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倡導語文學習的人文關懷、關注個體,倡導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發展,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小班化教學,顧名思義是班額小,學生少,一般都在25~35人左右。這種教學模式更加利于學生的學習,利于個性化教學和針對性學習,為課堂教與學活動提供了更靈活的空間,體現了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教學理念。
一、創設情境提高實效性
1.民主的課堂氣氛
皮亞杰創建的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中學習的四要素,即情境、會話、協作、意義建構。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有意注意時間很短,因此有效教學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有意注意時間,以便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有必要為學生的學習創設優良的學習環境,這樣的環境,師生可更加民主地進行交流和溝通,使教師、教材、學生三者之間形成一個統一而又各具獨立性的三邊關系。在這個環境中,師生可以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形成學生知識意義的建構和能力的形成,從而使學生能夠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成就感,培養學生的自信和學習興趣。在新課改中,師生角色實現了根本改變,教師不再是課堂中的才藝表演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而是首席合作者。
如《閱讀大地的徐霞客》一文的教學,在上課一開始,我便采取多媒體展示的方式,把徐霞客走過的地方風景展示出來,并介紹徐霞客的生平事跡,老師以優美的富有情感的語言闡述出來,把徐霞客這位古代地質學家的不凡之處展示給學生,在視頻文件的音畫效果渲染下,學生的情緒高漲,課堂氣氛非常利于學習。新課改的重要理念就是要將教師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因此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他們營造一種平等寬容、健康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2.和諧的教室環境
采用小班化教學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更加活躍和體現個性。新課改著重強調學生教學的主體性,因此在學習環境方面也要體現出小班化的特點來,教師布置任務也應該具有鮮明的小班化特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布置得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要體現出教師實施個別化教學的特點。可采取一些環境布置的措施,如一些勵志名言、圖書架、學生優秀作文及其他作品展示等,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的學習氣氛,還可把課桌椅排列成以小組學習方式為主的圓圈形,便于老師指導的扇面形、馬蹄形、V形等樣式,其目的是利于學生的聽講、思考、討論、合作。
二、自主探究高效教學
1.開展學生課堂自學的方式
對于小學高年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自學能力在前四年的培養中已經具有一定的基礎,所以教師要給學生多留一些自學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的、散漫式的閱讀和感悟,可以利用字詞典對教材實行自我學習,在學生互相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語文學習的能力。通讀、熟讀、有感悟地讀,這是自學的第一步,對文中的字詞、句段,實行批注式閱讀。同時,這種學習方式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思考能力,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擁有質疑的習慣和創新的能力。在此期間,教師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幫助和指點學生形成學習語文的習慣和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在《西門豹治鄴》的教學中,學生課堂上自己閱讀,我為學生列出閱讀提綱:西門豹來到鄴縣聽到了什么信息?他的想法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這樣做體現了西門豹的什么思想?學生在充分閱讀后,不僅找到了上述問題的答案,還提出了許多解決的辦法,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發展,教學效果也十分明顯。
2.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中的四要素之一就是協作,目的是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實現學生智慧共享,因此要科學組合學習小組,保證協作學習的有效性。學習小組的組合要考慮學生的層次性和認知水平,小組人員的搭配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便于競爭和提高。同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各個小組都冠上有趣的動畫片主人公、童話故事主人公的名字,提升學習的趣味性;組內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人人有事做,人人參與到教學中。
為了體現小班化的特點,要注意學生的分層教學,特別是教學目標的層次性,提出的問題、采取的方式,都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層次性,注意教學的基礎性目標、發展性目標、創新性目標的確定和實現。教學要面向中等生,幫助學困生,促進優等生,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通過學習取得收獲。
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鮮明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別是工具性更強,因此做好語文教學,在基礎教育階段具有重要的意義。新課改進行到今天,走過了艱難的路,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為此提出了很多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小班化是新課程教學的外在表現,不斷推進新課改才是核心,實施小班化利于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實施小班化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改革模式,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致力于教學改革,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 甘肅省肅北縣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