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死記硬背的語文教學模式已逐漸被淘汰,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成為當前重要的研究課題。通過五方面探索創新,對語文教學方法中的興趣培養做出詳細論述。
關鍵詞:語文;興趣;教學模式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語言科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已成為語文課的靈魂。小學語文是學好其他功課的基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是保證學好語文的前提。在教學實踐中,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枯燥乏味,不可取,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厭倦感。基于目前的實際情況,小學語文老師有責任重新喚起學生熱愛語文的熱情,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首先要在教學觀念上進行更新,不把語文課帶入死板和教條的誤區,在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創新型的語文教學方法。具體來說,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了解課文背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語文課程的內容編排是具有一定涵義的。語文教師除了對課文進行深刻了解和掌握的同時,需要對其背景進行深刻挖掘和剖析。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也經常會有課堂時間不夠用的局促感。其實,語文課中由于其內容的有限性,對學生信息的傳達也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全面了解課文的背景,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相關知識背景,借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在實踐中,一些語文教師往往忽略課文的背景和創作背后的故事,認為這是不務正業,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因為這樣做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篇優秀的課文不僅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還有對特定歷史年代的情感體驗,因此,在學習語文課文之前,充滿激情地介紹時代背景,可以營造一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時代氛圍,必然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運用現代技術,開創多元化教學方式
現代技術的創新和發展,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諸多便捷。比如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直觀地表述授課內容,對于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對于培養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吸取知識是通過感性理解或通過大量閱讀與了解后,獲取新層面的知識。可以說,語文教學注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通過思維培養,進而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現代技術的運用可以使語文知識更加具體化、立體化,便于小學生接受。因此,語文課上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幻燈片以及教學電影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教學,從而激發學生追求知識的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每一冊的前面都會有幾幅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插畫、照片等,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加強教學過程中的直觀性,學生對這些圖畫的認真揣摩,可以激發他們對課文內容的興趣。如果教師采用多媒體的形式將插畫的內容播放在大屏幕上,同時穿插一些課文內容中有關的人物和事物等直觀形象的描述,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盡量使用多媒體課件,使其更好地應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去。
應注意的是,現代教學工具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但對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是不利的,多媒體對事物的一種見解和表述,能夠限制學生對某一問題的看法和意見。因此,現代教育方式的使用要適度,不可濫用。
三、樹立良好形象,用實際行動感染學生
教師的形象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知識的淵博、妙趣橫生的教學語言很容易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從而使教學工作得以順利展開,進一步提高教學的質量。因此,老師用實際行動感染學生,營造良好的師生課堂氛圍,對于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同時還可以達到情感上的交流,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的情感以及思想還不夠成熟,教師良好的形象以及豐富的專業知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必須投入豐富的情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化學生、吸引學生,使他們忘我地投入學習,其積極性會進一步提高。
四、聯系實際生活,準確表述內心的思想情感
語文課注重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要注意聯系實際生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促進知識的理解和消化,從而形成技能技巧。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比較少,自身情感體驗也比較膚淺,理解能力有限,因而對新知識的感受不夠深切,不能準確表達自己內心的思想感情,對語文的學習往往產生厭煩、畏懼的心理。因此,語文教師在語文課的教授過程中,要多結合實際生活,將身邊感人的實例或者是親身的感受講述給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感染學生。
另外,在聯系實際生活的時候,還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與日常生活的變化做個比較,提高覺悟。同時,老師還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注重生活的細節,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時刻意識到語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語文。例如,學習四年級語文課文《秋天》。所有的學生都了解秋天,但對于其在思想上的感受,大部分的學生可以說并沒有深刻的感受,因此,老師應該讓學生用心去體會,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秋天的太陽、秋天的空氣,感受到豐收的喜悅,感受語文課的誘人魅力,使學生覺得語文課文的學習就是一首令人陶醉的詩歌,不僅能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催人奮進,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和吸收知識。這樣,對于學生素質的提高,學習興趣的提高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五、教學模式創新
在語文課的學習中,一成不變,簡單重復的教學形式很難滿足學生的需求,容易使學生感到厭煩。因此,循序漸進的創新型教學模式勢在必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有所得,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教師應該根據語文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能力,既要進行獨立的分析研究,還要進行綜合的訓練,對每一篇課文的新知識點要給予適當的啟發,學完之后做個系統的總結,讓學生在課堂上品嘗到收獲的甜美,最后教師進行循循善誘的引導,在學生理解和消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樣一來,定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教師應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取互動式的教學形式,努力為學生營造優美活潑的學習氛圍。緊緊圍繞學生的發展需要,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便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阮美欽.學習“趣”中得: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策略初探.科教導刊,2009(29).
[2]賈牡珍.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學刊,2010(8).
(作者單位 江蘇省吳江經濟開發區天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