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現代教育的核心,江澤民同志曾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教育肩負著特殊的使命,那就是培養民族創新性人才。”在小學階段,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成為教育工作者日益重視的問題。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我的觀點如下:
一、通過激疑問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新課標指出:“動腦子、有創意是對少年兒童的要求,它的目的是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讓他們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來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為生活增添色彩和情趣,并運用自己的智慧享受創造的快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創新精神,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組織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探索問題的規律,給學生創造想象的機會,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目的。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時,我首先組織學生找出埃斯內爾與肖邦離別時的動作、神態的句子,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分小組提出問題,估計學生的問題可能有:(1)哪些句子能看出埃斯內爾的激動心情?(2)老師為什么把“泥土”作為禮物送給肖邦?(3)從肖邦的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索,學生在疑問中能夠不斷創新、不斷發展。所以說,給學生創造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機會,并善于運用質疑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可以達到培養他們創新能力的目的。
二、通過創設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一個肯定的目光或者是一句鼓勵性的語言,都能夠給學生一種強大的動力,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給學生預留足夠的思維空間,鼓勵他們大膽的思維探索,積極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我的具體做法是:
1.通過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不用參考書上的答案束縛學生的思維,對于知識性的問題,鼓勵他們獨立思考,不拘泥于課本與教師,培養學生敢于懷疑的精神。因為一個人的創新精神是在敢于突破前人的基礎上產生的,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訓練,創新精神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2.肯定學生的想象能力
世界上好多發明創造都來源于大膽的想象,所以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因為只有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給學生打下發展創新能力的基礎。
三、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新課標強調教學的實踐性,因為實踐是發展的基礎,是創新的源泉,如果沒有實踐,就不可能發現問題的實質,就更不可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了,因此說實踐是創新的重要途徑。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明之母。”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講,創新教育滲透在實踐活動之中。但是很長時間以來,我們的腦海中有一個錯誤的觀念,那就是學生學習就是讀書,就是學習教科書,把學生的學習局限在一定的空間里。實際上,語文的外延很大,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說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是學生走進廣闊現實空間的有效方式。我的具體做法是:
1.課堂教學要有開放性
在教學中,給學生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中學會創新。
2.引導學生參加課外活動
在教學中,我經常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觀、實驗、調查、創造發明等活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21世紀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如果我們只是注重知識及技能的傳授,而忽略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我們的學生就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始終以學生為主體,使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體現出來,以便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與主動性,在教學中以引導的方式使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究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會進一步提高,就會更加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漣城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