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的語文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教師應該樹立一個新的教學理念,積極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邏輯和創新思維等等。從語文新理念的內容入手分析,找出改進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措施。
關鍵詞:語文教育;創新;興趣入手
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即要讓語文教學的內容具有時代感,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地思考,將語文引申、應用到日常的交際當中去,形成一種良好的文化素養,發揮語文的實用性。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獨特有效的學習方式,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基礎上,發揮其創造性。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注意使用各種教學技巧,發揮語文教學的靈活性、新穎性。概括來說,語文教學的新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一、鍛煉表達能力
當今社會,口頭表達能力越來越重要了,它不僅是人們交流溝通的工具之一,同時也成為個人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而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就在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
看圖寫話既是小學作文的起步訓練,同時又是培養孩子形象思維能力、認知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主要方式。對于孩子來說,圖像比文字更能抓住他們的吸引力,生動的圖畫就是聯系社會生活的一個媒介,鼓勵學生大膽地思考,激發他們的想象力。
筆者認為,想要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首要任務就是學會傾聽,即便是那些調皮、不認真學習的孩子,我們也應該耐心地聽他說完自己的想法,切不可粗暴地打斷他們。直到孩子們說完了自己的想法,教師才能夠針對他們所犯的語病進行適當的糾正。
二、激發創新思維
亞里士多德曾說:“閑暇出智慧?!边@就是說,在愉悅的環境中學習,人的智力能發揮得更充分。教學,要“教”與“學”相結合,這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不僅是指輕松的學習氛圍,還應該包括創新的情境。二者相輔相成,形成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外部條件之一。因此,教師應該注意精心營造寬松的氛圍,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對于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想要營造出愉悅、寬松的學習氛圍,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途徑入手:
1.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占據了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同時也是主導者,應該把自己放到學生當中去,與學生平等相處。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以一種平等對話的態度向學生灌輸知識,并不時地用微笑、目光和動作來與學生進行交流,進而營造出一種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讓孩子們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師生平等對話,達到對交流的無拘束狀態。因此,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體現充分是培養創新思維的根本。因此,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大膽發揮,把學生當作含有巨大潛能的人,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
2.教學與技術相結合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使教學活動與現代化教學技術進行有機的結合,優化教學,活躍課堂氣氛。例如,用電教手段來營造出課文中的某一場景或者某一段聲音,讓學生切實地去體會和感悟課文當中所描述的場景,并在自悟自得中去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3.技巧“活”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要認真仔細地研究教育教學理論,也應該把握好學生的認知規律,并針對這種規律設計出合理的教學環節,注意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教學手段應該具有新穎性,最好具有獨創性。在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機智,針對不同的情況,適當地進行引導,不提倡“完全幫助”的方式教導學生,而是在合適的時候進行巧妙的點撥,這樣既能保證課堂程序的進行,又能夠使學生的思維靈活起來,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教育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同時也能將其扼殺掉。一個人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集中在小時候,而語文則是一門極其寬泛的課程,因此,教師的小學語文教學的理念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把創新教育放到戰略的高度上,杜絕一切扼殺創新思維的行為,這個艱巨的責任就落在了教師的身上。教師應該自覺地從教育的整體出發,審視自己的每一堂課的教學行為,并精心地設計,盡最大的努力去挖掘學生的潛能。
參考文獻:
肖艷娟.新《語文課程標準》下“雙自主”課堂教學的生成性與制約性[J].中外教學研究,2005.
(作者單位 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新興鎮三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