面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并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教學目標;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小學階段數學課程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目標是:能積極地參與數學教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進一步認識數學知識與人們生活的聯系以及對人類歷史的發展作用,體驗數學活動中所包含的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結論的確定性以及數學的嚴密性。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全面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目標。
一、激發學習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課堂效率是否有效、高效的標志之一就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又與學生產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我們常見的“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課堂表現,或者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教學活動的情境都是情境因素參與學習的寫照。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會起著啟動、維持、調節的作用。正因如此,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常常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不夠持久,活動受興趣的支配),結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例如,利用富有教育意義的現實材料,豐富學習資源;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利用游戲等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不斷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課標小學數學第5冊(三年級上)《年、月、日》的有關內容時,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情境:有一件事情很奇怪,肖明今年都已經12歲了,而他只過了3個生日,你們知道為什么嗎?我在這里創設了一個與他們的生活經驗不相符合的問題情境,造成了他們認知上的不平衡,使學生產生了一種知識上的缺陷感,從而喚起了小學生探索和研究的欲望。這一問題成了激發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原動力。所以,問題一提出,學生個個睜大了眼睛,很自然地就討論、交流起來。
再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六冊(三年級下)《軸對稱圖形》的有關內容時,我利用多媒體出示各種對稱的圖案和剪紙教具,學生被各種漂亮的剪紙作品所吸引,很想知道它們的形成過程。自然就引起了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他們迫切地想知道這些圖案有什么共同點,制作出來有什么規律。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接下來的探究活動學生就會很認真地聽課,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聯系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將課堂與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讓生活課堂化,讓課堂生活化,讓學生置身于逼真的問題情境中,去探索、去思考、去創新,以培養學生的探索和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
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練習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老師買了一套140平方米的新房,想盡快裝修,請同學們提供有關的信息。學生紛紛給我提供各種材料的市場信息,這樣就完善了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結合。然后我繼續引導:你認為老師使用哪種地板更合適呢?為什么?你能結合本節的練習內容說明嗎?這一情境的創設,把枯燥乏味的課堂計算變成了激發學生興趣的探究課堂。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設計出了一個個可行的方案。這樣,通過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注重了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在探究和交流中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加強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沒有實踐活動,就不可能有創造。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個體的學習行為上。學生只有通過親自去實踐、發現、體驗后,才能真正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領悟,體會到“怎樣想?”“為什么這樣想?”從而主動構建知識。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結合生活實際,開展創造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學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1)動手“折一折”。讓學生把一張紙用折一折的方法,平均分成四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想出了很多方法,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意識。(2)動手“畫一畫”。要求學生用彩筆圖出其中的一份,表示為四分之一。(3)動腦“比一比”。學生換另一種筆,畫出其余的三份,表示為四分之三,也就是三個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三。通過這一活動,學生不僅理解了分數的概念,同時還為分數加減法的學習打下了基礎。這一活動關注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交流,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一個富有個性的活動,使學生的數學意識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形成了。也就是說,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思維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發展。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作為教學一線的小學數學老師,我們要不斷地轉變觀念,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努力實現認知過程的情感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山順德容桂容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