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問題學生”。“問題學生”是指那些與同年齡段學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響及自身存在有待改進的因素,從而導致在思想、認識、心理、行為、學習等方面偏離常態的學生。
“問題學生”的外在表現有四個特點:(1)自我管理能力極差,任性妄為,經常性違規違紀;(2)道德品質差,言語粗俗、說謊、打架罵人,有故意損害、侵犯他人利益的行為;(3)普遍學業成績不佳,厭學情緒嚴重,常有遲到、曠課、逃學、鬧課堂、上課睡覺等行為;(4)情緒不穩定,容易沖動,有自卑、敵對、偏執、冷漠等心理問題。這類學生在班上所占比例雖小,但活動能量大,影響面廣,常常妨礙班級活動的順利開展。
那么,面對班上的“問題學生”,教師應如何開展轉化工作呢?
一、愛字當頭,以誠相待
作為一名教師,愛學生既是義務更是責任。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教師只有關心學生,尊重學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受到教育。
一般的“問題學生”與教師的感情比較疏遠。為此,教師必須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給予全心的呵護,給他們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多一份關愛,少一份怨恨和責難,用博大無私的愛去感化他們,用真誠的愛心去排除他們的戒備心理,讓他們與教師、同學的感情融洽起來。“親其師,信其道”,在心理激勵中產生良好的情感效應,能使他們遇到問題毫不隱瞞,從而使教師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二、依靠集體,感受溫暖
在做“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時,除了教師的教育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不得忽視,那就是依靠班級的力量。因學習成績下降或其他挫折而導致在心理上出現障礙的“問題學生”,特別需要集體給予溫暖的力量。集體的暖流可以溫暖受傷的心靈,振奮受壓抑的個性,給“問題學生”以信心和力量,當“問題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體會到自己是班級中的一員時,就會忘掉孤獨感,消除對集體對同學的厭惡感,自覺地向好的方面轉化。
三、抓閃光點,及時行導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問題學生”雖然后進,但他們身上也有長處和積極因素,在他們的心靈深處也閃爍著智慧的火花,他們也渴望得到老師、家長的贊美與認可,但他們往往很少受到大家的關注,所以教師更需要對他們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甚至不妨嘗試拿著放大鏡,尋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時時表揚他們兩句,且隨時看重他們的長處,為“問題學生”點亮心中的明燈,讓他們在享受成功的歡樂和喜悅的同時,在不自覺中形成良性循環。
四、給予任務,逐漸充實
其實,每一個“問題學生”都渴望真正成為班級的一員,為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但他們恰恰總被遺忘。對待這類學生,教師往往有這么一個錯誤的看法,就是只要他們別惹是生非就夠萬幸了,往他們身上派任務是想都不敢想的。哪個孩子不希望得到教師的重視和肯定,“問題學生”也是一樣的。
這學期開學第一天,我對全班學生發表了一番講話:“同學們,這段時間老師身體實在不舒服,對管理咱們班實在是有些力不從心,光靠幾個班干部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老師希望所有同學都來幫老師分擔一下,你們愿意嗎?”自然,所有學生都異口同聲地說愿意,但我觀察到那幾個“問題學生”嘴上雖答應,但臉上的表情完全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誰讓我平常忽略了他們呢?我接著說:“我有些任務必須靠能力強的幾個同學才能完成,第一個嘛我想麻煩羅浪(包括以下所涉人名均為代名)……”我的話還沒說完,教室已是一片噓聲。要知道羅浪可是我們班的“重量級”人物,成績差不說,光是隔三差五地各班學生對他的“控訴”就夠我頭痛的了,他可是全校出了名的“打架王”。我沒理會學生疑惑的目光,接著說:“我想請羅浪同學負責我們班的治安問題,因為羅浪的身手不錯,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教室一片嘩然,“我希望羅浪同學負責起全班同學的安全,保證每一個同學不被本班同學或其他班同學欺負,一旦同學之間發生了矛盾,羅浪就要負責解決,當然不是武力,實在解決不了的才來找老師。這個任務相當艱巨,我希望秦雙和李興黔能協助羅浪完成,你們愿意嗎?”三個搗蛋鬼看著我有些“虛弱”的身體勉強答應了。接下來,上課老不專心聽講的肖航被安排當了“板長”(負責擦黑板),不愛完成作業的龍思宏當了“燈長”(負責開、關燈),專欺負女生的鐘開心當了“柜長”(負責衛生工具柜的整潔)……就這樣,班上的“問題學生”都有了“頭銜”。全班學生都對這學期的安排感到意外,但看著我意味深長的樣子又對即將展開的新生活充滿期待。
當然,并不是一切順利,如負責安全的和別人打架了,負責關燈的時常忘了等,但我“沒有氣餒”而是一次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教育。一個學期過去了,班上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的責任心增強了,愛學習了,同學之間更和諧了。
五、聯系家長,共促成長
轉化“問題學生”需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育人的“兩條腿”,離開了家庭的支持與配合,學校教育永遠只能是“一條腿走路”。所以,教師必須與家長保持聯系,通過家長了解“問題學生”的全貌,家校形成合力才能進行有效的教育。因此,我們每個教師都必須重視對“問題學生”的家訪,以便了解更多的情況,共同幫助“問題學生”排除心理障礙,對癥下藥,以便達到轉化的目的。
對“問題學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教育系統工程,它不僅需要教師抱著滿腔熱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反復、耐心的教育,還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體化的教育網絡,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單位 貴州省貴陽市小河區第七小學)