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主動發展,已日漸成為廣大小學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領悟到,開設數學活動課程,拓展數學課堂教學的時空,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的理想平臺。下面就從數學活動課程的特點、作用與做法這幾個方面談談自己膚淺的體會。
(一)
1.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挑戰性、實踐性
數學活動課的教學內容不受數學教材的制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當地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因此,它的內容是開放的。在確定數學活動課的教學內容時,不能十分容易,讓學生輕而易舉地就能掌握,那樣經歷不到探究的樂趣,也就難以產生學習的興趣。也不能太難,超出學生現有知識結構所能解決的范圍,讓學生體會不到成功的樂趣,反而會對數學產生一種畏懼感,因此選擇的教學內容總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跳起來才能摘到果子,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數學活動課是以學生的操作活動為主的,選擇的教學內容一般易于操作,往往能通過操作學具,走進自己身邊的生活進行實踐來尋找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因而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2.學習方式的自主性、靈活性、探究性
數學活動課上,學生的學習是完全自主的,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習的方式是靈活多變的,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共同探究,可以自己查找資料,向別人請教,上網求助,解決問題,也可以動手擺弄學具,親身做試驗來求得問題的答案。由于教學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學習的方式又有探究性的特點,學生往往要經歷“探究—失敗—再探究”的過程,經過幾次反復之后,才能成功。
3.能力培養的多向性、隨機性、整合性
學生在數學活動課上形成的能力是多樣的,不僅要讓他們形成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發現問題、主動探究的能力,分析、歸納、表述的能力,還要讓他們在實踐中形成動手操作的能力,在與伙伴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形成合作的意識,交往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是隨機性的,不受時間、空間、形式的限制,教學過程中的對話、觀察、操作等各個環節都在培養學生的能力。活動課上學生形成的這些能力又具有整合性,學生要把形成的各種能力整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去完成活動的任務,達到探究的目標。
(二)
1.數學活動課程——培養學生對數學親和力的紐帶
數學活動課的作用之一,就是還給學生一片自由思考的空間,讓他們在體會探索、成功的樂趣中,對數學產生親和力。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對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問題。《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興趣是創造力發展的必要條件,沒有濃厚的興趣,不達到“入迷”的地步,便不會有靈感的出現。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主動發展,首先應該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針對小學生好奇心、求知欲強的心理特點,一位教師在教完奇、偶數的知識后,上了一堂《搖獎的秘密》數學活動課。首先,教者用多媒體演示搖獎現場的熱鬧場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接著,教師出示了一個搖獎盤,平均分為10格,并依次標上1到10這10個數字,在奇數格里標的是冰箱、彩電、空調、小轎車等高檔獎品,在偶數格里標的是鉛筆、小刀、橡皮等低檔獎品,搖獎的規則是,指針搖到幾,就從幾后的一格開始數幾格,便能得到這一格上所標的獎品。學生個個躍躍欲試,可是誰也得不到大獎。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積極地投入到探究的過程中。這樣的數學活動課,打破了數學教材的限制,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教學,使學生不再感到數學的枯燥,覺得數學與自己的生活很近,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他們對數學產生親和力。
2.數學活動課程——學生主動發展的天地
數學活動課的作用之二,是給學生提供一片主動發展的天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才能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學的全過程,主動地展開認知性的操作活動,主動地去學習數學。數學活動課與正常的課堂教學相比,存在著更大的靈活性,教學的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對他們來說,沒有一點壓力。教師授課的方式是多變的,更多的是讓學生主動地去操作、去思考。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是真正的主體,教師完全是一個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我遇到過一個學生問我這樣一道問題:“一串珠子有一部分露在木箱的外面,兩顆黑珠、三顆白珠、兩顆黑珠……地串著,問箱里的第32顆是什么顏色的珠子?”學生對這種猜謎式的問題十分感興趣。我根據這一問題,設計了《找規律》一課。課上,我先讓學生自己來探索第32顆是什么珠子,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有的在紙上一個一個地畫出了余下的珠子,有的干脆瞎猜一氣,他們完全憑自己愛好的方式尋找答案。對通過畫圖找出答案的學生,我適時地對他們追問:“第1000顆珠子是什么顏色的,再用畫圖的方法找答案方便嗎?”引導他們去尋找規律。學生通過討論、摸索,找出了規律后,沉浸在一種成功的喜悅里。這時,我又讓他們自己設計一條規律,出一道題目,考一考同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主體,這樣的課堂是開放的,完全成了學生主動求知的天地。
3.數學活動課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平臺
數學活動課的作用之三,是給學生提供了培養創新能力的平臺。在數學活動課上,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主動地去搜集信息,去整理分析,探究規律,在動手實踐中,在與伙伴的交往中,他們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如在教完數據的初步統計的知識后,我設計了一節關于數據統計知識的數學活動課,課前布置給學生三個題目:調查統計40個你身邊的小朋友每月零用錢的花費情況;調查統計20戶人家一年內的廢舊電池的處理情況;調查統計身邊的30個小朋友所穿衣服的價格情況。要求學生選擇其中自己感興趣的一個題目,利用一周的時間進行調查,并對數據進行整理,看從中能發現什么。活動課上,我完全讓學生自己來展示他們的探究成果。有一位學生是調查小朋友們穿服裝的情況,他搜集整理的結果是30人中有6人經常穿百元以上的名牌服裝,3人經常穿從招商場買來的20元左右的服裝,21人經常穿的服裝的價格在40到60元之間。這位學生得出了2個結論,一是穿中檔服裝的學生最多,二是所買服裝的檔次與家庭條件密切相關。他的第二個結論遭到了同學的質問,難道那21個學生家庭條件都不好嗎?經過討論,他們認為,服裝的檔次與家庭經濟條件是有一定的關系,但買中檔服裝特別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兒童正處于身體發育階段,一套衣服穿的時間不會很長,買高檔的顯得浪費,低檔的質量差,不耐穿,所以往往選擇中檔的服裝,并建議服裝廠的叔叔應重點設計中檔的兒童服裝。這樣的教學,不但使學生的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探究、歸納、概括的能力,創新的意識都得到了培養,而且讓學生真切地體會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4.數學活動課程——數學課堂教學時空的延伸
數學活動課的作用之四,是拓展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時空。數學活動課的內容是開放的,教師可以在活動課上引導學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也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去探究課堂教學中感興趣的問題,它不受教材的約束,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有研究價值的內容都可以去探究,把數學課堂教學的時空無限地延伸。如上例,就是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有關統計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把課堂教學的時空向現實生活拓展。
(三)
1.選好教學的內容
根據數學活動課教學內容的特點,一定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教學,只有學生認為對其內容感興趣了,他才有可能主動地投入學習,主動地展開探究。那么,如何選擇數學活動課的教學內容呢?筆者在實踐中摸索到三條途徑:一是從學生的生活中來,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如學習《搖獎的秘密》,就是看到社會上各種名目騙人的搖獎活動想到的,通過這樣的活動課,不僅讓學生探索了奇偶數的規律,而且讓學生利用這些規律認清騙子的騙術,幫助學生形成了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二是從數學教材中來,現行的教材中安排了不少實踐活動課,教師要聯系當地的實際,對這些實踐活動課的內容進行適當的選擇、修改,使其成為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對有些課堂教學的內容,若學生有興趣繼續探究,可納入活動課,拓展課堂教學的時空。三是從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中來,如,前例《找規律》,學生解決不了卻又十分想解決的問題,一定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組織學生對這樣的問題進行討論探究,會十分投入。
2.放手讓學生實踐
數學活動課要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參與實踐,在實踐中摸索。可以讓學生通過學具的操作來探究某種數學的規律;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參與工農業生產實踐,在勞動中發現數學問題;也可以讓學生走進身邊的生活,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對某一生活現象進行調查分析。如前面提到的關于數據統計知識的一堂數學活動課,讓學生調查的就是他們自己身邊的生活。其中調查廢舊電池處理情況的學生,通過調查分析,都得出了絕大多數人是把廢舊電池隨手扔掉,幾乎無人收集,對環境污染極大的結論,并且有學生建議廠家將廢舊電池回收處理,也有學生提出建造環保電池的設想。這樣,讓學生親自參與實踐,去調查,不僅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而且增強了他們的實踐意識,更加深切地感受了數學與實踐的聯系,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深刻的環保教育。
3.讓學生感受成功
成功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活動課上,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通過交流充分地表現自己,去感受成功的樂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如前面關于數據統計知識的一堂數學活動課,實際上就是一節學生研究成果的展示會。記得其中一位學生調查的是零用錢的使用情況,他調查的結果是40人中有25人用于買零食吃,有8人把錢攢起來以后用,有5人用于買學習用品,其他用途的2人。因此,他得出了“每月用零花錢買東西吃的學生特別多”的結論,并向班上的同學提出了不吃零食的倡議。他的倡議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響應,他也從中感受到了成功的樂趣,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事實證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拓展了學生學習的范圍,可以改變學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把學生的探究發現、大膽質疑、調查研究、實驗論證、合作交流和技術教育等作為重要的發展性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及探究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同時,密切學生與生活、與社會的關系,滿足學生多方面的發展需要,并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鹽瀆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