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設置了“實踐與綜合應用”的領域,各學段的要求有層次性,內容各有側重。第一學段是實踐活動,這個領域反映了數學課程與教學改革的要求,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實踐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學習的渠道。其目的對學生來說是“通過實踐活動,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課的意義重大,可行性強。
一、課程標準中第一學段的具體目標
1.經歷觀察、操作、實驗、調查、推理的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活”“動”是數學實踐活動課的特點
所謂“活”指選材內容要“活”,活動方式要“活”,設計要“活”,作業要“活”。不受課標的限制,活動的內容有較大的伸縮性和多向性。結合數學課本的某些內容,適當加深和拓寬數學知識,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答一些有趣的數學思考題和綜合題,訓練和發展兒童的思維,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謂“動”,即數學實踐活動課的“動”,顧名思義,就是“數學+實踐活動”。必須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活動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解決問題。通過動眼觀察,培養思維的主動性;動口交流,提高思維的層次性;動手操作,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動腦探索,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三、如何開展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
低年級學生由于入學時間不長,尚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而學習能力,特別是自主學習能力比健全學生更弱。為了讓每一個學生在數學課上都能真正發揮其主體作用,使學生的腦、手、口動起來,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教學中,我針對低段學生特點,認真設計數學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在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同時,主動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
1.精選內容,注重綜合性
我們所選內容既應與數學學科緊密聯系,又要結合學生實際,拓寬知識面,突出重點;既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又要結合學生的知識經驗;既要突出操作性,使全體學生都能動手做一做,又要有階梯性,以利于因材施教。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后,我讓學生玩“買物品”游戲,講臺上擺了好多東西,并明碼標價,鉛筆每支5角,橡皮每塊4角,本子每本6角,還有各種玩具等等,一邊買一邊說。比如說:“我用1元錢買了2塊橡皮,應該找回2角。”這個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自主地復習、鞏固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鼓勵學生的自我創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2.收集信息,重視實踐性
實踐是認識事物最根本的途徑,因此,在數學活動課中應注意生活原型,重視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從而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比如,在學習《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整理統計》一課前,我讓學生拍各種各樣的照片,可以拍單個人的,也可以拍多個人的,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風景等等。這樣,在上課時把所有照片拿出來讓學生盡情地看,然后再說說可以怎樣分類統計。學生看著自己收集到的照片,馬上說出:可以按顏色分成彩色和黑白;按拍的方式可以分成橫拍和豎拍;按拍的內容分成人物照和風景照。這樣,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既學到了簡單的統計知識,又感受到了實驗及數據對研究問題的作用和價值。
實踐與自主是數學活動課的精髓,真正讓學生“動”起來是上好數學實踐活動課的第一要素。在教學《認識游覽路線》一課時,我讓學生走出教室,在上節課的認識方向的基礎上,親身去體會,邊走邊指方向邊說。比如,“往東面走,走到食堂,再往西南面走,走到2號教學樓,再往北走,走到行政樓。”整個課程,自始至終,都由學生占主導地位,積極動腦、動口、動手,教師只起著引路的作用。
3.形式多樣,突出活動性
活動性表現為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積極動腦思維,動口表達交流,在親身實踐和體驗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在數學活動課的設計中,注重形式的多樣是必不可少的,如學生學了9的乘法口訣后,讓學生通過一系列活動掌握9的乘法口訣。如,摘桃子、奪紅旗、乘火車等等,這些素材都來源于學生生活,學生能充分感受數學的樂趣,極大地提高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與信心。
4.寓教于樂,增強趣味性
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識和生動活潑的形式開展數學活動課,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使他們感到參加數學活動課既能在知識水平上有所提高,又能心情愉快,得到激勵。例如,上課時,教師請每組來一位代表上講臺排成隊列,8名學生排成隊列,其余學生描述其中一位學生的位置。在教師的帶領下開火車,學生當乘客按要求站隊,調換位置。引導學生使用“( )同學在( )同學前面,在( )同學后面,( )在最前面”等較規范的語言來描述。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具有一定的相對性。
5.精心設計,滲透創新性
訓練學生的思維,既要重視抽象思維的發展,更要重視形象思維的發展和深化,形象思維是基礎,它直接與創造性思維聯系。因此,低年級尤其要重視學生形象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剪拼圖形”活動課開始,課件上先展示機器人,這是兒童最喜歡的變形金剛,圖形都是由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相拼而成。然后教師稍加引導,啟發學生剪出形狀、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自己設計拼出喜歡的圖形,學生熱情高漲,充分想象,剪出所需的圖形,拼出各式各樣的汽車、小鳥、房屋等圖形。這充分發揮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總之,小學教學教師應精心設計活動方案,大膽改革教學方法,把實踐活動課作為學生自主探索的舞臺,切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會學習、會創造、會生活的一代新人。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馬杭城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