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不少學生學習數學索然無味。究其根源,是學生對數學缺乏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學習數學方面,最好的辦法是喚起學生的興趣。當你被濃厚的學習興趣所驅使時,一本書徹夜捧讀也不覺得累,一堂課反復回味而不覺得苦。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最直接因素,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是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關鍵。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那么,怎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一、建立師生情感,培養興趣
作為教師,沒有對事業執著的愛,沒有對學生真誠的情,就不會取得成功的教學的。因此,教師應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于和教師交往。只有學生對老師有親近感,才愛聽老師上課,從而對老師帶的學科也就會慢慢產生興趣。
二、導入新課,引發興趣
“一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導語能迅速安定學生的學習情趣,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他們渴望學習的心里狀態,為整堂課的教學打好基礎。如教學年、月、日時,我出示這樣一道趣題:小紅今年9歲,他哥哥小明從出生到現在只過了3個生日。請同學們想一想,小明今年幾歲?有的學生順口答道:“3歲。”話音剛落,就遭到了思維敏捷的學生的反對:小紅今年都9歲了,怎么哥哥才3歲呢?大家議論紛紛,但都沒有想出正確的答案。這時教師說:“學習完這節課,大家就會解答了。”從而引出新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一開始就具有濃厚的興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三、教學新知,激發興趣
1.在精心設問中探究新知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講究提問藝術是數學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環節。設計一些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例如,教學“圓的周長”時,教師先出示一個鐵環,馬上提問:“同學們,怎樣測量這個鐵環的周長呢?”一學生馬上回答:“可以用滾動的方法。”老師接著又問:“現在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用上面說的方法測量它的周長方便嗎?”“不方便。”在學生觀察到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系的前提下,又提問:“圓的周長到底與它的直徑有什么關系呢?”這樣的一次次提問不但使學生思維活躍,學習興趣高漲,而且使其在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新知。
2.在動手操作中應用新知
動作性的活動,對兒童的理解具有無與倫比的巨大的作用。它不僅能變抽象為直觀,為理解架橋鋪路,還因為它需要手、口、眼、腦協調活動,其全身心就會投入,極大地激活了思維,使學習成為一種和諧協調的身心活動。新課標強調:學生要樹立學習數學的“應用意識”,強調鼓勵學生“做數學”。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多拼一拼、擺一擺、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如教“環形面積的計算”時,讓每個學生剪一個半徑是10厘米的圓,并計算其面積。再讓學生在剪下的圓上畫一個半徑小于10厘米的同心圓,剪下并計算其面積,這樣剩下的就是環形。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很快算出環形的面積,得出環形的面積公式。這樣的過程,既加深了學生對環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理解,又激發了他們探究、應用新知的興趣。
3.設計練習,提高興趣
練習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新穎有趣的練習,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穩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練習的形式應靈活多樣,如師生間經常組織討論、爭論,開展學習方法比賽,加強直觀演示及學具的使用,一式多變、一題多變。也可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爭強好勝的心里特點,設計安排一些富有情趣的游戲等數學活動,如開展奪紅旗、找朋友、接力做題、搶答、對口令等。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數的學生動有趣、富有魅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之,教師應及時地、科學地運用各種手段,充分利用教學、教材中的新奇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真正變被動為主動,真正實現“要我學”為“我要學”。
(作者單位 江蘇省新沂市合溝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