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是一門重要課程。那么,如何利用這一學科提高學生的社會綜合素質呢?筆者認為,教學中應該落實一個“全”字,突出一個“引”字,善于“讓”,學會“放”。
全,即教師的主導作用要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如潛心設計導語,科學安排教學層次,精心選擇訓練題,認真進行小結,注意信息反饋,重視教具的使用等等。
引,教學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關鍵在引導。“引”就離不開教師的設問,因為要根據學科特點講究設問的方式方法。一是設問要有思考性,使學生有新鮮感,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避免不假思索一問一答的簡單設問;二是設問要從學生實際出發,不要使學生摸不著邊際,無法回答;三是要問得準,問到點子上,不要問題太大,范圍太大不易回答,可以分成若干個小問題。如,社會生活常識和法律常識的內容,可結合周圍社會中學生經常接觸到或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人、事物或現象等,設置情境發問,讓學生猜測、判斷、討論、領會、感受、體驗。
讓,即課本讓學生看,概念讓學生抽象得出,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得,錯誤讓學生析,小結讓學生做,讓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質疑問難。
放,即解放學生的腦、手、嘴、眼,盡可能地讓學生動腦去思考,動手去操作,動眼去觀察,動嘴去表達。
(1)解放學生的腦,就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思維的能力。比如,讓學生討論教材中每個知識點后面的“想一想”等,還可以讓學生互相“考一考”。
(2)解放學生的手,要求教師注意把教學內容與學生動手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如,讓學生去“做一做”,借助提示手段“找一找”,動筆“填一填”等。
(3)解放學生的嘴,就是要求教師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發表見解、概括結論、總結規律,如,“議一議”“說一說”“講一講”等。
(4)解放學生的眼,就是要求教師教會學生觀察,掌握觀察方法,引導他們在觀察事物時,可有組織地讓學生去商店或市場“看一看”,觀察人們的買賣活動,使學生在學會觀察的同時,掌握生活購物技巧,積累社會實踐經驗。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縣快大茂鎮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