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次四年級語文期末檢測卷的作文是寫一種動物,要求寫動物的樣子、吃相、生活習性,或寫它的歇息、嬉戲、活動等,或寫你與動物之間發生的事。從學生的作文分析看,作文內容比較具體,敘述有序,語句較通順。許多學生運用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寫得生動形象,出現不少佳作,但也有不少學生寫的作文缺乏觀察,憑空想象,內容完全“失真”。就這種“失真”情況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作文;“失真”;成因;對策
一、作文“失真”在哪里
1.違背事物客觀規律
“我家的狗羽毛是黑色的,圓溜溜的眼睛,粗大的尾巴像一把掃把。它喜歡抓老鼠和吃老鼠。有一次,它發現屋里有一只老鼠,它就……”“我家的貓不喜歡吃肉和魚,而喜歡吃骨頭……”(把狗、貓的生活習性都調換了,而且狗還有羽毛呢。)
2.矯揉造作,夸大其詞,缺少夸張的條件
“……我家的狗可是跑步跳高高手,它跑得比劉翔還快,比程菲還高……”“……我家的狗跟鄰居的狗進行跑步比賽。我家的小狗像汽車一樣奔跑而去,而鄰居家的小狗就像火箭一樣飛過去,結果我家的小狗跑贏了……”(學生寫的狗太夸張了,即使它比劉翔跑得快,比程菲跳得高,但平常人家能訓練出來嗎?究竟是汽車跑得快,還是火箭飛得快?根本沒有去考究。)
3.捏造事實,前后矛盾
“我家的狗是看家能手,是我家的保護神。有一次,我們全家出去吃晚飯。我們剛走不久,就有一個小偷溜進我家院子,正當他想去偷東西的時候,我家的狗馬上撲過去,用尖銳的牙咬住他的腿不放。我們回來后,立即報警。一會兒,警察來到,就把小偷抓走了……”(全家剛出去吃飯,但我家小狗卻一直咬著小偷,直到我們吃飯回來。這合乎情理嗎?)
4.生搬硬抄,完全雷同
還有一些學生可能不會寫,就把老舍寫的《貓》的某幾個段落幾乎全默寫出來,或把自己看過的例文默寫出來。
二、學生作文為什么會“失真”
學生作文出現這種失真現象,與現時的應試教育、教師平時的作文指導和學生的見識有關。
1.現時的應試教育禁錮學生思維的發散
應試教育是用分數來衡量一篇作文的好壞的,這就需要一個標準,設定作文題目和作文要求等。而有些作文題目過于狹窄,對作文本身要求、規定過于苛刻,這就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學生思維創新的發展。比如,作文題目過于離奇,遠離學生的認識水平,這時要學生來寫作文,他們只能憑空亂造,假話、套話一大堆,根本寫不出真情實感的好文章來!
2.與教師平時疏于指導有關
我們一些教師,平時對學生(特別是在對中下生)作文的要求,僅僅在于不“離題”的層面,因而在作文教學上過分強調目的、目標,而忽視了作文本身語感流暢性和隨意性。特別是有些教師還對作文的結構、內容進行限制和約束,學生在寫作時往往會覺得無話可說,以至于隨意、憑空捏造作文內容。同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難得的幾堂作文課上,有些教師不從作文教學規律去指導,而只傳授作文技巧,這就致使不少學生片面、過度追求寫作的形式技巧,作文嚴重脫離現實,華而不實。
3.教師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
一些學校的教師為了使自己教的學生能取得好的成績,要求不會寫作文的學生背書上的課文或作文書上的例文。這樣做,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讓學生養成生搬硬套的習慣,十分不可取。
三、如何解決學生的作文“失真”
1.要向學生交代清楚寫作要求
(1)基本要求:在寫作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等。一般情況下不能把動植物當作人來寫;(2)作文的要求。
2.要親身去體驗生活,知道基本的生活常識
學生寫作前,要求學生分小組去有動物的同學家里實地觀察動物,把動物的樣子、吃相、歇息、嬉戲等記錄下來,通過觀察和訪問記錄動物的生活習性,或上網找動物相關的資料。還有就是教給學生基本的生活常識,如什么是家禽和家畜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什么是“五谷”,交通工具速度的快慢等等,學生都要了解。
3.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作文教學的主體。在小學作文課的教學上,教師務必要以學生為本位,尊重學生的情感和客觀現實,一切從實際出發,調動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善于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讓學生用屬于自己的心靈眼睛去觀察周圍的事物,從中發掘可以習作的題材;讓學生用屬于自己童真心理去體驗生活,把握感性;用屬于學生時代的語言去暢所欲言,表露真情;用屬于學生的情感快樂,去渲染生活,把兒童的情趣描繪出來,讓作文充滿充沛的感情。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不能憑空從成年人的角度去預設情感和語言,應該讓學生充分發揮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才是真正把學生引上寫作道路的正確路途。
總之,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要使學生在作文中敢于說真話、實話、心里話,表達真情實感,就必須把握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尊重學生的創作成果,營造學生健康創作的氛圍。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泌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