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一本翻開的日記,和班上孩子相處的點點滴滴仿佛都發生在昨天,那么清晰可見。
四年前,剛剛接手這群從二年級升上來的孩子,心里一下子就喜歡上了他們,多么熱情活潑的孩子呀!在學校,不管什么地方遇見你,他們都會跑上前跟你問好,即使是放學該說再見的時候,也還是在問好。開學沒幾天,就是教師節,那天真是一個盛大的節日,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擁到講臺上送上他們手上的鮮花——不過,他們的熱情活潑在課堂上就變成了自由散漫,想說就說,想吃就吃,想跟誰說句話,不分時間、不分場合,徑直就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怎樣讓這群自由慣了的小家伙既保留內心的童真,又學會自治自律呢?我想到了閱讀,就讓書籍來做喚醒孩子是非對錯觀念的指路明燈吧!于是,我給我們班定下了這樣一個目標——讓讀書成為習慣。
每天中午到校以后,就是我們班的故事會時間。這時,我為孩子們朗讀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總把他們引得伸長了脖子,屏住了呼吸。當然,有時候我還會故意賣賣關子——在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有時候,我還會對故事中的人物做個簡短的評價。慢慢的,孩子們分得清上課下課了,慢慢的,孩子們不再滿足這種等待式的閱讀了,他們會自己拿了書,下課后貪婪地讀,他們會和小伙伴交換閱讀,對看過的內容津津樂道。從《不一樣的卡梅拉》到《神奇校車》,從《笨狼的故事》到《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從繪本到中國四大名著,從《意林》到沈石溪動物小說系列……如今,讀書早已成為我們班的一種習慣,成為他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書本也在潤物細無聲中潛移默化地潤澤著孩子們的心靈。
孩子畢竟是孩子,小錯肯定是避免不了的,只有在不斷犯錯誤,不斷碰釘子的過程中,才能逐漸懂得事情。所以,每當孩子們出現了錯誤,就是我對他們進行教育的最好時機——讓契機提升認識。
不久后的一天,發生了這樣一件事。體育課上,幾個孩子慌慌張張地跑到辦公室:調皮的李鎮宇遭到幾個正義感十足的女孩子的批評指責。慌亂中,李鎮宇鼻子上架的眼鏡掉到地上,等到撿起眼鏡的時候,有一個鏡片已經面目全非了。敘述過程中,孩子們一個個都眼淚汪汪,這可是上千塊的眼鏡呀!該由誰為此事負責呢?最終,那個叫劉佳涵的女孩子囁嚅地說,當時她感覺到踩到了什么東西,還以為是顆小石子,現在想想,應該是她的責任。小姑娘話沒說完,就失聲痛哭了起來,她在為自己闖的禍擔心。聽了她的話,我的心頭一震,說出這番話需要多大的勇氣,有著多么可貴的擔當精神呀。借助這件事,我在班上召開了主題班會,專門表揚了劉佳涵出現問題勇于擔當的做法,并把他們最希望得到的“四好學生”榮譽稱號授予了她。這次“眼鏡風波”,對孩子們的觸動很大,劉佳涵也成了孩子們心中的美德天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發生在班級中的一件件鮮活的例子,就這樣如一面面鏡子,照出孩子們臉上的灰塵,擦去他們心靈的塵埃。
進入四年級以后,孩子們已經養成了一些良好的習慣,班級的凝聚力也在增強。我又發現了新的問題,有些孩子非常優秀,卻總是那么靦腆地被點名發言,是什么拉住了他自信的小手?為了讓孩子們在班級這個大家庭中得到鍛煉,我給班級定下新的目標——讓活動成為常態。
我先從每天的“談天說地”開始。每天預備鈴響后,孩子們輪流到前面做一分鐘演講,內容不限,要求不高,只要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表述清楚即可,流暢也好,磕巴也罷,都能為自己加上一顆小紅星。盡管如此,有些孩子邁出這第一步也很艱難。每到這時候,老師的鼓勵就尤為重要,講述得好值得孩子們學習,有勇氣站在孩子們面前大聲說話更是勇于挑戰自我的表現。兩輪下來,孩子們的膽量大了,參與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學校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六一兒童節、元旦,我讓孩子們自己組織聯歡會;主題隊會,我讓孩子們自己策劃、組織、編排、表演;結合課文學習,我在班里開展演講比賽、詩歌誦讀比賽;寫完一篇作文,我讓孩子們自己到臺前去推薦自己的習作,賞析精彩片段——就這樣,活動為孩子們搭建了起飛的平臺,孩子們在活動中鍛煉著自己,收獲著成功的體驗。
時至今日,這幫孩子已經六年級了,他們陽光、樂觀,有上進心。怎樣讓他們繼續保持這種良好的心態,不斷挑戰自我,成了我思考的新問題——讓展示激勵自我。
為了讓學生視線所到的地方都能看到自己的成功,不斷激勵自己進步,我充分利用教室的墻壁,展示著孩子們各種優秀作品:書法欣賞,優秀作文,詩歌賞析——不僅如此,我還讓他們為這些作品用加星的方式投票評比,激勵他們精益求精。
和孩子一路走來,共同面對成長的煩惱,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悅,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孩子們的觀念、品味、素養在逐步升華,希望他們在六(3)班這個大家庭中一路進取,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 河南省許昌市古槐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