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俗話說:“教育為本,德育為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德育滲透。小學語文具有很強的思想性,也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所以,教師在教授學生必要的語文知識的前提下,要加強對學生思想品質與道德的教育,把德育滲透到語文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知識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德育滲透
隨著素質教育體制的推廣,教師更加注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和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如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愛國主義等內容,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品質教育。
一、德育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成長時期,也正處于思想的啟蒙時期,是非判斷的能力比較差,對客觀事物的認知能力比較差,但他們對新鮮事物又充滿好奇心,求知欲特強,因而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德育滲透還能磨煉學生的道德意志,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道德修養,不斷凈化小學生的心靈,進而實現真正教學育人的目的,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全面發展的小學生。
二、德育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1.利用各種類型語文教學滲透德育
(1)在小學生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例如,教師在教小學生“打”這個字時,先讓學生對這個字組詞,會有“打人”“打架”等詞語;然后教師問學生:“我們能打人、打架嗎?”學生會異口同聲地說:“不能。”這樣的教學既能讓學生學到了新知識,避免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又能更好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師要在識字教學中不斷滲透德育,讓小學生了解做人做事的原則,樹立正確的觀念。
(2)在小學生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培養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陣地。雖然閱讀題材豐富多彩,內容各式各樣,但是很多閱讀內容涉及德育,所以,教師要認真挖掘德育素材,多多讓小學生閱讀一些具有德育價值的文章,提高小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道德情操,讓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道德品質的熏陶。教師還可在語文課堂上講寓言故事。
2.通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來進行德育滲透
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和高尚的師德,還要注重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將德育與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比如,每周一早上進行升旗儀式,可以培養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每周舉行一次大掃除,組織學生打掃街道,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做表率
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以良好的儀表態度、和善的處事待人方法和言談舉止去正確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表率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有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風、正確的學習態度、文明習慣以及意志品質,全面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真正做好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巧妙地設計教學方案,將德育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知識水平和道德素質修養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戴昌貴.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J].成功:教育,2008(02).
[2]郭學府.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與途徑[J].教育科研論壇,2010(10).
(作者單位 四川省興文縣光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